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放开”本可以往后拖拖
这句话是公共卫生专家曾光同志讲的,刚刚读到他的一篇讲话,透露了一些重要的决策内情。
这次优化20条基础之上的新10条(姑且用“放开”更简单些),开启应急模式,作为具体措施措施是北京市率先提出来的。
北京市的同志观点很明确,根据奥密克戎的最新特点,应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呼吸道传染病来对待。
当然,纯粹从我们公共卫生角度考虑问题,疫苗接种还可以再加强一些,特别是打第三针的人间隔时间已经很长了,老年人接种率还不够高的前提条件。
然中央决策是综合考虑,考虑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就业率、国际关系等等,在诸多的因素当中,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兼顾各方利益。
在我看来,这个平衡点选的还是相对不错的。
你比方说,虽然一些准备没有做到很充分,但是较之以往那是进步了许多,疾病症状已经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变化,而它的感染率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提高的情况下,自然感染传播系数已经到了二十几了,病死率也是低于千分之一,甚至低于万分之一了。
我觉得现在是比较好的一个时机……
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生命健康分论坛上,曾光表示“放开”不单取决于公共卫生。
另外一位专家补充道:如果再往后拖,先前打的疫苗的有效性又是一个必须考量的因素。
现在疫情大幅度的上升,上升速度非常快,甚至出乎公共卫生专家的预料,这是一个新情况。
比如说我们原来认为,疫情按照流感来说,它第一波来的时候不会超过30%,20%都已经不少了,以后第二波、第三波,但是实际上来得气势汹汹。
造成北京这波子疫情来势汹汹的具体原因,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1)“放开”是一个因素,不能把原因完全归结于“放开”。
(2)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北方是BF.7,在南方是BA5.1,这些传播率都是最高的。
(3)“放开”之前,传播率已经上升了,加上冬天气候有利传播。
(4)人群第三针打的时间长了,抗体水平,现在疫苗靠过去免疫的方式,确实要阻挡疫情传播已经不现实了……
根据我得到的信息,京津冀地区疫情感染情况是差不多的,它可以从北向南,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从东部向西部,有一个蔓延的过程。
这个过程过去以后,就会进入到春天了,相信形势可控,形势会越来越好。
作为一个公共卫生专家,把话讲到这个程度,相当坦率,又相当自信。
环球时报每年那个年会啊,老胡在任的时候,我是常客,担当发言的嘉宾。今年环球时报年会我没看到信息,环球时报健康年会单独搞了,在疫情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健康年会的确应该好好讨论一番。
我们居委会中心理论组昨天晚上视频讨论有几条简单的认识,估计写下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1)此刻“放开”是科学防控,审时度势,瞻前顾后,综合平衡的结果。
(2)动态清03年中国抗疫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任何人抹杀不得。
(3)有人老觉得中央的政策是他喊出来吼出来的,这种公鸡打鸣式的傲骄心理要不得,因为它不符合实际。正如太阳不是你早晨打鸣叫出来的一样。
(4)北京市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一位专家透露说,冬运会前后,北京市既巳已经开始酝酿“放开”的事宜,疫苗、药品、应急机制、管理模式方方面面均有专班开展工作。
(5)一些可疑的内外势力拼命包装某个临床大夫,将之说成先知先觉诚实无欺,将之凌驾于国务院联防联控专家组39位专家之上,这种舆论不至一驳,对这个大夫也不是好事情,属鲁迅说的捧杀。
(6)这几天感染率比较高,有人愤愤然,主张动态清零不可以改变,坚决拒敌于国门之外,巴拉巴拉有很多具体说法,这些动机和理由都是好的,但是做不到了呀。奥米克戎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原来的打法不行了,敌变我变,我们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我们的方针。
(7)一些人喜欢当事后诸葛亮,他们主张早就应该躺平,甚至将“上海之春”导致全国18个省市疫情聚集蔓延,说成应该就坡下驴,更有甚者,把2021年七八月份的德尔塔肆虐的凶险情况,说成是躺平放开的契机。这些人如果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屁股坐歪了板凳。
这不是事后诸葛亮,而是事后阿二。
按照那个时候的死亡率,大概有三四百万人会命丧黄泉,“宾馆里到处都是无主的手机”,或会成为现实。
梁万年是国家专家组组长,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冠状病毒病联合专家考察组中方组长。
他在会上讲了一些重要意见。
一、首轮感染高峰期不同城市要区别来看
从总体来看,国内一些地区的疫情处在上升阶段。任何一个传染病传播的规律,都要经历引入、扩散、上升、高峰、下降5个阶段,现在很多城市,奥密克戎感染已经进入上升期,但有些城市还是扩散期。
二、一般来说,呼吸道的传染病在城市达到峰值要比农村地区更快,从人群来看,活动频繁外出多的人一般是第一波感染人群,相比之下,老年人等出门少的人群要晚一些。
三、具体几月份达到高峰,不同城市需要区别来看,防控措施、人群免疫水平等都是影响因素。
四、要判断疫情是否到了吃紧阶段,几个参数值得考虑:一是重症的发生情况;二是医疗资源的挤兑情况。
五、我们现在亟需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人群的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病患者;二是相关资源的储备、医疗能力的提升,要坚持分级诊疗、药物有效的供给、公众的健康教育,采取适度的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强化病毒变异的检测和相关研究等。
六、优化调整不是放任不管,适当有序采取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把感染峰值压低到有效控制的阶段。
(2022年12月16日晚饭后,写于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8号。刚量了一遍体温,又过了38度,脑瓜仁儿疼,咳嗽不已,真人想拿个长牙刷,把气管通一通)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