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和美西方比,中国的舆论宣传弱在哪?

作者:刘斯郎 来源:郎言志

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曾表态称“在舆论战领域想打败美西方是很难的”,类似的话,此前也从不少中国的舆论专家口中流出过。从整个大环境上看,似乎所有人都对这种情况持“默许认可”的态度,但似乎少有人分析问题出在哪,该怎么破局。

今天,我们中国的舆论场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中国的声音还是很难影响西方主流意识,有时候甚至连被动解释证明自己“无辜”的权力也没有,面对欧美的污名化,往往难以有力回击。更让人惊愕的是,常常还因为死了只猫、伤了条狗、田园女权对立问题,被西方舆论势力牵着鼻子跑,几件小事就吵得近乎“亡”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客观地说,这几年随着一些中国软件和电子产品的出海,以及海外互联网的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被世界听到。例如,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知道中国“很发达”“很先进”,也有很多人知道中国“很美好”。但这些依旧是杯水车薪,欧美舆论占据主流、对华抹黑力量依旧强大的局面本质没有得到改变。

那么,和美西方比,中国的舆论弱在哪? 美西方的舆论又强在哪呢?

历史遗留因素:

抛开现有的政治、经济等现存客观局面来说,在舆论宣传领域,西方国家拥有着优越的历史先天条件,而中国则没有这种条件,我们将这归结为历史遗留因素。在过去数百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实施了殖民侵略,并在各国培养、兴办以维护西方利益为基础的喉舌。而同一时期,中国要么处在封建王朝末期,要么处在内忧外患的反法西斯时期,要么是奔波于温饱线上的困难期,根本无力抗衡也无心在这一领域布局。

简单地说就是,人家西方在舆论领域布局起步早、扎根广,中国在这一领域起步晚、还在追赶。而这些历史遗留的问题,导致的是国际舆论长期以西方喉舌为主,西方喉舌又大多喜欢抹黑中国,这进一步导致了中国的形象变差、发声变难。

文化传播因素:

舆论宣传,其实根基是文化的宣传。毋庸置疑的是,西方的文化虽然不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其确实更便于传播、也传播更好更广。一方面,这是历史遗留因素造成的,早期的殖民统治历史造就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西方语言在全球广布的局面,同时西方宗教的传播也对世界各地进行了意识上“认同感”的思想拉拢;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群众其实都是喜欢“下沉的”“低俗的”的东西,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时候恰恰是其他群体理解不来的,不论是汉字、还是其他的中国文化符号,传播起来都会因为其文化本身的“高雅而不下沉”,而在传播上受限。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西方媒体宣传圣诞节,直接挂几幅图,编几个故事就行了,但中国人要宣传春节,宣传“龙”是什么,往往就要煞费苦心,因为这个东西对别人来说太复杂了,几千年的积淀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更何况,我们还要把中文转化成洋文,别人才能看得懂,这之间又是一层隔阂。而这种问题同样出现在舆论宣传领域——用中国人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去解读问题,往往导致人家看不懂。

教育渗透因素:

长期以来,“崇洋媚外”的思潮影响着先期落后的中国,这种思潮在新中国崛起后至今,还没有彻底消退。而利用这种思潮,西方渗透势力长期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鼓捣“西方先进论”,一些中小学教材教辅、一些高等院校的课堂,都成为了崇拜西方的宣讲地。教育的问题,最终也都会反映在舆论的风向上,所以,中国的坊间、媒体界、新闻界,对西方意识理念的认同感一直较高,这也导致了西方的宣传力量在中国的话语权更大。

横向对比,在西方的绝大多数国家,则没有这种情况。多数西方国家的教育,都偏向于“唯我独尊”“西方至上”,他们的教育系统不仅不会宣传中国的思想理念,反而多数会对中国文化、中国的社会理论进行抹黑。这直接削弱了中国的文化宣传口在西方社会的宣传效果。

资本渗透因素:

近年来,市场化的媒体运营模式,吸引了大量外资的目光,不少西方资本,尤其是犹太资本入驻中国商业媒体。例如,美国多次自主曝光——美国每年用于控制中国舆论、渗透中国媒体、污名化中国的专项费用,数以亿计。这些资本的渗透涌入,在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媒体反派、公知型记者,使得一些本该是中国人的喉舌主体,变成了欧美的喉舌。此外,新兴的网络媒体平台,也乱象横生,某乎、某度等媒体平台,甚至出现了“抹黑文章大行其道”“爱国热帖被判违规”的离奇操作。

而相比于中国,西方的媒体和媒体平台虽然也经常“打架”,但在政治正确和意识形态问题上,队形还是相对更为统一的,这是因为它们多数还是受控于犹太资本与美联邦机构。以我们现在的“外宣能力”,还做不到西方资本在华舆论场所做的举动。所以,双方的舆论引导实力,暂不处于一个级别。

自我内耗因素:

中国的正向舆论引导力量,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显得气力不足,除了几家主流官媒外,多数正向媒体要么声音小,要么处在失声的边缘,像@浙江宣传 @看见福建 这样立场鲜明、敢于亮剑的正能量喉舌,屈指可数。反倒是那些屁股略歪、投资方可疑的带气氛媒体,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所以,猫狗动保能“吵到近乎亡国”,男女矛盾能长期“霸屏网络”。这一方面是资本操弄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本该发声的主流媒体失声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大媒体失声了呢?问题的关键,出在了我们自己媒体内部生态上。怕担责、怕问责、怕出事,是很多大媒体的“领导层”现状。我接触过一些地方官媒,很多都是这副模样,一个个就等着吃拨款,天天发一些不痛不痒的废话,最后流量没有了、阵地丢失了,就天天造数据骗上级。就这样的作风,拿什么和人家打舆论战?

道德约束因素:

相比于西方媒体,中国的主流宣传力量,显然更受道德约束,更有职业操守,至少中国的媒体,还不敢公然造谣传谣。但在西方,他们的主流媒体,是可以大胆造谣传谣的。这也使得很多出国留学的留学生以及海外华人,都恍然感慨“XX联播比西方的媒体客观多了”。对于西方媒体而言,“下沉”的职业操守,给了他们比中国媒体更强、更广的话题炒作空间,

中国媒体宣传口与西方媒体宣传口的对决,更像是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博弈,小人负责造谣攻击,君子被动回应解释——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而一旦君子学小人造谣反击,则会被视为“被人抓了把柄”,被骂得更惨。这本质是还是话语权的问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怎么才能不被西方的舆论牵着鼻子跑?

我想,这终究是“看刀法”的世界,既讲技术,也讲实力,等到自己足够强了,很多难以破局的问题,自然也就破局了。

面对舆论场“他强我弱”的局面,我们应该怎么破局?

抓教育是本质,喊走出去的同时,自己队伍里的人先不能被人洗脑,尤其是负责舆论宣传的文科类教育系统。毕竟,堡垒最容易从内部突破。

控媒体是关键,不论是商业媒体还是媒体平台,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对反媒毒媒,要严厉打击,对于正能量的、敢于为国为民发声的媒体,要鼓励扶持。

走出去是核心,所谓走出去,其实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怎么把中国的正面故事传向世界,怎么让更多外国人看到中国的媒体声音,怎么让更多外国人使用中国的软件、怎么让更多的中国优秀媒体人走向世界为中国发声等等,都是“走出去”需要研究的方向。

把那些造数据骗领导、骗拨款的打下去,把那些真正做实事、为中国奋力发声的捧起来,内部自疗,对外突破,才有改变局面的希望。

当然,这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问题,一切都要用时间来积淀。山遥路远,道阻且长,对于这一切,我们要有耐心、决心和信心。



//www.pegstown.com/minxinsuoxiang/yulun/2024-03-01/8676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