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共建共富奔小康

作者: 赵东旭 来源:江南app网址 2018-06-11

海龙:共建共富奔小康

赵东旭

海龙村名片

海龙:共建共富奔小康

海龙村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原是一个集体负债7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1600元的贫困村,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的一个缩影。2001年以来,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探索股份制经济发展模式,按照产业发展科学化、基础设施城镇化、乡村管理新型化、民生保障均等化、村域环境生态化的先进理念,实现了从落后村向先进村的蝶变。全村共引进企业200多家,经济总产值达40亿元,上缴税利50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1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万多元,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重庆市“文明村”等殊荣。

从一个集体负债73万元、人均纯收入不足1600元、80%的群众散居在土坯房里、村民“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集体上访不断、罪案频发的贫困村,仅仅经过十几年的蜕变,一跃成为“中国西部的华西村”。它就是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海龙村。

2012年底,海龙村已引进企业1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9家,全村经济总产值达27亿元,上交国家利税4800万元,村集体收入11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1万元,是重庆市农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多,在银行存款总数过亿元,不少人家拥有舒适的楼房、漂亮的别墅。更让人称道的是,2002年以后,村里再没有发生一例治安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一次上访事件。海龙村被评为重庆市“文明村”,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研室党建研究局和中组部党建研究所调查组撰写的调查报告《海龙村的巨变告诉我们什么?》上批示:“这个调查报告全面反映海龙村八年巨变及其经验,很有参考价值。”

同一片土地,同一个村庄,同一批村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选一个共建共富的领头雁——村党委书记

200112月,原海螺村和龙台村合并成为海龙村。当时,村“两委”欠银行64万元,欠饭馆吃喝账3000元,欠村干部工资1623元,欠农业税8万元。村里社会秩序更是混乱不堪,先后有14人被刑拘,2人被判死刑。村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村民个个对村干部抱怨、失望。

正在艰难进行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一再难产,连开了6天会,选举了3次,就是选不出支部书记。这时候,刚从山东打工回来的鄢静引起了村民的注意。鄢静代过课,做过厨师,学过杀猪,当过水电工,在山东、深圳打工10多年,走南闯北10余年,在全村第一个用“大哥大”、第一个买摩托车、第一个盖小洋楼、第一个安装程控电话,是响当当的“能干人”,也是有15年党龄的老党员。

经过公推直选,鄢静在第4次选举中,成为海龙村历史上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年他36岁。

鄢静临危受命的第一件事就是白手起家,修一条通向集镇的水泥路。村集体没有钱,他自己拿出数万元带头集资,凑够了38万元材料费,自己还要挨家挨户动员大家义务出工。不到3个月,这条4.6公里长的致富路就修通了。

鄢静当“村官”的最初两年,月工资只有300元,现在月工资也不过2000元,这与他当“村官”前的收入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不在乎。有一家企业曾用50万元的年薪挖他去当总经理,被他一口回绝。他说:“要想发财,我早就成千万富翁了。我当‘村官’为的是改变一个村,而不是改善一个家庭。”

鄢静向村领导班子提出:当干部不作为老百姓怨,不清廉老百姓恨,我们只有做到既干事、又干净,一身正气,才能不辜负父老乡亲的信任和期望。

第一次开村“两委会”,散会后大家不肯离去,等着按惯例安排吃一顿。当时村里已欠招待费数千元,鄢静暗下决心,要刹一刹村里的吃喝风。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谁张罗吃喝就让谁个人结账。久而久之,那些想白吃白喝的人再也不敢吃集体了。

鄢静常说:“心中有正气,做事才有底气,群众才会服气。”村“两委”成立了工程部,为企业建厂房,但施工队的包工头没有一个是村干部的亲属。采购中吃回扣是很难避免的腐败行为,村“两委”偏从这个地方开刀,严禁一个人外出采购。村里需要购置一辆面包车和一辆货车,鄢静就和会计、办公室主任、驾驶员一起采购,防止个人吃回扣。

2002年,在自费考察小岗、华西、刘庄、大寨等40多个村镇的过程中,鄢静悟出一个道理:实行家庭承包后的农户分散经营,调动了农民个体积极性,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要继续前进,就必须同时尊重并发挥好农民希望组织起来共建共富奔小康的积极性。

2003年,重庆市主城区开始实施产业“退二进三”战略,一些中小企业需要找到新的“落脚点”。在鄢静带领下,村里通过向企业出租标准化厂房,组建环卫、保洁等专业化服务队伍,迈出了做大集体经济的步伐。

建厂房的资金不够,村干部一起凑了90多万元。企业观望情绪严重,鄢静就动员租住自家房屋的企业第一个搬进村里建的厂房扩大生产,自己不惜每月损失5000元房租。从此,海龙村入驻企业开始多起来,村集体收获了“第一桶金”。

走一条共建共富的阳关道——做大集体经济

在海龙村展览厅的墙上,挂着村党委书记鄢静的调研文章《小岗之行的思考》,文章一开始就提出,当年勇敢迈出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创新步伐、带动全国农村改革的小岗村,为什么“一朝跨过温饱线,30年未进小康门”?结论是:小岗人停留在前一步改革,没有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质的飞跃”。

村“两委”一班人,抓住了两次大机遇,推动海龙村做大集体经济,跨出了两大步。

第一次是2003年初,重庆市主城区调整经济结构、实施产业“退二进三”战略,一些中小企业急需找到新的“落脚点”。海龙村顺时应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建起海龙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基地。村集体通过向企业出租标准化厂房、职工宿舍、商业门面,组建建筑安装、环卫保洁等专业化服务队伍,开始了做大集体经济的步伐。

第二次是2007年,海龙村抓住重庆市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机遇,通过探索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进行二次创业。村集体动员村民入股200多万元筑巢引凤,并鼓励村民自主创业,有65户家庭办厂开公司,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木业加工为主,兼有建筑安装、商贸服务和观光农业的产业布局。

二次创业道路更不平坦。重庆靖悦机械有限公司是落户海龙村的最大企业之一,正当公司办妥征地手续、准备动工时,所征的20亩土地突然一夜之间“长”满了树苗。原来是一些村民为了多得青苗补偿费,连夜突击栽种的。董事长徐瑞君气恼地找到鄢静:“村民不讲理,我们要撤走!”鄢静当即表示:“相信我,保证3天解决问题!”村党委紧急要求党员包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这一招果真灵验,所有的树苗在3天之内全部消失。

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村官研究生课程研修班学习期间,村党委书记鄢静提出了“中国乡村联盟产业会馆”创意,并率先在海龙村试点建设村官产业会馆,拟整合中国乡村资源,抱团发展乡村产业。这一理念得到全国其他地区村官的赞同。

村官产业会馆由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村官研究生班学员参与支持,这些学员大多是各地非常出名的村官,要么是全国劳模,要么是全国党代表等,都是充满智慧的优秀人才。如山东陵阳街村党总支书记马先富,拥有300吨以上冷库300个,其生产的菉笋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广东佛山罗南村党总支书记关润尧,该村生产的瓷砖年产值就达到50亿元。

这些村官所在地,很多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比如浙江杭州外桐坞村的“西湖龙井茶”、湖南楠木桥村柑橘、广东佛山罗南村的瓷砖、贵州鱼良溪村的“中华鲟”等。在村官产业会馆里,可以提供很好的龙井茶、铁观音、人参等产品。

产业会馆外耸立着“西部海龙”的大石碑,石碑后面有个广场,广场后面有几块宣传海龙村“打造全国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产业新高地”的巨幅海报,广场左边的楼房看起来很别致,大门上面有几个字:中国村官研究生学员产业会馆。距离海龙村产业会馆几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一个600亩地的观光果园,果园里不仅种植有柠檬、杨梅、葡萄等水果,还种植有不同风格的花卉。按照计划,观光果园里将修建自行车环道、盆景共享区、沙滩体验公园、婚庆长廊、寿庆长廊、酒店长廊、水上高尔夫等项目,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果园属村集体所有,海龙村将把产业会馆和观光果园结合起来,发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

海龙村正在完善海龙大道及海龙大道两侧配套设施、海龙康居工程、土地征收手续与建设手续,完善花果山色·观光果园及环湖健身自行车道建设和旅游项目的引进,完善中国乡村产业联盟的平台建设,继续推进海龙村实体经济……

海龙村有一个梦想,就是向华西村学习和看齐,把海龙村建设成为“西部华西村”,让村民变股民,让农民变市民。

今天,海龙村“二次创业”的四大项目均取得重大进展。康居住宅小区已经建成,因海龙发展搬迁外出租房的村民回了家。海龙大道延伸至白彭主干道,极大方便了村民及园区企业的出行。海龙商业门面设计风格别具匠心,已经吸引了一批批企业人士前来安营扎寨。新建的中国村官研究生学员产业会馆正打造成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产业平台。海龙村便民服务中心成立后,海龙村“两委”一班人正带领全村走向更加平安、和谐、富裕的新天地。

有一套共建共富的制度保障——公开透明清正

心中有正气,做事才有底气,群众才会服气。

海龙村办公楼下有一个村务公开栏,按时间顺序,一页一页张贴着上个月的收支明细表。其中,收入账和支出账多达数十项,大到数万元的建设费用,小到十几元甚至几元的笔记本、灭蚊水等,都一目了然。

集体财务公开透明,事关全村发展的大计更要民主决策。他们积极引导群众学会自己关心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为利用边坡撂荒地形成村里新的经济增长点,村“两委”诚心向群众问计,并开了上百次的村民碰头会,终于找到了土地整理的有效办法——发展集花卉、苗木种植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仅此一项,就为全村创造产值6亿元。

海龙村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等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事项,都坚持先由相关党支部负责人深入调研、征求村民意见,在此基础上拟出初步方案,提交村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再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最终按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执行。

村级财务审批、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一丝不苟,无论是村委会、合作社、经济发展中心,还是新村建设项目部,其财务报销都必须提供原始凭证,经过经手人、验收人、财务主管、村主任、村党委书记、出纳、理财小组等层层把关。

海龙村还摸索出了“六事”民情工作法:干群之间畅通渠道“说事”,每个干部落实责任“理事”,“两委”民主决策“议事”,整合各方才智“办事”,处理结果公开反馈“评事”,上级巡查回访“督事”。把百姓关心的事、烦心的事作为工作重点,一一解决。“两委”干部改变过去靠发文件、开大会动员群众的传统做法,把服务群众落实到户、到人。

集体经济强大起来后,海龙村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只是手段,让老百姓生活幸福才是目的。村里先后投资2100多万元,建成了97套联排康居房,又修建了8公里的柏油路。村里还建立了民生关爱基金,为村民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

工作室、图书馆、女子管弦乐队、军训,村民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健康时尚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几年,村里修建了3520平方米的海龙文化休闲广场和宽敞的村级服务中心,村民们在集体生活中感受着从未有过的团结和自信。

晨曦升起,村民们开始做操、跑步、打球。华灯初上,男女老少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充满希望的海龙村正在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梦想,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如浩瀚的太空星罗棋布,闪烁着共同富裕的光芒。

鄢静治村名言

要改变农村,首先要改变农民。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农民本身的建设。

机遇就是小偷,不抓住它就会让你损失惨重。

农村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村干部从跑腿干部、传达文件精神干部,向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转型。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3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