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俊: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华丽蝶变”

作者:周喜俊 来源:江南app网址 2020-08-19

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华丽蝶变”

周喜俊

炎炎盛夏,收到朋友用快递寄来的两盒菊花茶,看产地是河北省阳原县曲长城村。取出一朵放在玻璃杯中,开水冲泡,花瓣舒展,花型厚实,色泽金黄,口感极佳。欣赏着杯中栩栩如生的菊花,突然想到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媒体报道过的一条新闻:刚刚脱贫出列的河北省阳原县曲长城村,向湖北神农架以及本地一线医务人员捐赠价值9万元的急需药品和优质菊花茶,全村村民用实际行动感谢党和政府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自愿在国家危难之时贡献绵薄之力。因当时我正在创作一部脱贫攻坚电视剧,这则消息曾引起过我的注意。

难道这就是他们向湖北捐赠的菊花茶?如此说来,这也许是曲长城脱贫的产业。我拨通朋友电话了解情况,电话那头欢快的笑声中带着几分鼓动:“菊花茶只是扶贫工作队帮助村里发展的产业之一,他们的扶贫故事多着呢。去年农民丰收节,村里菊花大丰收,吸引了千人同跳广场舞,百人同采皇菊花,周边的游客络绎不绝,那场面太震撼了!我真想跟村民一起到花海中舞上一曲。听说你正写脱贫攻坚方面的作品,抽空到曲长城转转吧,对于你这个痴迷农村题材创作的作家来说,那可是个大富矿,保准你能满载而归。”

朋友的热情推介,让我对曲长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网搜索有关报道,从中了解到:

2018年初,曲长城全村户籍人口1139户30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57户1263人,未脱贫户356户721人,贫困发生率24%,是河北省最大的深度贫困村。2019年底,曲长城村高质量脱贫出列,苦咸水变成富锶山泉水,彻底解决了困扰28年的安全饮水难题;荒草地变成特色花果园,土坯房变成六层电梯房,断头路变成发展致富路,落后教育变成一流学堂,有名的上访大村变成和谐新村,萧条衰败、一穷二白的全省最大深度贫困村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

短短两年时间,这个深度贫困村如何实现了“华丽蝶变”?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阳原县曲长城村。

村里的老支委苏全仁对我说:“咱庄户人家能过上不愁吃、不愁穿,孩子有学上,看病有指望,家家住新房的好日子,得感谢国家派来了最好的扶贫工作队,是他们帮着破难题、找富路、谋发展,才让村里打了翻身仗,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有了保障。”

周喜俊: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华丽蝶变”

去年农民丰收节曲长城村民在菊花产业园庆祝菊花大丰收

微信群隐藏的扶贫密码

见到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驻阳原县曲长城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严春晓,我就觉得这是个有故事的人。他是70后,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许多,单薄挺拔的身材,轻盈快速的脚步,一张白皙的娃娃脸,两个浅浅的小酒窝,说话幽默风趣,思路极为清晰。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乐观随和,思维活跃,敢想敢干,做事执着,对农村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谈起驻村两年多的扶贫工作,他用“开山、辟地、强基、固本、立心、铸魂”12字做了回答,接着又做了进一步解释:山上引泉水,荒地栽花果,村里建楼房,校园提质量,初心强党建,文明树乡风。最终目的:全力解决基础支撑、发展引擎、内生动力等核心问题,着力培育管理、发展、服务三支队伍,挖掘自身潜能,夯实发展根基,跑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这么全面的立体规划确实让我吃惊不小。扶贫工作队驻村三年,让一个3000余人的深度贫困村来个蜕变,谈何容易?严春晓说,他刚下来时只是常规扶贫想法,利用自身优势,跑些资金修条路,改造一下危房,再引进几个力所能及的项目,也能完成扶贫任务。进村后才知道,人的思想问题解决不了,再好的项目也不可能落地。就好比一座摇摇欲坠的房子,外边的墙壁不管粉刷的多么光亮,也排除不了倒塌的危险。一个脓包只在表面涂抹消炎药膏,暂时感觉舒服,却阻挡不住病毒的扩散。要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必须解决人的问题。

严春晓决定建村民微信群,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了解村民心理状态,及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领。这想法一提出就遭到好多人的反对。有人提醒,这个马蜂窝捅不得!村里人多嘴杂,什么素质的都有,要是在微信群里说些不三不四的话,对工作队影响不好,还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的村建了微信群,激发了很多矛盾,很快就解散了。

严春晓偏要捅这个马蜂窝。他认为矛盾宜疏不宜堵,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他老人家早就说过,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村民心里有疙瘩解不开,你不给他倾诉的渠道,他就会到处上访告状。只有让大家把心里话都说出来,才能对症下药。

在严春晓的坚持下,四个微信群很快建起来了,每个群500人,由村干部和工作队联合管理。2000人的微信群,刚开始就像是自由市场,发牢骚的,发广告的,发小视频的,转发垃圾信息的等等,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则是提出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生态林补偿、贫困户识别、低保户认定、村干部腐败等等,这一系列问题蜂拥而至,让人应接不暇。

严春晓要求入群必须实名制,他说:“建微信群的目的,是为了广泛听取村里的意见,只要是为了全村的发展,为了全体村民的利益,都可以畅所欲言!为的就是树正气、抵邪气、聚合力、扬美德!共同携手,打造曲长城美好的明天,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每个人做出符合身份的贡献。村里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正面参与、热情奉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我们有很多正事要做!村干部们都很辛苦,都在不计得失、忍辱负重前行!请大家多弘扬正能量,多换位思考问题!网络不是信口开河的地方,是非曲直,自在人心!如果您觉得哪个村干部有问题,请拿出真凭实据,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绝不袒护!但如果谁无端中伤、想当然认为,做全村发展的绊脚石,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严春晓不仅在微信群公开亮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发出通知:“每周二上午我在村委会接访,欢迎村民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

这通知引来的是调侃和嘲笑,有的村民觉得工作队接访只不过是做做样子,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工作队进村后发现,村里破房子多,孤寡老人多,不少老人儿女都在外打工,生活多有不便,那些摇摇欲坠的房屋,遇到下雨天非常危险。严春晓在群里提醒:“孝敬老人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希望子女们多关心一下老人的生活。老人们没钱,孩子们呢?一点不打算管吗?”

有人立即回应:“领导你这样说就不对啦。你是城市人不了解农村人,儿子想给老人钱,媳妇离婚你说咋弄?”

“我们回不去,你去看看我妈的房子漏雨了没有。”

工作队操心费力从种子公司协调来优质谷种,免费发放给村民,有的人领回去了不种,种子也不肯退回来。严春晓在微信群里苦口婆心劝说:“我衷心希望大家都能逐渐转变观念,改变等靠要的思想,靠我们的双手努力奋斗,赢来高质量的小康生活。今年大家领了不少张杂谷种子,扪心自问一下,都种了吗?不想真卖力,怎么能富起来呢?过一段我们会组织核实地块!如果领了种子你种下去,这一季下来一亩地至少能卖几百块钱吧。我们为了让大家有保障,跟种子公司签了兜底收购合同,谷子收了可以自愿卖给种子公司。你领了不种,就这样想过上好日子,可能吗?我们和种子公司是有协议的,领了不种,损害的是整个曲长城的声誉,以后还有可能再这样免费给大家发放种子吗?这是诚信的表现!我会据此建立诚信档案!谷种很贵,如果因为一些人不讲诚信,影响了信誉,对今后村里的各项帮扶措施,特别是对失信人,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此条信息一发出,即刻引来村民一长串的应对:

“领了种子是想种,可是没水地干没有种进去怎么办?”

“我们是想等下雨再种,如果不下雨也没法种,地是浇不了的。”

“雨没下到,种不进去,上哪儿给找水去?”

“我们种到外村地里行不行?”

严春晓逐条回复,告诉村民和种子公司签订的协议有规定,只能种到曲长城的土地上。没水不行,我和你们一样着急,我们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一直在努力!

有人马上说:“农民不看努力,只要结果。”

严春晓真诚地解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需要时间!我们来村里还没有三个月,水的问题、产业发展问题、村庄改造问题、孩子教育问题、老人养老问题等,都已经在谋划!如果不出大的意外,近期有望打一眼深井,解决饮用水问题!产业发展近期要上马!村庄改造,正在争取一个极大的项目落地!这些,都在推进!三年,我和你们一样急!说实话,我的任务是扶贫,小的说,我让贫困户脱贫就完成任务了!但我没有简单地这样做!我想通过努力,让地有所值、人有所为、宜居宜业!我更想通过努力,让大家改变思想,靠拼搏奋斗,赢取幸福!”

有村民又来一句:“冰冻三尺破冰三年,三年后你的工作结束了,农民还得继续受穷。”

严春晓回复:“村里的发展可期!大家要有信心,多支持村两委的工作!我们共同努力,把曲长城建设好!曲长城不富,我不走!”

村民说:“大家都欢迎办实事的干部,别说空话大话,最后结果还是原地踏步!”

这样尖刻的微信在工作队进村的前三个月还有很多。严春晓对每条信息进行认真回复,耐心解释,属于政策问题,请有关部门专家来做答复。

刚开始严春晓也有过委屈,自己在单位是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领导器重、同事友好,自己离开刚上高中需要陪伴的儿子,离开工作繁忙需要关心的爱人,离开年迈体弱需要照顾的父母,大老远跑到村里受窝囊气来了?但等摸清村里的底细后,他理解了村民的焦虑和对工作队的不信任。全国下去这么多的扶贫工作队,为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多少人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但也不乏有花拳绣腿轰轰烈烈走过场之人。农民看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要想赢得村民的信任,只有实实在在解决他们的困难。

微信群是严春晓敞开心扉与群众交流思想的窗口,也是随时通报扶贫工作的平台,是传递真善美的载体,也是唱响正气歌的舞台。村民在微信群得到了精神的洗礼,清楚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提升了自身素质,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随着扶贫工作的全面铺开,微信群的风气有了明显改变。村民用真诚的文字表达着自己的心声:

“严书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给我们注入了信心,相信你的真诚,相信你的能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吧,我们支持到底,争取尽快实现农民也能在村里住楼房,也能不出门有稳定的钱可挣!”

“老人有儿女们照顾,孩子们有父母护理,也不用到外面读书,在家就能把钱挣,有钱能孝敬父母,又能让孩子读书,这是多好的日子啊!严书记辛苦了,曲长城村民一定拥护你!”

“严书记舍小家、顾大家,是一名优秀的驻村干部,是优秀的共产党员。”

“吃水不忘挖井人,严书记把村里的水质搞上去了,我们共同努力建设美好新农村。”

村民从最初对工作队的冷漠对抗,到后来的积极支持,再到现在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我从微信群几十万字的对话中,看到了曲长城村的蝶变过程,也找到了严春晓的扶贫密码。

周喜俊: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华丽蝶变”

驻村第一书记严春晓(右)和村民谈致富经

私家车承载的脱贫情怀

在曲长城村委会院里,停着两辆黑色小轿车。严春晓告诉我其中一辆是他的私家车,因为经常开车在山路上来回跑,太费车,就拿着自己的私家车糟,等三年扶贫工作结束,这辆车也就该报废了。

2020年8月4日,是曲长城村民喝到富锶山泉水一周年纪念日,严春晓开着他的私家车带我上山,去看在半山腰打出的泉水井,这是扶贫工作队赢得村民信任的杰作,也是曲长城突破脱贫瓶颈的重点工程。

山路弯弯,坎坷不平,车在被雨水冲的坑坑洼洼的路上吱吱呀呀爬行,车底盘不时擦着地面的碎石,发出刺耳的响声。我担心车被蹭坏,又怕一不留神翻到沟里,建议下车步行。严春晓说路太远,步行来回得好长时间,到天黑下不了山。他让我放心,说这条路他开车来来回回走过不下百余次,打井的时候每天来回四趟给施工师傅送饭,经常晚上开车上来。他的车技是在这条山路上练出来的,私家车也在这条路上负重前行饱受折磨。他经常心疼地拍着车头自语:“老伙计,让你受苦了,等扶贫结束,我就送你去养老。”

曲长城位于桑干河畔太行山、燕山连片地带,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山村,至今村里还有明代古长城的残垣断壁。村里老人们说,曲长城在历史上是个山清水秀的富裕村庄,90年代初因村民盲目打深水井穿透坏水层,导致水质逐年恶化,浇地庄稼不长,耕地加速盐碱化,一年收成寥寥无几。喝水苦咸难咽,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一个重病号就拖垮一个家庭,因病致贫户连年递增。村民想尽办法找水,都没有成功,喝水要到外村去买,水贵如油。县镇政府千方百计从两个村里引水,水质都不理想,而且不能保障用水量。严重的缺水,加速了村里的衰败,有条件的村民都搬到外边去住,80%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学校老师留不住,四分之三的孩子到外边求学,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者,老无所养问题严重。

十八大之后,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曲长城村来过几拨工作队,都因解决不了水源问题无法突破脱贫的瓶颈。村里民心涣散,问题越来越多。人穷气燥,告状成风,动不动就成群结队上访,村干部和工作队经常受到围堵,曲长城成了远近有名的上访大村。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是中央的要求,曲长城村能不能成功脱贫,领导们压力很大。2018年初,河北省委对驻村工作队进行新一轮调整,要选派精兵强将对脱贫攻坚发起决战决胜总攻。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找严春晓谈话,希望他能再度挂帅出征,到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地方啃最硬的骨头。

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硬仗,没有退路可言!

面对这场硬仗,严春晓的心情是复杂的。有人提醒他,现在扶贫跟过去不一样,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格,完不成任务是回不来的。你已经是省农业农村厅产业扶贫办主任,负责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并且已有过两年在张家口万全挂职定点扶贫的经历,如果提出不去,别人也不好说什么。爱人向来支持他的工作,但这次也有些想不通,她说儿子刚上高中,当初没让他去外地寄宿就读就是为了好好陪伴、指引他,我在医院工作繁忙,你到千里之外的大山沟里扶贫,一走就是三年,孩子谁来管?耽误了孩子学业可是愧欠他一辈子的大事。

是去?还是不去?严春晓在思考。

出生于农家的严春晓,从小经历过农村的贫穷,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省农业(农村)厅系统工作,后来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的都是与“三农”有关的专业,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全省扶贫工作比较熟悉,还给全省驻村第一书记讲过扶贫课,有着其他干部不具备的优势。曲长城村是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任务极其艰巨,组织上委派自己挂帅出征,是极大的信任,作为有着2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没有其他选择!

最终,他征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带领北大硕士毕业生韩廷耕、中国农大硕士毕业生张占伟两位年轻队员,于2018年3月8日奔赴曲长城。

走在狭窄不平的村街上,迎接他们的是老百姓冷漠的眼神和不屑的议论:“这几个毛孩子能干啥?带队的还是个娃娃脸儿,有什么本事?又是下来镀金的吧……”

群众对扶贫工作队的冷漠态度,让严春晓有了更深层的思考。扶贫工作不能走过场,更不能搞雨过地皮干的花架子工程,必须突破难点,找到重点,做出亮点,实实在在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问题。

他和两个队员分头入户摸底调查,大家异口同声说出的首要问题是“水”。

“你们要是能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全村人给你们树碑立传烧高香!”

“你们工作队只要把水的问题解决了,别的啥都不干,我们也会请求上级给你们记头功!”

水是曲长城人的命!水是造成村里贫穷的根,没有水一切无从谈起。

严春晓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经多方联络协调,请来了全省最知名的找水专家——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地质队正高级地质工程师齐俊启。

在一次次调阅水文资料、一次次现场勘察之后,专家们给出了打井地点:村南襄山半山腰。

这里海拔1020米,比村里高出整整140米,村民一听就炸了窝:

“半山腰打井,纸面上画饼,糟蹋的是钱、败掉的是兴,这事肯定办不成!”

“要是在山上能打出好水来,我把自己的脑袋揪下来给大家当球踢!”

村里95%的人不相信山上能打出好水,5%人处在观望之中。村民的怀疑和非议,没有让严春晓动摇,他说:“我不懂水,才请来专家,我们要相信科学。有希望就不能放弃!”

好事多磨,期间的经历让人唏嘘。直到2018年9月8日才迎来第一拨施工队。知道打井地点在山上,他们带的都是大设备,工人们看着周围重重叠叠的山峦,信心满满地说:“打井怕软不怕硬!这地势应该没问题。”

严春晓挺高兴,心想这半山腰的石头肯定都是硬的,他期盼着能顺利打出这眼井,让望眼欲穿的曲长城村民早日喝上干净的水。

谁知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地势复杂,怕啥来啥,施工队刚打出几米,就遇到了软土层,钻头被陷住了。拔出钻头再打,没打几米又被陷住。反反复复打到36米,钻头再也拨不出来了。施工队无计可施,只好拉着设备走人。

处在观望中的村民看到施工队离开,刚发热的心又跌进了冰点,各种议论纷沓而至:

“早就知道山上打井不行,他们偏充能,看看咋样?还是打不成了吧?”

“曲长城真是没救了,老天爷要灭咱,神仙来了也没法儿。”

严春晓不信邪,他相信专家的话,一定要在山上打出水!他和中标方联系,让他们尽快想办法。对方说已经调整施工方案,让他尽管放心。可他的心又怎能放得下呢?施工队迟迟不来,村里人议论声越来越大,村干部着急,每天都要问他是什么情况。山里冬天来得早,眼看就要上冻,严春晓心急如焚,电话一个接一个打,催中标方赶紧想法。又经过20多天的等待,施工队总算来了,带来的是传统设备“磕头机”,叮叮咣咣打了12个小时,才凿出半米多一点。山里寒风凛冽,到晚上已是零下摄氏20多度,工人们不知何时才能见到效果,都撂挑子不干了。

看着进退两难的老板王素文,严春晓只好展开情感攻势:“水是曲长城3000人的命,你这是在做造福一方百姓的事情,这眼井要是打出水,你就是全村百姓的救命恩人。需要什么你尽管说,我们工作队全力配合!”

王素文蹲在地上唉声叹气,嘬着牙花子说:“只剩我一个人了,吃饭连个换班的人都没有,这活也没法干啊。”

严春晓马上答应:“从今天开始,我们工作队负责一日三餐,你只管安心打井。”

王素文被严春晓的真情打动了,终于留了下来。严春晓买来牛奶、面包、火腿肠、方便面、鸭蛋、啤酒,大包小包送上山,作为王素文的早餐和零食,中午晚上两顿饭,他与队员韩廷耕、张占伟亲自下厨做,每顿有荤有素、合理搭配。从村委会到打井地点往返一趟13里路程,严春晓开着私家车每天要去两顿饭。山路崎岖,颠簸厉害,有时怕饭菜洒出来,只能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小心翼翼提着饭盒,按时把热菜热饭送上山。连续22天,雷打不动。有时他去县里跑事回来晚了,哪怕已到深夜,也要亲自到山上看看,陪王素文聊会儿天,或帮他干些活。

王素文被感动了,他说,“没见过严书记这么好的领导。人家是省里下来的干部,每天来回颠簸30里地上山给我送饭,刮风下雨给我送雨披雨伞,这样尽心尽力地照顾我图啥?不就是为让村里人能喝上好水吗?说实话,一个人在山上打井太艰难了,要不是严书记,我早就不干了。有这么好的书记,肯定能让这个村富起来。”

传统设备完成使命后,又换一批大设备进场,期间反反复复,几经波折,严春晓都用真情打动了施工队,最终将这眼井的出水量打到了“极致”状态。

2019年1月2日是曲长城人看到脱贫希望的狂欢日子,村民微信群刷屏了,都在传播一个特大喜讯,村南襄山半山腰的井打出水了!

村里的男女老少一拨拨跑上山,都想尝尝这盼了近30年的水。在外打工的人从微信群得到这消息,激动地反复询问:“是真的吗?我们村能喝上没有污染的干净水了么?”

饱受盐碱水之苦的乡亲们不仅喝上了没有污染的干净水,而且是富含锶等多种矿物质的优质矿泉水,这可是权威部门的化验结果!曲长城村的水一下子从全县水质最差变成了最好。之后,严春晓又组织专家对多年的坏水井进行了专业封堵,从根本上改善了村域水质。

紧锣密鼓架设电线、铺设地下管道,又经过八个月的努力,2019年8月4日,涓涓清泉进村入户,甘醇甜爽的富锶水,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田。

村民多年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现实!曲长城从过去到外村买水,到如今向周边村庄输送优质水源,这个历史性的转变,让人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对这个“娃娃脸”第一书记刮目相看,纷纷夸赞他是“老百姓的贴心人”,扶贫工作队一下成了村民的“主心骨”。

周喜俊: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华丽蝶变”

曲长城第一眼甜水井打出来后,村里人上山品尝盼了近30年的水

望远镜看到的幸福快车

严春晓喜欢随身带个望远镜,无论在山上,还是到田间,时不时会举起望远镜眺望一番,那神态就像战场上的指挥官。起初我不理解他在看什么,村民任占云打趣说:“望眼镜看得远,严书记想得远,他是在用望远镜指挥我们打造曲长城号幸福快车。”

严春晓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得很惬意,看来这话说出了他心中的秘密。

幸福快车要提速,基础必须得牢固。严春晓认为,我国的高铁世界领先,主要是技术含量高、车体质量硬、系统保障强,三者缺一不可。同样,曲长城号幸福快车能跑多快,首先在教育、健康、住房这三个方面要有保障。

走在村里采访的路上,在曲长城(双语)小学门口碰到几个小学生,他们看到严春晓,亲切地喊着“严老师”,我好奇地问:“扶贫书记怎么成严老师了?”他笑答:“我不仅是老师,还是校长。”

原来,严春晓他们进村后,在入户调查中发现,村里除了缺水,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教育。小学因师资严重匮乏,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顾吃苦受累,把孩子送到外边去上学。大人跟着孩子走,年轻父母们为陪伴孩子都进了城,造成土地没人耕种、老人没人养的恶性循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扶贫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这么大的村庄,师资问题解决不了,学校就不会有吸引力。

何不利用自身优势,点亮孩子们的心灵?

严春晓有了想法,马上和农业农村厅驻阳原县另外两个工作队联络。3个驻村工作队中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大家都觉得这个创意很好,也都愿意为曲长城(双语)小学的义务教育尽一份力量。几个人达成了共识,马上付诸行动。严春晓给孩子们上数学课,其他队员分别上英语、语文。

清华、北大、人大、中国农大,这些名牌大学在学生家长眼里是仰慕已久的高山,现在山村孩子能亲耳聆听到这些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讲课,是何等的幸运!新颖的教学方式、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自身的榜样力量,让孩子们开了“天眼”,他们封闭的心灵一下子打开了,立下雄心壮志,一定要攀登那座金碧辉煌的知识殿堂。家长们对工作队感激不尽,觉得为孩子引领了方向。良好开局,给了严春晓把这件事往深里做的信心。之后,寒假他请过年回村的大学生开展公益辅导,暑假请来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的大学生开展支教活动,并设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保持长期对接。

针对师资匮乏和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春晓请来县政府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到校调研座谈,为学校发展献计出策。随之而出的“村校共建模式”成了曲长城(双语)小学脱胎换骨的助推器。学校在县教科局支持下招录2名优秀专业教师,在村委会协助下招聘一名优秀编外教师,同时设立教学质量奖和学习进步奖,对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不同层级的现金奖励,充分激发教与学潜能。为让每位老师发挥最大作用,严春晓和校长肖海文逐一商量确定每一年级、每一学科的任课教师人选。由于新招录的英语教师能够在课上实现流利的双语教学,深知农村孩子英语学习短板的严春晓在经过相关部门同意后,将学校更名为曲长城双语小学。

为确保贫困家庭学子不因经济困难而分心,严春晓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吸引助学基金对19名特困家庭学子进行长期资助。这个“三连环”,打破了学生流失严重的怪圈儿,曲长城双语小学实现了破茧重生。2019届毕业班在全县综合测评中名列前茅,班主任王建丽作为全县唯一教师代表获评“最美阳原人”。

村里解决了水源问题,学校又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外求学的孩子家长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为孩子转学,27名孩子很快转回村里就读。揣骨疃镇中心校校长李佃文被严春晓的教育情怀和实实在在的举措所打动,亲自为严春晓颁发“名誉校长”证书。

一个孩子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谁也不想让小小的孩子外出读书,大人受累、孩子受罪,花费又高,给家庭增加多大的负担啊!我们也是没办法,怕耽误了孩子,只能这样做。工作队帮着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赶紧把孩子转回来了。”

采访中多位村民跟我说,严书记对老弱病残都非常照顾,村民的一点小事他都会当大事去办。赵青山的爱人因车祸残疾出门不便,严春晓专门把残联和县医院医生请到村里入户开展残疾鉴定。村里几个精神病人得不到专业救治,疯疯癫癫,还经常扰民,严春晓多方协调硬是把石家庄一所精神病院引到了阳原县,从根本上解决了精神病人看病不便、花费较高、生活品质较差和家庭管护难题。目前,村里首批入驻精神病院的患者有的已经出院,看上去完全跟变了个人似的。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就得会“弹钢琴”。在曲长城采访,我深刻体会到各项工作都在齐头并进,且创新性十足。同教育、医疗问题一样,住房问题,也有了曲长城方案。

曲长城村子大,村庄占地多、土坯房多、环境脏乱差,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危房改造、面貌提升以及灶、厕、气、暖、卫升级等难度都很大。严春晓琢磨着,最好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统筹解决这些问题,让村民既不花钱又能在“生态宜居”的环境中生活,及早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为后边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严春晓和镇党委书记薛源谈及自己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

薛源是个80后,作为一个掌管着41个村庄的镇党委书记,经历的事很多,所以更显得老成持重。他毫不掩饰地告诉我:扶贫工作队进村一个月他都没露面,一是那段时间正忙于露天矿治理,没白天没黑夜;二是想给工作队留出体察民情、谋划出路的时间,同时就想看看这批扶贫干部是来镀金的,还是真心想为老百姓成事。没想到他第一次见到严春晓,就认定这个“哥”是干实事的。

严春晓站在乡村振兴的高度谋划曲长城的精准扶贫,这种超前意识让薛源发自内心的佩服。两人围绕建村民住宅小区彻夜畅谈,从最初盖平房的创意,逐步升级,最终决定盖6层楼加电梯。

诱发这个狂想曲的音符,是国土部(现自然资源部)为深度贫困地区出台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将闲置宅基地恢复成耕地,一亩地指标至少可交易30万元,土地还可以耕种。这样的优厚待遇千载难逢,必须抢抓机遇!

两个激情燃烧的人思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们和村干部深入沟通后,马上组织人员入户摸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老百姓听说村里要盖带电梯的楼房,都认为这是在做梦,一方面很渴望,祖祖辈辈住土屋睡土炕的农民,能不离开故土、不用花钱就像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那敢情好;另一方面很纠结,农具往哪放?鸡啊、猪啊、牛羊牲畜在哪儿养?住楼房生活成本提高怎么办?

严春晓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为充分了解楼房项目落地的可能性,他先后到衡水、河南、山东考察学习。把外地的经验和本村的实际相结合,他心里有了底,楼房一定能盖起来!

经过不懈努力,建设宜居小区的方案终于得到多数村民的认可,并获得了政府批准。村书记武晓敏说:“要不是薛书记和严书记,盖楼房的事我们想都不敢想,那么多繁琐的手续,我们跑断腿也跑不来。”

宜居小区是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存环境问题的大手笔,也是严春晓的得意之作。

时值中午,烈日当头,我们来到正施工的宜居小区工地,工人们没有午休,都在脚手架上忙碌着。严春晓从工房拿来两顶安全帽,一顶递给我,一顶戴在自己头上。我们沿着楼梯登上一幢已经封顶的六层楼房顶端,举目四望,周围一切尽收眼底。

“这些住宅楼分两期建设,总共建24栋、816套,能充分满足老百姓住上楼房的愿望。虽然只有6层高,但考虑到老人们爬楼梯行动不便,还是建成了电梯楼。户型有60平米到116平米不等,全村按统一标准对旧房屋进行折算,每套楼房再贴补50多平米,大多数人家不用花钱就能住进宽敞舒适集体供暖的新楼房,有的还可以倒赚一些钱。小区内绿地、花园、幸福院、幼儿园、卫生室、商业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可以一揽子解决房屋破旧、间断供水、环境脏乱、烧煤污染、下水处理、基建欠帐等问题,还能给国家复垦出800亩耕地指标,同时为后续产业发展留足空间。”

严春晓自豪地介绍着,把望远镜对好焦后递给我:“您看看,从这个角度基本能看到村里的全貌,那边是老村的旧房子,这边是后来盖的房子。看见那一长溜电线杆了吗?顺着往上看就是我们在半山腰打的两眼井。远处就是新建的产业园区,可以看见正在锄地的村民。穿村而过的县路正在全面整修,很快就会通车……脱贫攻坚战役结束后,接着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是其中两个最重要目标。脱贫攻坚我们村坐了末班车,乡村振兴我们要追赶上头班车”

听着严春晓如数家珍般的介绍,从望远镜里看着曲长城新旧对比的全景图,我的眼前幻化出一列飞驰的列车。脱贫之后的曲长城村民,将要乘坐乡村振兴的快车奔向幸福的远方,因为,铁轨已经辅好,基础已经打牢。

周喜俊: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华丽蝶变”

曲长城千人同跳广场舞欢庆农民丰收节

金钥匙打开的致富之门

百闻不如一见。曲长城这座“大富矿”,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它的震撼。走到村子的东南,一块写有“曲长城冷凉地区特色精品产业园区”的大牌子格外引人注目,而旁边望不到边的铁丝网又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神秘感。严春晓拿出钥匙,打开一扇铁网门,带我们走了进去,顿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这就是您品过的菊花茶(基地),再过一个月,遍地都是‘黄金甲’。今年的菊花茶全部含富硒,品质会更好。我们这里地处菊花种植的黄金纬度,所以取名为‘39度菊’。”

“这是间作套种的抗寒苹果,每个苹果重量只有一两多,小巧玲珑,酸甜爽口,我们称之为‘萌苹果’,它不仅特别好吃,而且改变了人们吃苹果的习惯,不用考虑削皮问题,更不用担心吃不完。”严春晓边说边摘下两颗已经泛红的小苹果递给我品尝。

周喜俊: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华丽蝶变”

曲长城遍地黄金甲

打开另一扇门,严春晓又带我们参观了2019年引进的赞皇福枣,以及今年新发展的露田草莓、观赏花海……置身花果园,我一直在想,这把“金钥匙”,怎么就打开了这么多“致富之门”?

曲长城村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海拔高,气候冷凉、无霜期短,加上多年来水质变差,近2万亩耕地逐渐盐碱化,储备林成活率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下降,多年来没有成规模、可支撑稳定收入的产业,发展之路又在哪里呢?

多年从事农业工作并担任过产业扶贫办主任的严春晓深知,发展扶贫产业应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紧扣“特色”做文章,避免同质化。曲长城地处39.99度,千米海拔、桑干河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微碱、天然生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天的劣势往往就是明天的优势!曲长城有潜力可挖,有未来可期!

思路决定出路。随后,河北省首席菊花专家马占元,枣树专家褚发朝,抗寒苹果专家张宇明,北京昌平万德园草莓专家李伟斌等一批专家相继被邀请到曲长城,经过严谨的考察研究,以河北皇菊、赞皇福枣、契丹苹果、昌平草莓为主体的“冷凉地区特色精品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应运而生,并最终得到派出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的肯定和支持。

2019年春分过后项目落地,实施地点选在了多年荒芜的集体果园地里。他通过县农机站请来了拖拉机机主,想开犁耕地,谁知机主看到那一大片长满荒草还夹杂着石块的地,说啥也不肯干:“这种地块作业起来毁刀片,咱实在干不来!”

严春晓只好再请来第二个,机主到地里转了一圈儿,连连摇头,说出的话和第一个如出一辙。第三个机主又请来了,站在地头上只看了一眼就摆手撤退:“这活我干不了!”

不服输的严春晓对武晓敏说:“我不信这事干不成!他们不给干,咱买拖拉机自己干!”

武晓敏是2018年下半年“两委”换届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这个身材魁梧的男子出生于1979年,当过兵,在部队入了党,复员回来后,一直在外边打工,后来父亲得了重病,他才回到村里。

武晓敏外表朴实憨厚,头脑却非常清楚,他知道严春晓下决心要开垦出这片荒地,是想给村里留下永久的致富产业,即便工作队撤离后,村里也不至于返贫。作为刚上任不久的村支书,他对严春晓这么拼命为村里做事充满无尽的感激。可村里没有集体资产积累,买拖拉机需要好几万块钱,他实在拿不出。

严春晓看出武晓敏的为难情绪,当即通过微信转给他5万块钱,让他马上到县农机经销点买一台拖拉机。

拖拉机的轰鸣声犁开了曲长城荒芜板结多年的土地,也触动了曲长城村民的心。

“这些项目都是给我们发展的,他们又带不走,以后我们能得利。”

“严书记他们一来,男女老少都有活干了,人家出力贴钱图个啥?还不是真心为咱好呀,咱还能拖后腿?”

村里人的思想与工作队的思路融合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地里帮着捡石头瓦块、平整土地。短短一年时间,占地400亩、种植面积达到900亩的特色产业示范园区腾空出世!最为可喜的是,成功突破菊花不能在冷凉地区露田种植的限制,种出全国第一朵上市(开花早)的优质皇菊花,并实现了从产中种植到产前育苗、产后包装加工和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2020年春天菊花苗木示范辐射到周边乡镇和石家庄地区种植,成为曲长城的致富花。

周喜俊: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华丽蝶变”

农民采摘黄菊花

300亩皇菊间作栽植的1.5万株抗寒苹果,密植的1万株福枣,10个草莓暖棚,以及配套建设的菊花烘干坊、果品保鲜库、谷物加工厂等项目相继落地,姹紫嫣红的观赏花海更成了吸引本县及周边地区旅客的金字招牌。这些产业在为曲长城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贫困地区引领了一条特色产业脱贫致富道路。

严春晓最操心的日子是项目刚落地的时候,这些特色花果从各地引进而来,树苗很贵,花苗很娇,他唯恐有什么闪失,一天到晚在地里转来转去。下午十五六个妇女在地里栽苗下起小雨,他给每个人送去雨披;晚上十二点怕浇地的人被雨淋,又亲自给他们去送雨衣……

村民张建录激动地说:“严书记半夜送的雨衣我至今还留着,每次下雨披在身上,心里就暖乎乎的,严书记就是给我们遮风挡雨的人,没有他,曲长城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示范产业发展起来了,内生动力的激发至关重要。严春晓指导成立了由村干部或党员骨干+专家或致富能手+贫困户或边缘户组成的发展小组,将贫困户或边缘户全部联结在产业链条上,辐射引导非贫困户发展,做给大家看,算给大家听,带着大家干,从各个方面拓宽收益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得租金、劳务得薪金、产业有分红、衍生服务有酬金……全村20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产业园区、加工厂区和建设工地打工,2019年光工资收入一项就达60万元,平均每人近3000元。曲长城的村民已开始从新兴产业中看到真正的希望。特别是300亩皇菊花采摘烘干期间,通过公益岗位或支付工资的方式,调动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边缘户参与其中,采花、摆花、烘花、卖花,看着如潮的人流涌入曲长城花海,村民脸上绽开了自豪的笑容,靠自身劳动摆脱贫困,靠自我发展换取幸福,生活有奔头,日子有滋味,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吗?!

理发店聚起的爱心力量

物质的贫穷可怕,精神的贫穷更可怕。村里形不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人心冷漠,民心凝聚不到一起,就是富裕起来也不会有幸福感。这是严春晓做扶贫工作最深的感受。

也正因为此,驻村三个月后,严春晓就倡导成立了爱心志愿者团队。队长冯兵是个理发师,在曲长城村开着理发店,年过半百的他是个慈眉善目很有爱心的人。谈起志愿者团队的成立,冯兵有着很多感慨:“没有严书记的支持,我们就是想献爱心也不敢,过去村里风气不正,谁做好事就会遭到讽刺挖苦,甚至是恶意中伤。”

曲长城人口基数大,青壮年大都在外打工,五保户和孤寡老人相对较多。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有的五保户无亲无故,家里杂乱无章;有的孤寡老人身体多病,自理困难,头发长了也不修剪,这个弱势群体太需要关心和帮助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严春晓在微信群发出公开招募志愿者的信息。

冯兵是第一个报名的志愿者,他说自己有理发的手艺,可以义务为老人们理发。

我问他为啥这么积极?就不怕人说闲话吗?

冯兵真诚地说:“过去怕别人说三道四,严书记来了就什么都不怕了,人家一个外地人事事为村里人着想,咱土生土长的曲长城人咋能退后?有些孤寡老人确实挺可怜的,儿女们不在身边,就是病倒在屋里也没人知道。我们经常登门看看,帮他们做些事,陪他们聊聊天,家里有点人气,老人就不觉得孤单。”

爱心志愿者团队成立之初,自愿报名的只有13人,商定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为集中志愿服务日,为孤寡老人免费理发、收拾家务、买慰问品、代办各种事务。平时根据每个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定期的服务,重大节日还要组织聚餐,让这些弱势群体感受党的温暖。这件事当时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有的人还冷嘲热讽,说他们是在作秀。

严春晓为爱心志愿者团队撑腰鼓劲,不仅每月从自己工资中拿出300元注入爱心基金,还带头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为鼓励大家献爱心,让村里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严春晓和村两委商量决定,村里的公益岗位优先安排志愿者。

正确的引领让村里的风气悄悄发生了改变,说风凉话的少了,献爱心的多了,两年时间,爱心团队从最初的13人发展到49人,自愿捐款超过3万元。他们大都是刚刚脱贫的农民,生活并不富裕,但都愿意献一分爱心。在深圳打工的武晓伟,在微信群得知村里成立了爱心志愿者团队,夫妻俩商定每月定期捐款300元。

我到曲长城的第二天,正逢爱心志愿者团队服务日,队员们早早在冯兵的理发店集合,满满一屋子的人,他们按照事先分好的组,各自提着给老人们买的食品分头行动。

冯兵指着一位大姐向我介绍,说她叫丁秀珍,是从外村专门赶来的。

我问她:“外村的人怎么到曲长城来参加爱心志愿服务?”

她说:“我娘家是这个村的,知道逢一是志愿者服务日,就特意赶过来了。谁都有老的时候,这个团队是在做善事,我愿意跟着大伙献一份爱心。”

我跟随其中一个小组走了几户,亲眼看到老人们是多么需要这样的爱心服务,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工作队由衷的感激。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爱心在传递中不断发酵,已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正气。如今爱心志愿者团队早成为曲长城一张靓丽的名片,为促进民风转变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刚刚脱贫出列的曲长城村全体村民知恩报图,踊跃捐款,向湖北神农架和本地一线抗疫人员捐赠急需药品,还有在国家支持下他们亲手种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菊花茶,以实际行动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曲长城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

司果苹,爱心志愿服务团队成员之一,她说爱心是需要传递的,母亲31岁去世,父亲经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当时她刚12岁,弟弟9岁,这个残缺的家庭是在乡亲们呵护和政府照顾下一路走过来的,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姐弟俩的学费全免,父亲吃着低保。她说自己始终有一种感恩之情,参加志愿者服务团队,就是想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

患过重病的马艳香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爱心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过去因身体不好,一直干不了重活,每年冬天都要输液。去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到集体合作社上班,每天喝一杯菊花茶,两年没有输过液,还有钱可挣,身体好了,心情也好,参加志愿者服务就是为报恩。那天参加志愿者服务回来的路上,马艳香拉着我的手说:“大姐,没有工作队的帮助,我还是整天在家躺着发呆的病秧子,我一直想请严书记吃顿饭,表达一下心意,可总也不敢开口。你能不能帮我把严书记请到家里,我给你们包顿饺子。”我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对驻村书记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一花引来百花香,百花争艳满园春。在爱心志愿者服务者团队的带动下,村里涌现出一大批好婆婆、好儿媳、好丈夫、好女婿……

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顺势而上,适时组织评选表彰“曲长城首届最美人物”,24位村民获得此项殊荣。身边的“最美”人物,具有更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人心向上向善已成为常态,为和谐新村注入了活力。

 

再有半年时间,为期三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就要结束了,我问严春晓,扶贫三年,是不是感到很苦?对未来,有什么期待?他笑着回答:苦只是过程,是必须经受的。经历有多苦,老百姓就能有多甜。

他说,2018年刚来不久,他就在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大讲堂上说了三句话与大家共勉:扶贫使命光荣,自当快乐为之,不为情绪烦扰,不负三年时光;扶贫困难重重,自当保持定力,不为杂音所动,不负一方百姓;扶贫千头万绪,自当用力用智,不为常规束缚,不负党之重托!这三句话一直是他这两年多驻村工作的思想指引。

他说,三年小目标,一年温饱,重点是解决安全饮水等关乎基本生存的头等大事;二年小康,主要是通过产业示范带动和辐射发展,让村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三年赶上乡村振兴头班车,协同推进各方面发展,夯实发展根基,让曲长城在高质量脱贫出列后,实现华丽蝶变、弯道超车,奠定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现在看,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他说,破烂不是乡愁,贫困不是标配,农村也可以白富美。只要心里有花,就一定能种出花;只要心中有美,就一定能发现美;只要心里有爱,就一定能传播爱。曲长城很美,过去美,现在美,未来会更美。它的美,我带着你们去发现。

他说,风物长宜放眼量!精准扶贫是雪中送炭,乡村振兴是锦上添花。只有着眼于乡村振兴抓脱贫攻坚,才能行稳致远。我现在做的,不仅是要送好炭,更要为曲长城织好“锦”,为繁花奠基铺路。

这宏伟的发展蓝图和卓越的工作实绩,吸引着曲长城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他们在微信群了解到家乡日益发展的变化,在抖音、快手中看着一个个令人欣喜的场景,早以心旌荡漾,希望能早日返乡,尽享天伦,建功立业。严春晓在2020年阳原县春节晚会舞台上,饱含深情地说,现在的曲长城,有山有水有楼房,有花有果有梦想,欢迎大家到曲长城观光、做客、结亲、寻梦!

作者简介:周喜俊,国家一级编剧,全国优秀青年文艺家、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历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石家庄市文联主席,石家庄市作协主席。从事创作40年,在省和国家级媒体发表各类文艺作品900余万字,出版八卷本《周喜俊文集》以及长篇纪实文学《沃野寻芳—中央工艺美院在河北李村》等图书14部。长篇电视剧《当家的女人》、长篇小说《当家的男人》、《我的幸福谁当家》等30余部作品先后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飞天奖、金鹰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省部级奖项。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6
59
4
1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