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刚:毛泽东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路!

作者: 任志刚 来源:“子任书院”微课堂 2017-05-07

今天我们学习毛选的第四篇:

《井冈山的斗争》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这是毛泽东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第三篇是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一部分。第四篇是给中央的报告,里面的一些内容有重复的地方。其实我们看文章,如果发现同样的意思重复表述,就意味着这个问题很重要。

毛泽东在给中央写的报告中再次提出,湘赣边界的割据状态是成立的。这是因为中国特殊的环境所致。而且也有一些内在的因素支撑。这时候,革命力量的发展不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而是和军阀之间的矛盾有关联。

井冈山斗争的第一次大发展的外因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破裂时期,例如两湖在李宗仁唐生智战争时期⑴,广东在张发奎李济深战争时期⑵,”这种情况下是可以冒进一些。但是等到军阀们之间不打了,共同对付共产党的时候,可就没有那么容易发展了。

任志刚:毛泽东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路!

毛泽东指出:

“不顾主观力量的可能,只图无限量的推广。”

而把

“主张采取逐步推广的政策,.....以求自立于不败之地,则谥之曰‘保守主义’。”

是导致井冈山斗争八月失败等挫折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说,毛泽东在井冈山上山之后,之所以能提出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是他意识到:战争的第一要义是保存自己、第二才是消灭敌人,这才是毛泽东军事天才的关键。这个关键点掌握了,就能针对敌情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对策。所以看上去毛泽东打仗的时候都是随机应变的,根本没有章法,其实恰恰最有章法。

我在和一个老哥讨论学习主席的方法论时,老兄说他认为主席思想核心是变,不断地随着情况而变。我不能说他说得没有道理。但是如果永远在变,那么我们还是学不会主席的智慧。

任志刚:毛泽东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路!

我们要看的,要学的是不变的东西。

毛泽东给中央的报告中从上井冈山开始。然后一句话就概括了他是怎么开展工作的。只是说他上井冈山的时候只有袁文才和王佐几十条破枪,几个月之后就发展到了六七个县都成立了县委。并且还有了少许的地方武装。

毛泽东说“成绩都还好”,因为这时候是前委在领导。前委书记是毛泽东。但是到了“三月上旬,前委因湘南特委的要求而取消,.....同时毛部又因湘南特委的要求调往湘南,遂使边界被敌占领者一个多月。三月底湘南失败,四月朱、毛两部及湘南农军退到宁冈,再开始边界的割据。”

朱毛会师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他们发展的很不错,虽然敌情严重,但是他们依然能不断壮大自己。然而湖南省委代表和特派员下令向湘南冒进,导致八月失败。“八月失败,完全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了当时正是统治阶级暂时稳定时期,反而采取在统治阶级破裂时期的政策,分兵向湘南冒进,致使边界和湘南同归失败。”这次失败很惨重。分兵冒进是大忌。

幸亏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守军据险守住了根据地老营,才让此次失败不至于连个老窝都不留。这里面的问题是朱德陈毅指挥的湘南农军想回老家,而原来江西的部队不想去湘南。反正是热闹非常。关键是毛泽东没有权。

毛泽东总结到:

“此次失败的原因是:

1)一部官兵动摇思家,失掉战斗力;一部官兵不愿往湘南,缺乏积极性。

2)盛暑远征,兵力疲惫。

3)从酃县冒进数百里,和边界失去联系,成了孤军。

4)湘南群众未起来,成了单纯的军事冒险。

5)敌情不明。

6)准备不好,官兵不了解作战的意义。

毛泽东给失败了的陈毅打气,他再次接应陈毅的部队回到井冈山,然后再次扩大以井冈山为中心的根据地,又有所恢复。

但是问题依然很多,关键是毛泽东的做法和大家理解的共产党章程不一致。所以毛泽东必须给中央以解释。

首先毛泽东强调重要的工作就是打仗。“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这种斗争,一天比一天激烈,问题也就非常地繁复和严重。

这时候,红军的成分成为中央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说按照马列主义,革命者应该是以工人阶级为主的。但是此时红军中虽然骨干还是八一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那些人,但是多数人已经是后来的俘虏兵还有游民了,这完全不符合理论和规定啊。

所以,毛泽东给中央提要求说“湖南省委答应送安源工人⒀来此,亟盼实行。”大家能感觉到这句话的愤怒吗?

就是说,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是发展壮大的。但是他的这种做法却是不符合教旨的。胜利了却饱受指责,因为你毛泽东的做法根本不符合马列主义!?而符合马列主义的人搞失败了却没有关系,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就是毛泽东遇到的困境。

事实上,湖南省委能为毛泽东再送来安源的工人吗?安源工人在秋收起义的时候,该参加的都已经参加了,还会再有更多的人参加红军吗?

所以毛泽东只好耐着性子给中央解释:“红军成分,一部是工人、农民,一部是游民无产者。游民成分太多,当然不好。但因天天在战斗,伤亡又大,游民分子却有战斗力,能找到游民补充已属不易。”这句话就能看明白了,毛泽东其实是很不高兴的。

任志刚:毛泽东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路!

不过,只是发牢骚就不是毛泽东了。他向中央表明自己已经找到了办法:“在此种情形下,只有加紧政治训练的一法。

训练的结果是:

“红军士兵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来的,但一到红军即变了性质。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

“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

这里头我们要特别强调一点,就是我们会发现,真正的红军建军原则甚至共产党的建党原则都是毛泽东完成的。这句话很多人不容易接受,原因是没有注意细节。按照共产国际的规定,发展党员是看阶级成分的,也就是说要发展的是工人。但是在中国你只有到大城市去才能找到纯正的工人阶级。毛泽东天才的创造出思想上建党、建军。就是说:我不管你家是什么成分,只要在思想上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就是有了阶级觉悟,然后就是无产阶级成员了。

这种灵活性让正宗的留苏派留法派无法接受的:这属于没有原则,尤其是背离了根本原则,这才是周恩来、陈毅、朱德等一批品德高尚的人长时间不接受毛泽东为领袖的原因。

毛泽东特别指出:

“党代表制度⒁,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特别是在连一级,因党的支部建设在连上,党代表更为重要。”

而且毛泽东提出:

“希望中央和两省委派可充党代表的同志至少三十人来。”

这里面有没有让中央放心的意思呢?我们有一个很奇特的感受,就是毛泽东从头都是把革命作为大家的事业的。他对中共这个党史完全服从的。即便是传达中央指示把他的中央委员撤掉误传成开除党籍,他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列举了很多困难,就是没有钱,缺药品。希望得到中央的帮助。这个要求很怪异,是代表毛泽东认为中央有这样的能力呢?还是想委婉表达其他意思呢?不过毛泽东非常乐观。他说“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

这里的秘密是:

“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

毛泽东向中央报告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大力在红军中发展党员,是毛泽东一个非常积极的举措。他向中央报告的时候红军中的党员比例是四分之一,他希望变成二分之一。

任志刚:毛泽东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路!

所以主席著作中最有价值的恰恰是最初的时候所写的这些文章,这里面甚至每一句话都有文章,背后都代表着很多不能表达的意味!我们必须知道主席这条路走的有多么难,就是因为他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路!问题在于党内其他同志不接受。

所以他就需要不断去说服,不光是要说服下级,还要说服上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9
1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