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红军老兵刘金山飞夺泸定桥、夜攀腊子口的故事
长征路上的普通一兵
——飞夺泸定桥、夜攀腊子口老红军刘金山纪实
王建国
他身经百战。是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之一、突破腊子口党员敢死队队长。他的名字,令敌人闻之丧胆。他、从奴隶到将军,从孤儿到司令员。建国后主动要求降衔降级。主动要求去工厂、矿山、农村。他一直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兵。他,就是开国大校刘金山。
家贫无钱葬生父,沿街磕头求帮助;
斧头镰刀闹暴动,从此走上革命路。
刘金山小名刘伢子,1908年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田村镇红卫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三岁时母亲病逝送去外婆家抚养,七岁父亲也去世了。那时家里穷得四面风吹茅草屋,风卷屋上三重茅。棺材也买不起,没钱葬父。村里老人牵着他的手沿街磕头求帮助,讨得了一张席子,在穷乡亲的帮助下用席子把父亲卷起埋了。
刘金山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他成了孤儿被地主领回家,白天给地主家放牛、做童工,吃在牛棚,睡在牛棚。
那时的他给地主当童工,还没有牛高,每天赶着牛上山去放牛,回来还要砍一捆柴交给东家,才能给一点吃的。稍大一些后,他就给地主当长工干粗活,地主不满意就打他,还不给饭吃,他饿慌了就偷地主家喂狗的饭吃。有一次偷吃狗的饭,让地主的儿子看见了,地主儿子就打他。一气之下和地主儿子打了一架。后来刘金山逃到赣州铁匠铺学打铁,老板嫌他做得不好,用烧红的铁棍打他。他实在受不了老板的打骂又逃回老家。地主见他长高了,就要他做挑夫,每月挑着担子走一百多里山路,把乡下的东西送到赣州,再把城里的东西挑回乡下。
1929年1月井冈山下来的部队经过他的家乡,革命风暴席卷着这片红土地,红色的种子在这片红土地上发芽、结果。接受了红色风暴的影响,刘金山喝血酒,结盟友。发誓:“谁暴露就杀谁,要吃饭,打到土豪劣绅。”参加赣南农民暴动,加入赣南游击队,开始杀白匪,闹暴动。1930年1月,刘金山编入红三十五军三零八团。不久,他又回乡开展动员,带了二十几个老表参加红军。
一个排守三碉堡,拖延敌人一月半;
弹尽粮绝仍坚守,红军转移赢时间。
刘金山编入红军,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中配合主力拑制国民党军队。1931年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参加了富田、东固、白沙战斗,横扫敌军七百里连续打了五个大胜仗。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参加了莲塘、良村、老营盘、高兴圩等战斗。
1932年初,部队编人红四军十师,他先后任副班长、班长。打赣州时,他与五、六个敌人相遇,他拼刺刀刺倒4个敌人,自己也受了伤。随后跟随毛(泽东)委员东征打龙岩、天宝山,攻占漳州。1932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33年,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参加黄陂、草台岗等战斗。战后部队整编,他所在的班编入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三营九连,先后任班长、排长。
在第五次反“围剿”最危急的时刻,红军总部在瑞金周边派出多支小分队阻击敌人。刘金山也奉命率1个排,在兴国守住国民党3个碉堡阻击敌人向前推进。他们白天与敌人战斗,用步枪、手榴弹、地雷打退敌人,守住阵地,不让敌人向前推进。工事白天被敌人打坏了,晚上就连夜修补,他们孤军作战,没有粮食、弹药、药品补给供应,晚上他们摸到国民党军阵地前,从国民党兵的尸体上取枪和弹药,从敌人的干粮袋里取粮食。
就这样,他们坚守了一个半月,全排人人受伤挂彩,衣服都成了布条条,但没有一个人牺牲,苏区红军用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党的忠诚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没让敌人前进一步,为红军总部大搬家、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带的那个排被评为模范排。刘金山也受到红军总部嘉奖。
1934年10月,刘金山接到部队命令,和中央红军撤离瑞金,从于都渡河。时值秋天,秋风细雨扑面寒,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抒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场面凄凉,心酸,让人依依不舍难以分手!红军也不知道何时能回?红军离开了根据地,离开了家乡实行战略大转移(当时不叫“长征”)。
黔北腊月天寒冷,遵义会议当哨兵;
三天三夜不睡觉,四渡赤水出奇兵。
1934年11月下旬,红军连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到达湘江边。敌军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暂时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但红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是伤亡最大,战场情况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一次战役,影响也是最为深远的一次战役。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鲜血染红了湘江水,当地人“从此十年不食湘江鱼三年不喝湘江水”。
1934年12月12日,中央在湖南通道召开 “通道会议”。会议决定转兵进贵州。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老城子尹路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官邸,连续三天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期间,刘金山奉命带一个排,担任柏辉章公馆周边的警戒。他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会,只看见灯光通宵亮着;他只知道这个会议很重要,三天三夜不能睡觉,一直保持高度戒备状态。
黔北的腊月,天气十分寒冷,寒风呼呼地吹着,他和战士坚守岗哨到会议结束。
遵义会议第一仗,情报失误遭重创;
土城战役负重伤,带伤长征到泸定。
1935年1月27日,中央红军抵达赤水河以东地区。川军郭勋祺部也尾追而至,一场战役打响(土城战役)。
在土城战役中,刘金山所在的连是尖刀连,冲在最前面。这场战斗,敌人人多势众,又居高临下,所以战局一开始就十分险恶。红军战士冲上去一批倒下一批,撕心裂肺地喊杀声、枪炮声搅浑在一起。28日下午2点,红军总攻开始,一场殊死搏斗在青杠坡山梁及两翼峡谷展开。
刘金山率领尖刀排英勇冲锋,他冲在最前面,杀喊声、拼刺刀声冲破云霄。他负了重伤,但他继续和战士战斗到最后。
1月29日,红军在土城、猿猴两地“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继而迅速转向川滇黔三省边境国民党军设防空虚的云南扎西地区集结,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土城战斗中刘金山受了重伤,部队给了他一些钱和大烟让他留在老乡家养伤。他不愿意离开党离开部队。他说:“我是个孤儿,参加红军后我杀的白匪、土豪劣绅多,他们不会放过我的。我一定要和红军在一起!生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因此他坚决不同意留下养伤。战士们也舍不得丢下他,带着伤痛,凭着红军对党的忠诚信仰和钢铁一般的意志,又踏上了漫漫征途,在战友的帮助下,连拖带架地跟随部队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天险,跟随大部队跳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刘金山伤势也逐渐愈合好转,5月抵达西康。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1935年5月,刘金山伤好后不久,他所在的红四团接到飞夺泸定桥的任务,要求红四团用三天时间赶到泸定桥。结果赶了一天路后,红四团突然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必须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把剩下的120公里路赶完。一天一夜赶240华里挂壁山路,这是难以想象的。世间除了中国工农红军,谁能靠两只脚板,这种不可能成为可能!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左边是悬崖峭壁的羊场小道被雨水冲洗的像浇上一层油,三步一滑五步一跌队伍简直是在滚进着前进。每个人全身都是稀泥,只有一双眼睛看着脚下的稀泥碎石和悬崖峭壁向前、向前!第二天一早按时赶到了泸定桥。刚接近大渡河那轰轰隆隆的河水爆啸声鼓荡红军的耳膜到河边桥下一看褐红色的流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间倾泻下来溅起一丈多高的白色浪花。
泸定桥建成于清康熙45年(1706年)。桥长103.67米,宽3米,由十三根铁链固定在两岸的石柱中。上面铺着木板,从此泸定桥成为连接藏汉交通冲要纽带。当红四团赶到泸定桥时,桥板已被敌人拆走,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铁索链,寒光闪闪地高悬于奔腾怒吼的大渡河上。大渡桥横铁索寒。看着13根直逼寒气的铁锁链,令人看了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东桥头,此时一排排的枪口正对着他们。敌人凭借天险,狂妄地叫喊话:“有种你们就飞过来呀!”为了尽快攻下泸定桥,红四团从红二连挑选了21位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连长廖大珠任队长;由红三连组成“铺桥突击队”,红三连的刘金山得知“夺桥突击队”没有自己的名字,便强烈要求参加战斗,立马咬破手指在军旗上按下血印表示决心。因为他是三连党支部书记,又有近战杀敌的丰富经验,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增补他担任突击队指导员。
敌人增援部队即将赶到,必须拿下这座桥!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在西桥头,二十二位勇士每人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间缠满手榴弹;第三连战士们背着枪,夹着木板,等待上桥铺板。
下午四点整,团长下达命令:“战斗开始!”全团的司号员一起吹响冲锋号,红军战士们火力全开,压制住川军的炮火,喊杀声枪炮声回荡在大渡河上空。
冲锋号吹响,突击队员们冲向铁索桥。刘金山全身挂满手榴弹,腰间别上大刀,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摇摇晃晃的铁索链眼睛像两团火炬直射前方匍匐前进。大渡河在铁索桥下咆哮示威,子弹打在铁索链上叮当作响、火光四溅,勇士们毫不畏惧,匍匐地爬在铁索链上逼近敌人。敌人的枪炮像雨点落在铁锁链上,枪林弹雨中,4名勇士先后不幸中弹,坠入江心牺牲。战友的牺牲让十八位勇士更加坚定为战友报仇抢占泸定桥。他们咬紧牙关,目光如炬,以不可阻挡的气概向前、向前,桥、就是红军的生命之路!
当突击队快爬到桥头时,狗急跳墙的敌人竟将煤油浇到堆在桥头的桥板和铁链上,点起熊熊大火。瞬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突击队前进的路被严密封锁住了,铁索链也被大火烧得滚烫。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面传来了政委的高喊:“同志们,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为了红军的胜利,为了受苦穷人翻身,勇敢地冲呀!”匍匐在铁索链条上的刘金山听到政委的呼喊精神为之一振,他抓住滚烫的铁索链,挥舞着大刀和勇士们一起冲向火海,衣服被点燃,头发被烧焦,他全然不顾。敌人被勇士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吓得四处乱窜。更多的红军冲向铁索桥赶去救火铺垫桥板追击敌人。桥头堡的敌人很快被消灭了,红军又冲向泸定城与国民党巷战。到晚上七点,红四团占领了泸定城,十三根铁锁链改变了红军的命运。涅槃凤凰浴火重生!
战斗结束后,刘金山才感到阵阵钻心的痛,原来他身上大片大片的皮肤都被烫焦了,甚至右手手心还和刀把粘连在一起,血肉模糊。
这场战斗在他身上留下了多处疤痕,一生没有褪尽。1935年6月2日,中革军委给刘金山等18位幸存的勇士授予当时中央红军的最高奖励——:每人一套列宁服、一支钢笔、一本日记本、一个搪瓷碗和一双筷子,这在当时是最高的奖励。刘金山5人被授予“飞夺泸定桥战斗英雄”称号。
岷山关隘腊子口,地势险恶峭壁陡;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
红军从江西出发时,穿着老乡赶制的军装,每个人还带了几双草鞋,但行军打仗几个月,粮食早吃光了,衣服也破了。进入夹金山,看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粒粮。刘金山找了一块羊皮用绳子捆在身上,抵挡寒流;草鞋也穿烂了,脚又肿又烂,钻心的痛。他从衣服上撕了几块布包裹在脚上。一个大个子班长,也是江西人,过雪山时连冻带饿,走着走着就靠在雪山上,变成了一个冰雕的红军雪人,年轻的生命留在了雪山。
部队进入草地就更加艰苦了,很难弄到吃的。凡是草地上能吃到的野菜,能捉到的野物,红军都弄来充饥,但仍然有人不断地倒下。后来什么都吃光了,大家看见野菜也不知道有毒没毒挖了就吃,很多干部战士吃了有毒的野菜倒下,再也没有起来。
一条条年轻的生命倒在草地站不起来了!刘金山看着面黄肌瘦的战友把最后一根牛皮带解下给同志们煮汤喝。雪山草地,风雨侵衣,野菜充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的理想是比天高是比地大。过了雪山、草地,部队到达陕、甘门户,岷山隘口——腊子口。
腊子口是川西北进入甘肃内地的门户。这个通道,是由东西两座陡峭入云的山崖对峙而形成的一条长约30米,宽仅8米,高达500米的绝壁形成的隘口,地势险恶,水流湍急的腊子口河上只有一座木桥。为了阻止红军过腊子口在红军到达前,国民党早已设下多道防线。鲁大昌在桥头及两侧山腰修筑碉堡,配置了十几挺轻、重机枪,并以一个营的兵力扼守隘口;前有甘肃军阀鲁大昌堵截后有四川刘文辉部及国民党胡宗南主力追击。若不尽快拿下腊子口,红军非但无法实现北上抗日的目标,还将面临被合围的危险。
(长征最后的险关----腊子口隘口)
9月14日,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向长征路上屡建奇功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下达命令,3天之内夺取腊子口。
1935年9月16日下午,部队几次向腊子口发起冲锋,但因路窄不利于兵力展开,数次攻击均未奏效,且伤亡惨重。军团长林彪命令暂时停止冲锋,重新调整作战方案。
经详细侦察,发现鲁大昌主要兵力集中在正面、碉堡没有顶盖子、右侧山上防守薄弱的情况,决定采取正面进攻与侧翼迂回相结合的方案,由团长率领1连、2连迂回腊子口右侧,攀登悬崖运动至敌后侧;政委率6连继续实施正面突击,夺取腊子口。
团里挑选了一百多名共产党员,组织了敢死队,每个人配足弹药和一把大刀,准备根据地形分几支敢死队从后山爬上去。
刘金山担任了一支“敢死队”队长,乘着幕色,和“云贵川”一道,用绑腿带连接起来作为绳子,一个拉着一个,从后山攀着野藤往上爬。
快到山顶时,他被敌军发现了。他立即拔枪要打,可敌人抢先一步,一枪打在他的右手食指上,他的枪被打掉,掉到了深不见底的悬崖下。但他没有后退,用负伤的手紧紧抓住野藤不放,快到山顶时,他忍着剧痛向上一跃跳到了山顶,拔出大刀,白匪头落地。
爬上山顶迂回成功后,同时几支攀上悬崖山顶的敢死队员,居高临下向敌军投掷手榴弹,这次战斗在我军前后夹击,从上至下把敌人歼灭。
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说:“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就活了”。红军走活了这盘棋,突破了国名党军队围歼红军的最后一道天险。雄关漫道真如铁,红军都是铁骨铮铮、钢铁好汉!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长征组歌》寥寥数语唱出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腊子口一打开全盘皆活,打通了红军北上抗日的道路。
1998年冬,军委派两位干部采访刘金山:“首长,你从腊子口后山攀着野藤,右手负手,还抓着藤不放,是不是想要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他脸一沉,半晌才操着浓重的客家口音说:“哪个讲的?腊子口深不见底,手一松野藤,掉下去会摔死的。那是提着命在爬山。我没文化,不会讲大道理,我的枪掉下去都没有声音,我掉下去骨头都捡不到了。”
抗日初期去扩军,参加激战黄土岭,
伤后巧遇白求恩,羊肠伴随后半生。
万里长征到陕北,新的战场又展开。八路军和日军打的第一场战斗就是平型关大战。1937年9月刘金山打了平型关战役后,部队要打仗,要人、要武器。刘金山奉命赤手空拳到晋察冀边区阜平、曲阳一带发动群众,组织青年参军(他兼任扩军委员会主任)。时间紧,任务重,他根据党的政策组织召开了三个动员会,号召民众“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齐心协力抗击日寇的侵略。经过十多天的努力,他组织扩充军队150余人。没有武器,他带了几个人偷袭敌人的一个碉堡,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把队伍武装起来了。随后自己亲自组织训练,训练好的部队调到晋察冀三分区,改编成警卫营。
他不识字,但上级知道他会带兵会打仗。所以在完成上级的扩军任务后,他被调到晋察冀三分区十二大队任营长。这个营也是新组建的营,新兵多,任务多,开小差的也多。他利用战斗空隙,对这个营进行了思想、纪律和作风的整顿,刚整顿完作战命令下来了,他带着这个营参加了第一场战斗。
这场战斗敌众我寡打得很残酷,但这个营打得很勇敢,很顽强,歼灭一百多日军。他得到了一、三分区的重视,他也成了传奇人物。
这个营和日军经常近距离交战,枪、子弹难以发挥作用。而他拼刺刀、挥大刀在五次反“围剿”中就出了名。日军打仗也是拼刺刀,甩大刀,所以他训练战士和日军打仗时要会拼刺刀,往往一开战就命令战士上刺刀冲进敌群,近距离和日军展开拼刺刀、肉搏。日军的飞机、山炮无法投弹。
在一次战斗中,有两个日军看出他是指挥员,冲过来抱住他。两个日军力气大,他使出了全身力气将两个日军甩倒在地,借日军手里的刀,一刀一个劈死了那两个日军,这次战斗几乎全歼日军,这个营又取得了胜利,受到上级表场。三分区政委王平在干部会上表扬他会扩军,会带兵,会打仗,能打胜仗。从此以后,凡是他带的营都是担任主攻。
在一次与日军的战斗中,分区被日军包围,他奉命拖住日军主力,掩护机关突围。他这个营打了整整一天,很激烈,很艰苦,伤亡也很多。
他亲自带队组织冲锋,正面两个连掩护。他带一个连从侧面包抄敌人,冲上去和日军近距离展开了拼刺刀。在激烈的战斗拼刺刀中他负了重伤,五个日军把他包围,上来和他拼刺刀。他上去就挑死一个吓跑两个,还有两个围着他拼刺刀。
我们八路军的枪没有日军的“三八式”长。刘金山的刺刀挑断了,他拔起一棵大树横扫过去。在他拔树的刹那间,他的肚子被日军刺刀划破,肠子流了出来,两个日寇也被他用大树劈死。他拖着肠子指挥战斗,带着部队跳出了包围圈回到后方。他从此得了一个“刘大胆”的称呼。
肠子打断,无法接上。伤口化脓,高烧不退。他是长征过来的干部,又是战斗英雄,会带兵会打仗,部队需要这样的干部。上级命令医院全力抢救,医院用了最大的努力也没有脱离危险。
白求恩大夫率医疗队途经此地。白求恩大夫知道他是长征过来的军事干部,能打仗打硬仗,因此不顾危险,不顾疲劳马上实施手术抢救他。那时日军离他们很近,白求恩大夫为了抢救他,不顾个人安危通知翻译马上手术。当时条件极差,白求恩掏钱买了老乡一头羊,把羊杀了,剪下一截羊肠接上被打断的肠子救了他一命。这条命在以后的战斗中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威力。
(白求恩大夫抢救刘金山 吴印咸 摄)
细细的羊肠在刘金山的肚子里几十年。因为是羊肠,他不能吃大油、大荤的食物,大便和2岁小孩一样很细,但小小的羊肠子却跟着他披荆斩棘转战南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东方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刘金山擅长打山地战,游击战,擅长带兵,负再多再重的伤也不愿意留在后方,他要回前线继续带兵打仗。这次伤好后,中央考虑他身上负伤太多,照顾他留守后方。但他认为自己不识字、没文化,留在后方还别扭,坚决要回原部队上前线。于是伤好后他背起行装,提着枪从五台山下山,返回原部队继续战斗打击日寇,屡立战功。
再次扩军两个团,偷袭敌人弄武器;
掩护转移两儿丢,追悼会上再现身。
1942年冬刘金山到中央延安党校五部学习。五部学习两个月后又调到四部学习。用他自己的话说;“二年多延安党校的学习是我参加革命以来空前的进步”拿枪的手学会了纺纱,学会了织衣。懂得了党指挥枪,枪杆子出政权。
1945年春,中央党校抽调一批干部南下,刘金山奉命过了太行山到了河南,这时日军投降了。中央军委又发电报命令“南下干部北上东北”。接到命令,刘金山不带一枪一弹,带着两个红军干部,立刻由南下转为北上。于是他们过了黄河,没日没夜急行军往东北赶。到了张家口,他们坐上了火车,可是火车走了没多远,因为没有燃料停开了,只能徒步走。从延安到东北,他们昼夜不停地走了近二个月,九月到达沈阳,马上找到东北局的联系地点,接受彭真、陈云、肖华的指示,立刻开展新的工作。
到了东北,刘金山已过不惑之年,还没结婚。肖华将军和他是老乡,两家距离六、七十华里。肖华将军知道后问起这事。他说:“每天打仗,睡觉也都拿着枪脑袋拴在皮带上怎么结婚呀,谁会要呀?”
肖华将军知道他能打仗,打的仗多伤也多,需要有个人照顾。于是肖华司令员亲自为他寻找合适的人,找到了在安东军区满铁医院当指导员栾旭光。就这样,这对革命伴侣走到了一起。他们结婚时,肖华司令员还送了一条毛毯。
辽阳是沈阳的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我们党在辽阳地区的力量比较薄弱,上级指示刘金山和另外两名延安来的干部到辽阳执行扩军任务。他和延安带来的两名红军干部,赤手空拳发动群众,白手起家,仅仅二十多天,就为东北野战军扩充组建了两个战斗团,一个基干团,五个县大队。他们收缴了部分日伪的武器弹药补充部队,又偷袭敌人搞了一些枪支弹药,还收容整顿了日伪组织的警察二百余人。
1946年,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新六军进攻辽阳、营口、海城、大石桥等地区。东北辽南一分区司令员刘金山带领部队在营口、海城、大石桥和国民党新六军一八四师硬打。新六军采用天上飞机掩护,地下大炮全线压境,地面部队步步推进的方式气势汹汹地袭来。刘金山带的部队受阻,边撒边打。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他命令部队后撤,自己只带一个班断后掩护。
敌人很多,火力很猛,在他的断后掩护下部队和家属都安全转移了,可是他带的一个班全班打光了。他躲到一个大磨盘底下一直等到天黑。到了晚上,他偷了一匹马,左、右双手提枪,腿夹住马脖子,身子藏在马肚子下,扔了几颗手榴弹,冲过三道封锁线,一身带血回到了后方。
第二天上午,他所在部队正在为刘金山开追悼会。战士们知道司令员牺牲了,都十分悲痛;司令部的干部得知,转移的途中,由于敌人紧追猛打,他的两个儿子也弄丢了(直到解放也没找到),正在准备开追悼会突然,一匹马悄然跑进会场,大家一看,马肚子下跳下一个浑身带血的人,这一身带血的人就是分区司令员刘金山。干部战士顿时欢呼雀跃,喜极而泣。
从军路上是一兵,建国以后是平民;
淡泊名利做榜样,生活简朴传家风。
刘金山的一生是打拼出来的。从参军那天起起他就敢杀、敢打、敢拼、能打仗,能打胜仗。从军路上,他一直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兵,永远战斗冲锋在最前线。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在枪林弹雨中站了起来,从血与火的刀尖上滚了过来。
1949年4月他调任新建一六八师副师长。1950年,部队改编为空军第七师,他组建空军亲自带部队参加机场修建,受到安东军区表彰。1951年3月,他调任平原省菏泽军分区副司令员。1952年9月,任湖西军分区司令员。1953年7月,任济宁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3月入南京军区苏州干部文化学校学习,同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5年5月离职休养。1988年7月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9月因病在苏州逝世享年91岁。正军职待遇。
解放后的刘金山,从不居功自傲,更不搞特权,一直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调任菏泽军分区,参加了剿匪打击镇压了国民党撤退时留下的特务反革命并亲自参加配合卫生队医治老百姓的麻风病。
济宁军分区初建时,满目是战争的创伤,百废待兴。军分区驻在破庙里,年过半百的他带领机关干部、战士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修缮大院,又带领大家参加市政建设,清垃圾、整街道、修河道,让济宁市很快在满目疮痍中变出了城市的模样。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准备安排他到军委工作,但他深知要做好现代化军队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而自己原来是文盲,抗战后期才学了一点点文化,不能适应军委的工作,便数次婉言谢绝了中央的安排。他给中军委的报告里写到:“我文化低,年龄大,身体又不好,现在部队工作都是正规的工作制度和现代化的装备,没有文化基础是搞不了的。根据上面情况,我要求转业到一个小的单位或者工厂、矿山和农村去,准备长期为党继续做几年工作,党分配我的工作一定能完成。”最终,中央军委没有批准他下矿山、下农村的要求,继续留他在部队。
1955年,中央军委授衔。军委考虑到他在战争年代付出太多,土地革命、五次反围剿一直在最前线打主力。长征途中他们这个团是中央红军开路先锋团,每天都有战斗,参加了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战役。几百场战斗,刀尖上滚过,血泊中站起,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从战士到司令员永远战斗在最前线,战功赫赫伤痕累累,准备授他将军衔,但他说:我已经离职来文化干校学文化了,不能要这么高的军衔,和我一起出来闹革命的都没有活下来。他主动让级让衔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中央军委提高老红军待遇时他又主动要求降级。
有一次,中央军委派人来给他写传记,他拒绝不同意。他一摆大手,说:“战斗不是我一个人打的,要写就写那些牺牲的烈士”。
在生活上,刘金山艰苦朴素、甘于清贫。他吃得简单,穿得朴实,住的房子墙壁斑驳房顶漏雨、设施简陋,但他很知足,从不让人修缮。
他不仅严于律己,还严格要求家人,从不允许子女拿公家的东西,更不允许子女因个人问题向组织开口。他的子女无论上学还是工作,从来没有沾过他的光,更没有搞过特殊化。
1977年,他去上海治病,住在上海警备区延安饭店。老战友来看他,警备区安排了晚宴。他不准用公款招待,坚持自己付钱。那张收据至今还保存在女儿手中。
1995春,他眼睛看不见了,到上海治疗眼睛,花去两万多元治疗费(眼睛没有治好)。他坚持不用公费,是几个孩子每人均凑了4000多元来支付的。为这事孩子有些不理解,但他说这不是部队医院,自己出钱吧。
有一年,他爱人栾旭光带着女儿去山东老家,在济南转车途中遇见杨得志司令员。杨得志司令员让栾旭光回去做刘金山的工作,让他回济南军区,并说明所有的事情能解决好。刘金山听说后谢绝了杨得志司令员的邀请照顾。
1977年,中央军委总后营房部金部长(刘金山的老战友)来苏州检查工作,那天晚上金部长就住在刘金山家中,两人住一个房间。看到他房子陈旧简陋,金部长提出重新给他盖栋楼,但他还是拒绝了。
端正家风育后人,默默收起军功章;
勤俭节约一辈子,捐款支持办工厂。
刘金山一直严格要求家属、子女不搞特殊化,用良好的家风教育下一代。不仅淡泊名利,生活也很低调。他从不给孩子讲自己过去血与火的拼搏生与死的鏖杀。提着命举着大刀在残阳如血的战场举刀欢呼又取得了的胜利。他默默地收起了军功章,就连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也不告诉孩子们,身边很多干部战士也都不知道他是在枪林弹雨中在刀尖上用命和鲜血留下了传奇的一生。
后来孩子读了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听了军委同志的采访,才知道他是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之一、腊子口党员敢死队队长。
他对孩子管教非常严,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上俭朴到了苛刻的程度。孩子们小时候几乎没穿过新衣服,都是大人的衣服改的,再就是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的,破了补一补再穿。
对孩子的学习,他管教得很苛刻很严厉。他常说:“我没有文化,不识字,上级下个命令都颠倒看,大出洋相,大丢人。你们一定要读好书。”
每年过年的时候,刘金山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年夜的饭桌前,搞一场忆苦思甜,讲他在老家过的苦难日子。因为是孤儿,地主不给他饭吃,过年没有吃的她就偷地主家狗吃的饭。他要求全家不许浪费、不许挑食,人人都要学会吃苦。他不希望儿女长大了当官经商,要求儿女和孙辈学一门技术,保证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全家。这一点,他们家的第二代、第三代都做到了。
儿子、女儿当兵,他没打一声招呼。他的一个儿子当了兵在某海岛上打坑道,几年下来身体弄垮了也没叫一声苦。孩子复员或转业他不找关系不开后门任由地方安排在企业工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回了老家赣县。看到家乡比较贫穷,拿出自己的钱,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赣县丝绸厂、赣县茶厂。
刘金山去世的前一夜仍然和往常一样七点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听中央新闻(眼睛看不见)。刘金山去世的时候,干休所的政委让孩子去找衣服给父亲换上,可女儿在楼上楼下翻遍所有的箱子柜子,也没有找到一件像样的没有补丁的衬衣衬裤,最后从后勤仓库拿了一套战士的衬衣衬裤给他换上。
刘金山去世后,孩子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看到了他给中央军委、党组织写的这样一份汇报:
“坚决克服自己在工作上存上的缺点,努力学习党的政策和党的文化,继续艰苦、简朴,继续向党的八大条件前进。”
“生活作风朴素,能过艰苦的生活,党分配的工作都能完成”。(原版翻抄)
1952年,他的档案组织鉴定里写着:“政治立场坚定,任何情况下没有动摇过,对党一贯忠实可靠,从来没有闹过个人问题,作风正派,生活朴素,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能过艰苦的日子。
这,就是他以真诚简朴的方式向党递交的答卷。
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再到司令员,他始终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衷和使命。尽管他没有给孩子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路上的普通一兵,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的老红军刘金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刘金山简介:刘金山(1908—1999年),小名刘伢子,江西赣县人,一九五五年授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行政九级)。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成长起来的一位骁勇善战的革命战士,军事指挥员。1929年参加赣南游击队,1930年1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亲自参加了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参加了湘江战役、遵义会议保卫工作、土城战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淌草地、突破腊子口。长征到达陕甘,参加攻打直罗镇战役为中央红军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献上了一个奠基礼。抗日战争中参加了平型关战役、黄土岭战役、百团大战、五一反扫荡。解放战争中参加了辽沈战役,并亲自指挥了海城、营口、大石桥战役。解放后参加了剿匪治安挖出了国民党潜伏在大陆的地下反革命组织。在戎马生涯中,演绎出许多光彩炫目的传奇故事。他身经百战,战功卓著,身上留下9处伤痕(3处刀伤、6处弹伤)和一截羊肠。曾被授予“飞夺泸定桥战斗英雄”称号。荣获共和国颁发的4枚功勋荣誉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