中国的GDP被高估了或者被低估了吗
今天和一个较高层的退休领导谈起这个问题。结合他提供的信息和我个人的理解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不存在故意的“战略性忽悠”,压低中国GDP数据的情况。没有中央领导指示过要求压低GDP数据以“韬光养晦”。这些东西纯粹是江湖谣言。以前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要争取发展中国家待遇,但那个时候的GDP确实是很低的,人均收入离发达国家标准还远得很,不需要故意压低。现在早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和压力了。当然也没有故意高估GDP的情况,地方上或许有,中央这一级肯定没有。
其次,中央的GDP统计数据一般要低于地方GDP数据的总和,有几个原因。首先企业注册地和实际经营活动发生的地区都会把相关经济活动统计到本地区的GDP当中去,这个重复在地方层面很难消除。其次,有可能存在地方虚报的问题。但是国家统计局有独立的调查系统和核算标准,会对地方、企业报上来的数据进行调整。这个调整是技术性的,有的地方虚报要压低,有的地方瞒报要提高。这些问题国家统计局都有很系统的核算,大家能考虑到的因素其实统计局内部都讨论研究过无数遍了。不管是地方政府想出政绩虚报,还是私营企业想少交税瞒报的问题,都有各种方式核算检查。报上来的数字如果作假,肯定会有对不上的地方,当然核算的方式和公式不能公布。
第三,规模以下企业,没有登记注册、不开发票的各种经济活动是纳入统计范围的。国家统计局会对社区、市场等等进行分片的抽样调查,社区内部的底商、各种小吃摊都会调查统计进来。统计体系不是只依赖发票、工商登记这些东西。不存在为了少交税等等瞒报就导致GDP被低估的问题。肯定有统计不到的地方,但是全世界都一样,我们的标准是和国际标准一致。
第四,贩毒卖淫这些东西中国不统计,国外有些国家纳入统计。这个确实是中国GDP相对于国外低估的地方,但是量不大,不会对统计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
第五,自住房的“隐形租金”问题。国外是按照市场租金来定价纳入GDP核算的。中国由于是物质生产统计体系转入到GDP统计体系的,而且以生产法为主,所以目前是以建筑成本来核算的。这里面存在低估中国实际GDP的问题。但不是故意压低、瞒报,主要是基础资料和统计成本问题。
建筑成本不是按照建筑物实际建设年代的成本,而是每年都根据新的建筑成本来核算。比如90年代建筑成本才每平米500块,现在都三四千了。那么就按照每平米三四千的成本来核算自住房的价值,然后平摊到建筑物使用寿命来计算每年的租金水平。比如核算的建筑成本大概5000元,100平米的房子50万,相对于它建设的时候每平米500块增加了45万,那么假设就把这45万除以三十年的折旧,每年就新增1.5万的GDP。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自住房“隐形租金”计算虽然比市场法定价要低一些,但是低的不太多。在北京上海差距比较大,在二三线城市就差距比较小。总的来说,每年可能低估了几千亿。相对于中国60万亿的GDP来说,也不算很大。
等到基础资源等技术问题逐步解决之后,中国也会按照市场租金来统计自住房所产生的GDP。
第六,农村自建房问题。农村自建房中国也是按照建筑成本平摊到房屋使用生命周期来计算的,而不是市场租金来核算每年的GDP。这个跟城市自住房是一样的。至于农村自己建房的劳动力成本,包括房主自己和请邻居帮忙的这个成本,是没有计算入GDP的。国际标准也是这样,无偿的劳动不算入GDP。当然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农村建房子也请建筑公司来建,那就是算入GDP的。
还有就是我们的农村土地市场是不准许流转的,不能买卖,所以市场价值的实现难度很大。那么因为这个适当的低估一下农村的住房价值,也是合理的。
总的来说,农村自建房(包括城中村违建)这一块,低估的价值平摊到每一年的GDP里面,大概也就是几千亿。这个也是技术问题,没有需要低估或高估的政治考量在里边。
第七,各种工业产品的价格都是按照市场价格纳入统计的。十多年以前可能这个市场价格更新慢,几年才更新一次,导致GDP基础数据不够准确,但现在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跟国际完全接轨了。
第八,世界银行搞的那个购买力平价计算出来的结果,说2014年中国GDP已经超过美国了,只能算是学术研究结论。中国官方不承认。这不是韬光养晦,全世界官方权威都还是以实际汇率计算的结果为准的。这种研究很多,一般官方不评论,但世行这个影响力太大了,所以需要出来澄清一下。
内部估计的结果,按照购买力来计算,应该介于实际汇率和世界银行的PPP结果之间。
第九,财政收入大大高于GDP增速的问题。跟GDP直接挂钩的税收,包括工业增值税和商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是跟GDP增速完全一致的。统计局和税务局是独立运作的,但是最后的数据一对,增值税增加速度和统计局的工业增加值、商业增加值的增加速度几乎完全一样,这也说明了我国的统计和税收体系是比较完善的。
财政收入增加速度超过GDP的部分,主要是那些不跟GDP挂钩的税收。比如关税。进出口的差额,也就是贸易顺差才会计入GDP。但是关税,主要是进口税,是跟进口总量成正比的。因为进出口同步增加,所以顺差可能增加的不太多,但是进口的绝对量增加了很多,这就导致关税的增加速度大大快于GDP的增速。
还有个人所得税,由于税收标准是按照绝对值来计算的而且是累进,所以收入增加会导致税率也增加。这就使得所得税的增加速度高于收入增加的速度。这个确实不太合理,应该改革一下。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应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动态调整。
然后就是,财政收入是按照绝对值来计算的,它的增加速度是包括了通货膨胀的因素的;而我们公布的GDP增长率,是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的。所以要比较财政收入增速和GDP增速,一定要先从前者里面减去GDP平减指数才有意义。
——总之,中国没有故意压低或者虚增GDP数据,而是尽可能的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来进行统计。存在一些差异主要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以前是按照苏联的那一套方法来统计,现在用西方的标准来统计,难免有一些对不上的地方,但是一直都在努力的改进。不管是“韬光养晦”说还是“虚报政绩”说,都是没有根据的瞎猜。中国的GDP统计数据,是基本真实客观的。
但是,GDP统计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大部分对GDP 评头论足的人都没有察觉到,那就是:GDP并不能真实的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GDP只统计经济活动的直接产出,对于间接的财富增值,是不纳入GDP考量的。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应该是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之和。
这里面最大的一块就是土地增值。这个是不纳入GDP核算的。一亩地,十年前10万块钱一亩,现在100万一亩。这个增值部分是不算入GDP的。因为它的增值不是生产活动的直接产出。
所以,有人家建筑成本就是几万块钱的老房子被拆了,补偿了好几套房子或者几百万的现金,这些钱全部都不会算入GDP的,也不会算入国民收入里边。因为从理论上讲,它只是对损失的赔偿,是财富形式的变化,没有价值被新创造出来。
这个不仅是中国如此,全世界都是如此。GDP就是这么定义、这么核算的。
但是,土地的增值,其实是经济活动繁荣的必然产物,代表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即使扣除货币增发带来的泡沫,中国大部分城市地区,以及很多农村地区,土地的价值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幅度提高了。
所以,最后GDP统计的结果,中国这些年经济活动带来的社会财富的增加,积累到土地上面的那个部分,是没有被包含进来的。这个量非常大,非常惊人。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地方,他们的土地价值上升比中国慢很多。所以最后GDP统计下来,很多人感觉到,我们实际的财富增加速度,比GDP统计的要快一些,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应该比GDP体现出来的要强大一些,主要就是从这里来的。我们国家的M2增速,远远超过了GDP的增加速度,但是没有引起较高的通货膨胀,也是这个原因。
日本当年泡沫经济最盛的时候,GDP增速也不是那么惊人。但是他们拥有惊人的国际购买力,到全世界去购物和收购资产,也就是土地增值和与之对应的货币增发带来的。这种土地的财富有一部分是真实的,有一部分是泡沫。中国现在这个部分到底多少是泡沫、多少是实打实的,争论很大。但是不管怎么说,反正是一点都没有算入GDP的。
那么这个财富到底有多少?国家正在编制资本负债表,这个资本负债表就比GDP更能真实的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但是这个编制技术难度很大,暂时不会对外公布。
最后的结论就是:中国的GDP统计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中国经济实力比GDP所体现出来的要强大一些。
GDP只是衡量经济活动的直接产出的指标。有些人觉得中国比GDP表现的更差,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诸如污染这样的问题;有些人觉得中国比GDP表现的更强大,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实际购买力这样的问题,或者超越经济的政治军事方面的中国力量。
如果仅仅从技术上看,中国的GDP是被严肃认真的加以统计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是一个被科学和理性治理着的国家。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