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新在哪?

作者: 赵可金 来源:环球时报 2018-02-09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新在哪

赵可金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新在哪?

近日,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称,澳情报机构将中国列为“极端威胁”。这让笔者感到,近一段时期以来,从政治领域到安全领域,从经济发展到科技进步,在西方媒体和政客中似乎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直接将中国和俄罗斯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毫不隐晦地指责中国是印太地区的“破坏性力量”。在美国带领下,其他西方国家也跟着摇旗呐喊。英国一些媒体鼓噪所谓的“锐实力”,指责中国试图对其他国家的政界、媒体和学术界进行渗透和分化。澳大利亚媒体鼓噪中国所谓的“政治渗透”,给西方国家带来“真实存在”的挑战。德国、法国、意大利联合起草了一份加强对外资并购审查和控制的法律草案,以遏制中资在欧洲的收购热。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洋大人们”似乎开始惴惴不安了。

“救不了命的稻草”

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抛出的“锐实力”(Sharp Power)概念为代表,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核心特征是实力和差异。与以往“中国威胁论”充斥了意识形态的“傲慢与偏见”不同,新一轮“中国威胁论”重点在于强调中国有了与西方世界相比肩的实力,而且此种实力代表着与西方世界存在显著差异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自近代以来,“中国威胁论”就与中国发展如影随形。从早期的“黄祸论”到二战后的“红祸论”,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崩溃论”到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殖民主义论”,无论中国走到哪里,都会被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视为“洪水猛兽”。然而,此前的“中国威胁论”要么基于文化和文明的傲慢,要么源于意识形态的偏见,至少不认为中国是一个“现实的威胁”。在中国实力没有达到与发达国家相媲美的时候,欧美根本看不起中国,他们的目光是俯视的,他们的心理是“最坏情况下”的防范,他们的口吻更多是教训、羞辱和斥责。

然而,随着中国实力的日益壮大,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有了新的发展。它不再鼓吹对积贫积弱中国的防范,也不再是对中国人口众多而挤占资源的顾虑,而是对中国实力快速上升的恐惧。超大规模的人口总量、快速膨胀的经济实力和日新月异的军事实力,手握这一切的中国,不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俯视,即便中国俯视一些西方国家也毫不夸张。从这个意义上说,部分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喊出的“锐实力”集中折射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焦虑,他们所担心的“中国威胁”不再是出于防范,而是基于战略角逐的实力博弈,更多担心中国可能会抢夺他们的“既得利益”。

尤其令西方担心的是,中国可能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有可能构建“另一个世界”,这是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要害所在。中国正在释放出来的勃勃生机,以及中华文明可能释放出的非西方前景,都在指向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对有些西方人来说,他们宁愿选择一个“失败的西方”,也不愿接受一个“复兴的东方”。面对中西力量对比的历史性变化,有些西方人企图通过在国际社会鼓噪“中国威胁论”混淆视听,掩盖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利益格局,掩盖日薄西山的霸权地位。但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无异于一根“救不了命的稻草”,反映出某些国家妄图永霸世界的“帝国心态”和不安情绪。

“威胁论”将长期存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要中国崛起的势头得以持续,“中国威胁论”就必然如影随形。面对中国实力的迅速崛起,西方世界正在经历着500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时间心理上适应不了是可以理解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西方实力相对衰落,中国实力相对上升,这就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下大势。

中国主观上无法阻止某些国家的某些人士对中国崛起说三道四,对中国未来满腹顾虑。中国只能在顺应世界潮流的基础上,不断释放中国崛起的智慧、激情和力量,不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推向前进。对于中华民族已经取得的复兴成就,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对于未来我们要继续推进的复兴前景,我们应该高度自信。不管“中国威胁论”如何浊浪滔天,我们都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战略定力和大国心态,这是我们看待新一波“中国威胁论”的基本立场。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威胁论”在一定范围内也会对我们的事业造成掣肘,会左右一部分国际视听。作为近代以来的非西方崛起现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确会对现有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体系造成冲击,会影响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甚至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而难以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国崛起的合理性,很容易受到迷惑。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国际游戏规则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很多国家和很多人都可能会产生短期的不适应,也很容易受到“中国威胁论”的蛊惑。如果不能加以有效引导,可能会对我们的事业造成比较大的麻烦,对此我们丝毫不能懈怠。尤其是对西方国家的恐惧、愤怒和失落的心理,中国要做好长期引导的心理准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引导国际舆论实现“软着陆”。

要从容面对也要敢于亮剑

形势比人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革故鼎新的变化,要求中国有大国心态,推动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具体到应对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中国应从容面对,自信应对,奋发有为。

一切“中国威胁论”都是纸老虎。面对“中国威胁论”的最好武器就是从容面对,要知道能对中国造成麻烦的主要是自己,而非外部。外部力量可以乱说,却无法动摇中国发展根基。决定中华民族复兴前进的根本力量还是来自中国自身。只要中国用实实在在的社会成就说话,用合作共赢的发展实践证明,一切“中国威胁论”都不足为道。

当然,中国也不能只做不说,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发声亮剑,理直气壮地向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尤其是面对一些国家的污蔑,中国要拿起事实的武器,高举真理的旗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据理力争,回击来自各方面的指责,决不吃哑巴亏,决不让形形色色的反华势力有机可乘。正所谓“理不辩不明”,中国对世界究竟是威胁,还是机遇,不能只有一种声音。中国共产党人决不隐瞒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也毫不讳言对建设美好世界的梦想。只要我们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威胁论”就一定会成为“中国机遇论”!

(赵可金,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0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