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台独史观”、删除大量古文……一晃5年,“台独课纲”这样贻害岛内青少年。
岛内“108课纲”自2019年启用以来已实施5年,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5月30日举行公听会检讨,这部课纲本身浮于表面的“弹性学习”“学习历程”等措施,让台湾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其多年来鼓吹“台独史观”也再次成为岛内舆论痛批的焦点。
“学习如蜻蜓点水无法深化”
据台湾《中国时报》5月31日报道,台立法部门5月30日举行“高级中等教育修法暨108课纲实施检讨公听会”。面对人工智能(AI)浪潮,台教育部门宣告启动下一波课纲研修前置作业,将数字学习与人工智能应用纳入课纲。新任教育部门负责人郑英耀称,不要为修课纲而修课纲,“(下一部)118课纲也不存在,而是要在AI科技带来的冲击下,深化人才教育的质量”。教育部门副负责人张廖万坚吹嘘说,台湾初中三年级及高一年满15岁学生在PISA2022(国际学生能力评量)中表现相当出色,其中数学能力排第三位、阅读能力排第五、科学能力排第四,“这项国际评比肯定了108课纲的实施”。
不过,台“国教行动联盟”副理事长陈国祚反驳说,根据国际上的一些报告,因为疫情中断学习,许多地区学生的程度倒退30年。因此,不是台湾学生能力进步,而是有一些地区退步太多。与会多人都谈到“108课纲”害苦台湾学生。国民党民意代表柯志恩表示,台大、新竹清华大学之前都已公布适用“108课纲”第一届学生进入大学的表现,结果发现他们的平均成绩跌落9%到20%。许多中小学老师也感叹,现在学生基础能力变弱,他们常常怀念过去的学生,认为水平更高。
台湾现行课纲于2019年实施,俗称“108课纲”。嘉义大学应用历史系教授吴昆财曾总结道,“108课纲”让高中生的数理化能力全面下降,原因在于一些必修内容转为选修,将过去一学期应该教授8节课的时间大量缩减,只剩下一半左右。“课时被压缩,又没有教学生最精华的部分”,很多学生到了大一,却不具备高中时期应该学的数理化知识,实用科学的竞争力就越来越弱。同时,学生们的历史与文学的基础也在下降,比如过去要具备7000个英语单词的能力,但现在只要3000个就好。
台北市北一女语文教师区桂芝说,“108课纲”造成学生能力低下,有人将“灯火阑珊”写成“灯火栅栏”。针对“108课纲”宣称是“弹性学习”,区桂芝直言,所谓自主学习、微课程多半是“失效的学习”,许多学生摸不出方向就放弃,随便交报告、应付了事,学习如蜻蜓点水无法深化,“108课纲没有理由不能停止,在每个学科上都看到无可挽救的错误”。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岛内学生团体5月22日发布“2024年度108课纲观察报告”,显示仍有约五成学生认为课纲中的“学习历程档案制度”对生涯探索没有帮助,有约六成学生表示,会为了让学习历程档案符合想申请的校系,而朝着特定类型的方向制作。在自主学习方面,有57.32%的受访学生表示想不到主题、44.03%表示学校提供的时间不足、41.91%表示不知道如何撰写计划书、26.97%表示找不到相对应的资源。民众党前民意代表陈琬惠日前自爆,她儿子就是“108课纲”的受害者,自政策开始实施后,学生的负担更重,和家长一样,一早就要出门。至于学习历程,“更是完全是家长的军备竞赛”,完全看家庭资源。
“国家认同的内涵被偷天换日”
而“108课纲”最为岛内诟病的,还是其宣传的“台独史观”。《联合报》5月19日回顾称,2016年蔡英文“执政”,教育部门负责人潘文忠上任,次日即以“程序不正义、参与代表性不足”为由,宣布废止马英九时期通过的社会科、语文科微调课纲。3年后上路的“108课纲”,大幅裁减中国史,并以东亚史取代中国史;语文则删去多数经典古文。文章称,“去中国化的新课纲,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被涤除,文化传承被虚无化,国家认同的内涵则被偷天换日”。
自上世纪90年代李登辉上台以来,岛内的历史课纲经历了“88课纲”“95暂纲”“99课纲”“101课纲”“104课纲”“108课纲”6次变迁。除了马英九当政时期微调课纲反向纠正之外,历次修改大都是把中国的部分越改越少,“台独”的成分越改越多。其中2019年上路的“108课纲”,完全把中国史从历史教科书中抹去,换成东亚史,妄图彻底切断台湾地区与中国历史的连结,企图使台湾下一代建立与中国大陆、中华民族不再有任何历史记忆的所谓“台独史观”。
在该课纲下,台湾学生接受的历史教育是这样的:小学教育中没有中国史;初中历史18个单元,与中国相关的只有3个单元,仅占1/6,一个单元从商、周讲到隋、唐、宋、元,一个单元是“从明、清的东亚,到晚清的东西方冲突”。至于所谓“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只占半个单元。高中的中国史,更是被碎片式嵌入东亚史,单元如“从汉、晋到宋、元时期东亚人群移动的特色与影响”等。中国和东亚国家位于同等的位阶,中国史的脉络被切割得支离破碎。不仅如此,在新的历史课本中,连“台湾地位未定论”也被拿出来讨论。《中国时报》称,为了尽可能减少中国史篇幅,该课纲以“主题式”取代“时序”教学,仅仅以“从古典到传统时代”一个单元就把从商周到隋唐宋元数千年间的大事一笔带过,再用“从传统到现代”一个单元介绍明清时期东亚世界的变动,很明显就是要将中国史虚无化。
“台湾初二年级的历史教科书,从商朝到隋朝有2400年,只用1600个字介绍,平均一年不到一个字”,吴昆财5月30日在公听会上,痛批民进党当局在现行课纲中极尽“去中国化”的政治操作,让台湾学生仇视、鄙视大陆。他质疑,民进党当局为遂行“去中国化”目的,不承认上千年两岸互相依存的地理和历史关系,美化荷兰、日本殖民统治,是以伪命题的多元社会取代数百年来台湾的中华文化主流价值。“钓鱼台(钓鱼岛)教育协会”花费两年时间,整理“108课纲”及各版本教科书有关钓鱼岛的课程内容,结果发现小学社会课本仅列出“钓鱼台列屿”5个字,没有详细介绍;课本欠缺对台湾如何主张钓鱼岛“主权”归属的说明,失去立场,甚至在课本出现“尖阁诸岛”字样,而这是日本强占钓鱼岛的非法命名。“钓鱼台教育协会”常务理事陈美霞称,“高中历史课本还呈现‘钓鱼台可能是我们的,也可能是日本的’”的说法,这样的课纲、教科书不可能教出对钓鱼台这块土地、这片海域以及渔民有深刻理解、有感情的学生,也不可能教出拥有保钓精神的学生,更不可能教出能清清白白辨别钓鱼台主权立场的学生”。
“中华奉元学会”理事长潘朝阳教授称,“108课纲”以所谓“同心圆史观”来处理,“台湾史”为中心,但第二圈已不是中国史,而是东亚史,最外圈则是世界史,“在结构上根本去除了中国史”。他说,“台湾史”直接与东亚史衔接,是与东亚而非与大陆的关系,而其中又与“殖民母国日本”最具有密切深厚亲属性的关系,极端肯定、着重于日本殖民时期给予的所谓“现代化”。这中国导致一些台湾人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也完全陌生五六千年以上的悠久丰厚、博大灿烂的中国文化和历史,当然不能体悟台湾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离开中国文化就没有台湾文化。
台湾学生:删掉古文很可惜
“108课纲”带来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5月30日,“台湾高中生问中国史是什么”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台湾高中生在年初当地“高考”后接受随机采访时,面对中国史相关内容,有考生称“中国史就一两道题”,还有考生回答“中国史是什么”。实际上,台湾《旺报》前些年就曾关注过,有台湾高中生报考大陆院校时,面对“是否了解辛亥革命”等问题时完全答不上来。
与此同时,删除大量优秀古文也让“108课纲”被批评为“无耻课纲”。去年12月,区桂芝批评民进党推出的“108课纲”大搞“去中国化”,尤其是删掉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的《廉耻》一文,令学生不再有机会思考何为廉耻,“是无耻课纲”。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认为,该课纲语文科删掉了75%的古文篇章,历史科剥夺了学生对时序脉络的了解以及“去中国史”,都重伤学生的学科能力。今年1月8日,多部车子挂上“废课纲,救孩子”“礼义廉耻,救孩子”的横幅,在经过台教育部门时就按喇叭,要求重修“108课纲”。
今年1月,岛内教育团体要求重修“108课纲”。
据了解,在文言文方面,台湾“99课纲”设有30篇推荐古文,到“108课纲”则减少到15篇,文言文占比从45%到65%降为35%到45%。被删除的古文包括选自《战国策》的《冯谖客孟尝君》、三国时代曹丕的《典论·论文》、东晋时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隋唐政治家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顾炎武的《廉耻》、清代文学家方苞的《左忠毅公轶事》以及清末诗人连横的《台湾通史序》等经典名篇。
有台湾学生表示,古文确实需要多花一点时间理解,但读懂之后反而觉得很有趣,认为新课纲删减古文很可惜。一名台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称,不明白为什么会删除《岳阳楼记》和《廉耻》,却留下清末日本殖民时期洪弃生的《鹿港乘桴记》和台籍清朝政治人物郑用锡的《劝和论》,更不明白为何台湾云林县诗人兼画家张李德和的《画菊自序》可以入选,“国文老师都说(《劝和论》)文学价值不高,明显就是要留台湾文学”。
岛内教育工作者蔡富澧撰文称,如果看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字句,相较于当局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的私心自用,“这样的课文能让学生读吗?能不删吗?”说到底,“108课纲”明面上是删古文、“去中国化”,骨子里是要掩饰民进党自身“执政”的缺德失能无耻,是其德不配位心虚的表现,“这才是108课纲删除多篇古文的重点”。台湾《工商时报》评论称,课纲若不改正,恐怕就这么一直忘下去,直忘到不知有唐诗、宋词,不知有红楼、水浒、三国,也不知有拜月、西厢,“当忘记这些中华文化,甚至忘记我们也是中国人,我们还剩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