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围攻周小平”事件舆情分析报告:凸显严重问题

作者: 源清智库舆情分析小组 来源:经济导刊 2015-01-16

“公知围攻周小平”事件舆情分析

  文/源清智库舆情分析小组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在参会的72位代表中,受邀参加的周小平、花千芳两位草根网络作家,备受舆论关注,并受到一群自由派和南方报系公知大V的集中批评,表面上是质疑其网络作家身份,对他此前博客文章中呈现的事实和观点进行抨击,其实际指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意识形态领域尖锐的分歧和对立。

  舆情走势分析

  自10月13日至10月27日,涉及周小平的媒体报道共有1830篇,论坛主帖3122则,博客文章2001篇,微博主帖28504条(不含其它博友评论和互动讨论,另有大量网贴已被删除或屏蔽,无法查询)。详见网络舆情走势(图1)和媒体舆情走势变化(图2)。

“公知围攻周小平”事件舆情分析报告:凸显严重问题

  图1 网络舆情走势图

“公知围攻周小平”事件舆情分析报告:凸显严重问题

  图2 媒体舆情走势图

  整个舆情经过分为:平静期(10月15日以前),爆发期(10月16日-10月20日),反复期(10月21日至今日)三个阶段。综合网络和媒体舆情走势可以发现,网络舆论场关注度的最高峰出现在10月17日,即第二阶段爆发期,媒体舆论场的最高峰较晚出现,在10月23日,即第三阶段反复期。

  80后网络作家周小平主要通过博客和微博在互联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从2005年开始,其注册的新浪博客账号“周小平同志”共发表135篇博文,2013年6月发表博文《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阅读量超过70万,成为其博文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篇,此后,周小平的观点被更多人所熟知。同名微博账号有52万粉丝,共发表156条微博。

  10月15日以前,涉及周小平的公开媒体报道并不多。但在网络场域,周小平作为“自干五”的代表一直在聚拢年轻网民的心。10月13日,《环球时报》发表北大教授张颐武的评论文章《周小平的意义》,作者说,周小平的文章最重要的特点是他对中国的认同,这也是引起诸多年轻人共鸣的最关键原因。他其实是找到了中国“沉默的大多数”的共同情感和选择。该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舆论关注。

  10月16日-10月20日期间,周小平因受邀参加15日习近平主持的文艺座谈会并被“点名”鼓励而爆红,文艺座谈会相关情况的报道及对其意义的解读成为舆情第二阶段的主基调。例如《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寄语周小平花千芳:望创作更多正能量作品》,《新闻晨报》特稿《周小平其人:主张弘扬正能量 年少时曾愤世嫉俗》,《环球时报》评论《围攻周小平不是网络大V的光荣》等等。“周小平是谁?”、“为什么会被如此高规格的文艺工作座谈会邀请?”、“草根作家也能上大台面?”等话题引发舆论热议。

  10月21日起,网络舆论场和媒体舆论场均有一定程度的反弹。该舆情阶段由于公知大V对周小平的各种围攻与抹黑,如方舟子打假、李银河点评、杨恒均反驳等典型,评论观点出现激辩。例如《国际在线》的文章《正能量就是最大的“底气”》,“无论什么人,什么地位,只要他站在国家的立场,为党和政府发出正义之言,自然会得到政府和多数民众的支持。”再如《环球时报》发表的评论文章《为何有人将周小平视为眼中钉》,作者指出,“舆论场上却出现了对两位青年找茬攻击、谩骂诋毁的另一种声音。这些声音没有建设性,甚至缺乏起码的善意。当然,自发地站出来支持两位青年的网友也不在少数,从而形成了激烈的交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意识形态领域尖锐的分歧和对立。”

  舆论议题分析

  本组利用舆情软件对抓取到数据的舆论议题予以梳理和分类,如图3所示。

“公知围攻周小平”事件舆情分析报告:凸显严重问题

  图3 舆论议题分布图

  第一类,关注周小平、花千芳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此类议题集中在舆情初期,以客观报道和转载座谈会发生事实为主,占总量的21%。

  《人民日报》16日刊文《习近平寄语周小平花千芳:望创作更多正能量作品》,提到在座谈会上,总书记在讲到互联网文学时,停下来问:“听说今天来了两位网络作家,是哪两位啊?”并在座谈会结束后,走到他们面前,亲切地说“希望你们创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新华网文章《媒体披露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网络作家身份》、《成都日报》文章《四川80后网络作家周小平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等也对周小平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进行了关注。

  第二类,媒体对周小平的专访报道,此类议题主要出现在舆情反复期,占报道总量的11%。

  10月24日,《人民日报》记者在对周小平进行专访后,刊发报道《必须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周小平表示,“我强烈认识到只有回归中国文明的自信,我们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国家、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网民心里保存有对国家的热爱,而且对互联网灰暗的情绪是天然抵触的。这个时候像我们这样一些人用我们的方式告诉他们,你的国家有光明的一面,我们把光明点出来的时候,就会赢得很多人的认同。他未必认可我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数据,但他认同的是我对家国的情怀和对光明的认同和追求,这是没有人能驳倒的。”

  此外,海外网还邀请周小平在演播室进行访谈,并编发报道《周小平:年轻时写过很蠢文章 推崇美日批评政府》,分享他对文化价值观的认知和感受,回顾了其成长的心路历程。

  第三类,转载周小平此前的博客文章,此类议题占报道总量的9%。

  如10月16日,《参考消息》在第10版参考论坛对周小平的3篇博客文章进行了刊载,分别为《梦碎美利坚》、《飞吧,中国梦》和《他们的梦想和我们的旗帜》。

  第四类,支持周小平,反对网络大V围攻,此类议题以媒体评论为主,兼有网民发言呼应,此类议题占总量的近36%。

  10月17日,《环球时报》发表社评《围攻周小平不是网络大V的光荣》指出,周小平如此突出的原因,在于像他这样愿意公开站出来传播正能量的人太少,一直被自由派大V们看成“自干五”的代表,而这次网络大V围攻周小平的原因大概是妒忌和不服气。文章称,这几年像周小平这样的人出来一个被“修理”一个,很多人被吓住了。原本就有名望的人往往与互联网躲得远远的,主流社会站到网上并坚守自己影响力的人寥若晨星。文章认为,当周小平这样的声音多起来时,互联网的多彩才会合成健康的多元。

  10月20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论“周小平思维范式”价值所在》称,周小平……的最大价值在于他的“思维范式”,而质疑周小平的人则是最自卑的,是对历史的无知,对西方现代化的盲目崇拜。评论指出,中国在百年历史进程的探索时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但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没有从历史的局限思维中走出来,依然难以摆脱“文化自卑”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在这个时候我们恰恰最需要的就是“周小平思维范式”,也就是“新轴心时代的文明自信”。

  10月23日,法制网发表网评《周小平惹着谁了》指出,一些人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攻击周小平,如果不是简单的“羡慕嫉妒恨”,更复杂的原因是他们对国家网络治理的不满意,对国家所倡导的网络正能量的不高兴,周小平作品中明确的对中国的信心,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了。文章认为,周小平参会,代表的是网络正面的、积极的力量,爱国、理性、独立的思考。我们挺周小平,是因为他不跟风,不受骗,不怕围攻,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针对部分网络大V攻击周小平的言论,吕永岩在乌有之乡发表《评公知对习近平文艺座谈会的反击》指出,普世公知恶咬两位网络草根作家的原因在于,他们撕开了美国被转基因普世公知精心装扮的含情脉脉面纱,露出了美国赤裸裸强奸世界的真实面目。对此,网民@吴法天发表微博认为,“自干五的阵营坚持正能量,应理直气壮继续传播”。

  10月24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在《环球时报》撰文《为何有人将周小平视为眼中钉》指出,舆论场上出现了对周、花二人的找茬、诋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意识形态尖锐的分歧和对立。一些人对他们进行攻击,主要是借此宣泄对高层、对体制的不满。希望思想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能够在循循善诱和严格管理中不断改善,经过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让爱国者饱受攻击的现象彻底成为历史。

  对于网络大V的攻击, 10月19日周小平在新浪博客发表文章《我待祖国如暖男——真相不会向无知妥协,文明不能向失明低头 我的中国情怀》进行回应。文章称,“我周小平的一些文章观点无非是说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尊重自己的民族英雄,要心怀希望,努力去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些所谓的反驳者并非真心的来批评你,或善意的指出你的错误,而是恶意地希望通过鸡蛋里挑骨头,顾左右而言它,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来试图达到用无知去掩盖真相,用失明去回避光明的目的。”

  第五类,自由派大V对周小平的的抨击,此类议题以网络讨论为主,约占总量的23%。

  新浪微博认证为“南方都市报副刊自身编辑的侯虹斌”的网民发微博质疑称:“连百度都查不到像样的资料,还能越过无数网络大神们成为代表?

  此外,另有网民扒出多年前的网页,称“2009年分贝网因涉及色情运营,包括周平在内的多名高管被公安机关调查”,网络大V称此周平系周小平,并对之围攻。如媒体分析师@假行僧老巩发微博称,“开黄色网站的谣棍周带鱼@周小平同志已经给扒得差不多赤条条。接见这样的他们,是不是有点降低了档次。”

  舆论阵营分析

  围绕文艺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周小平等人,网络舆论场形成了观点鲜明分化的两大阵营。

  支持周小平阵营

  第一类代表人物:陆弃、登峰俯白云、老辣陈香、王德华、余亮。

  主要观点:公知和大V对周小平的集体围攻,其本质是围攻习近平领导的党中央,抵制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只会搞乱舆论秩序。

  青年学者@陆弃认为:“抹黑周小平是有组织的活动,先是众多段子手、营销号发声,大量类似微博出现在网上。接着大量大V进行转播,评论中夹杂着粗俗、下流的语言。周小平不过是一个用文章作武器的爱国者,他唤醒了一部分青年人的觉醒。有些人这样就害怕了吗?是怕房奴起来造反,还是怕学生让某些教授没饭吃呢?”

  @登峰俯白云评论说:“……他们害怕的不仅仅是他们两人,而是从这个座谈会体现出的对文艺界的趋势,这个趋势令他们感到恐惧,这正说明现实文艺界和网络急需进行整顿的必要性。”

  @老辣陈香发表微博称:“文艺座谈会后,网络舆论场把热点都投到小平老花上去了,导致座谈会主要精神传播被冲散,导致两位蓬勃青年被各种烙烤。今天,人民日报发表两篇评论,窃以为这才是言归正传。请网友们回归关注座谈会主旨,加深认识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历史使命和价值取向。”评论指责网络推手们试图转移话题,干扰视听。

  中国文明网发表《周小平的标本价值是言论自由》指出:“网络上,对于周小平的观念持否定态度的人很多,你可以不同意周小平的观点,但是不能不让周小平说话。如果超越言论自由限制人家说话的权利,那就是一种强权和暴力了。……整个网络表达方式中,周小平都表达着自己对于中国发展的认可,以及中国道路的肯定。这样的一种正能量的文字,其实也正是中国现在所稀缺的吧!”

  评论员王德华在环球网上发表文章《有人一谈周小平,就散发出浓浓的酸菜味》指出:“那些谩骂祖国的人,建议好好读一下《不要辜负我们这个时代》。周小平用生动的例子和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国家强则个人兴。我们的社会处在发展的阶段,价值多元,社会矛盾加剧,很多我们相信的‘真相’其实不是真理,而是一种谣言。这种谣言从内部分化了我们,让国家的发展没有形成统一的向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这种伤害是无形且深远的,我们应提高警惕。”他进一步指出了那些一味指责周小平的人,只专注于“起底”和“添黑”,却不能为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提供正面的支持力量。

  媒体人余亮发表文章《周小平花千芳与这个时代知识人的纠结》,他认为网络大V对于周小平事件反应过度,片面指责周小平其实是忽视自身责任的表现, “周小平、花千芳的作品确实话语朴素甚至粗糙。他们和公知搏斗毫不留情,对有些社会问题乃至自由主义的东西也缺乏深入理解。但是自诩比他们聪明深刻的知识分子就别老责怪人家了,你们的责任更大。胡闹在先的就更不要委屈,总要有点自我批评的精神。”

  第二类代表人物:陈里、袁小靓、干越白丁、正气昂扬。

  主要观点:肯定周小平的观点的正面价值,强调社会讨论需要珍惜周小平这样的观点和声音。

  三农学者@陈里赞扬了网民能够分辨真相,追求理性和事实的精神,“写给小平的话:国家和子民犹如母与子。爱,一定是深埋心底。儿不嫌娘丑,民不嫌国贫,反之亦然。……大多数评论都是理性而公允的,因为大家的情感都是一致的。向前走,别回头,小树要长高,枝枝杈杈要砍掉,大路通天走,坑坑洼洼要填平。感谢网友,为你祝福。”

  自由撰稿人@袁小靓肯定了周小平的勇气和执着精神:“和小平说近日饱受围攻,此文写到凌晨四点,爱国热血,填塞胸臆,沛莫能御。靓姨以为,不信者恒不信,因谣言不会止于笨蛋。”

  @干越白丁发表文章《像周小平那样“一网情深”爱祖国》,谈到“作为一个80后的网络写手,没有太多的华丽文章,也没有太多的高深之作,却以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从不同的视角,理性地看待目前中国的发展现状,为广大网友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进步的中国,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

  @正气昂扬发表《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周小平”们》:“我们的时代需要真正坦诚正义的批驳者,更需要坦荡正气的弘扬正能量者。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建设法治中国,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正能量吗?”

  北大教授张颐武发表《周小平的意义》,呼吁为周小平提供更多的空间:“周小平的文章,当然还有诸多缺点和问题,带着年轻人的不成熟,但这些文章给我们的是中国年轻人的志气和梦想。这种志气没有被舒适的生活消磨,没有被虚幻的忽悠所沉迷;这种梦想没有被生活的浮躁所摧毁,也没有被物欲所困顿。而是努力认清自己的命运,承担自己的责任。”

  围攻周小平阵营

  代表人物:方舟子、西门不暗、中青报曹林、詹涓

  主要观点:以周小平年轻资历浅的特点,集中批判周小平文中某些与事实不符之处而质疑其“谬误”。

  在此次事件中,虽然公知掌握着舆论的主要资源,但是网民对于周小平的正面评价和肯定声音占据了上风,认为对于年轻的网络作家的观点应该保护,而非利用他缺乏经验为理由进行扼杀。公知和境外媒体的微博账号发现无法在观点上取胜,便将舆论注意力转向方舟子被封号,试图左右视听,搅乱舆论场。

  @方舟子批评周小平的观点缺乏事实基础:“周小平只是在梦里游了趟美国,然后就开始信口开河控诉起美国的罪恶。他的这些胡言乱语,……有的……只要上网一查就知真假。”方舟子对于周小平《梦碎美利坚》一文中的种种描述逐一进行反驳,例如针对周小平所说“美国很多城市的服务业工作者薪资在3到5美元之间”,方舟子表示,自2009年7月以来,美国联邦最低工资是每小时7.25元,只有两个州最低工资比这个低,是每小时5.15美元。“周小平在梦里发现了美国哪所城市的服务业工作者薪资在3到5美元之间?”

  对于方舟子和周小平的争论,《南都周刊》执行主编@西门不暗说:“作为方舟子一生的敌人(方舟子说的),在评价周小平的文章上,我支持方的做法,对于他被封号,更感不解,真理越辩越明,封杀是什么理由?”

  《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副主编@詹涓june 说:“一个人在网络上的所有痕迹就这么完全抹去了,如果再发声,寻衅滋事这么一个现成的罪名恐怕也会扣下来。什么是恐怖,这就是恐怖。我不是方粉,但鄙视所有对方舟子落井下石的人。”美国媒体也试图借助方舟子被禁言事件,转移关键话题,试图将公众关注点从方舟子和周小平的争论,统一转向中国网络监管、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等问题。

  @中青报曹林对此评论道:“一向争得喋喋不休的网友在这个问题上竟然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一致,左中右群殴,挺有意思。劳资啥时没爱过国呢?只不过没像一些投机犯把爱国挂嘴上表演,拿爱国当生意做。”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

  1942年5月,毛泽东在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一切革命的文学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做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毛泽东系统地回答了文艺工作的方向问题,促发文艺工作者自觉服从革命事业需要,起到团结人心、鼓舞人心、同仇敌忾的作用。

  72年后,习近平同志召开的此次文艺座谈会所针对的问题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舆论形势之下,文艺工作能否依然坚持“为人民群众”的基本方针,这是关乎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乃至执政根基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应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语重心长,用意深远。

  然而,关于周小平的围攻、质疑、激辩遮挡了文艺座谈会的核心信息。公知大V和部分媒体通过制造热闹的话题,转移舆论视线、混淆舆论视听。一方面,利用某些人的嫉妒心态,突出周、花“网络作家”的身份,制造“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的争议;另一方面,放大、抨击、嘲讽周的文章,上演被封号禁言删帖的戏码,似乎发表爱国言论就是无耻、批判美国就是偏激,借题发挥,攻击党中央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路和网络治理的方式。

  文艺座谈会引发的争议凸显出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公开和激烈。要警惕公知大V及利益集团支持的媒体通过制造热闹的话题,在中央和群众中间设置沟通障碍,上令无法下达,真情无法传递,让群众只看到喧嚣的碎片,而看不到真实的全景;中央主流媒体切忌掉入议题陷阱,应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扩大主流声音,弘扬社会正气。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