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正反是沧桑(品书札记)
王火
《人民日报》2004年5月20日第11版
高戈里著的《心路沧桑》是一本题材独特富于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好书。它揭示了一段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史实———国民党第六十军被改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这其中有一个艰难、曲折、脱胎换骨的改造过程。本书对此作了“解密”。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越战越强,蒋军越战越垮,突出表现在大批蒋军纷纷先后起义、投诚。据统计,那时期,我军共接收改编国民党部队一百七十七万人。当年这一百多万蒋军官兵是如何消化改造的?我军怎么会有这么强的组织、改造能力?作者说:“对昔日的战场对手,派去一名指导员,就能改造百十人的一个连;派去几百人的工作团,就能改造几万人的一个军或一个兵团。”本书用生动的故事和事实写出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也写出了由于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遂使敌对阵营的无数官兵倒戈……在世界战争史上,像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这样规模巨大的敌我队伍的流动、易位、改造、改变,恐怕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所以,本书写的这样一个题材,恐怕对世界各国研究军事史的学者均会引起关注。
当年,国民党军队是这样一种状态:军官任意残害士兵,贪污腐化,抢劫强奸什么坏事都做。书中以海城起义的一八四师为例:“在四千多名军官中,公开要求治疗梅毒花柳病的就有三十多人,在参谋处和医务处抽鸦片的军官甚至公开摆灯。”
旧军队改造之后是什么情况呢?作者以国民党第六十军被改造成解放军第五十军为例,说明军容、军心、军纪、战斗力、凝聚力迥然不同。1949年,五十军南下参加解放战争后,进入鄂、川作战,在歼敌两万多人之后,又整编了蒋介石嫡系陈克非的第二十兵团,收编了袍哥舵把子的“挺进军”,屡立奇功。1950年10月,五十军参加抗美援朝,在冰天雪地中英勇作战,歼灭英军第二十九旅皇家来复枪第五十七团一部等。同时,五十军一个营作为全军前卫直插汉城。率先攻占汉城,这些彪炳军功,堪称奇迹。
本书是一部非虚构的纪实作品,也是一部研究性的著作,是作者在采访了一百三十多名历史亲历者的基础上完成的。作者说:“自然界的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他们的硬度却有着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各自空间结构不同。”借用他的写作,本书的质量是由于久磨不懈及反复锤炼,由于其第一手材料的宝贵和真实,自会有其独特价值。
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这与当前有些人草率马虎、追风媚俗的创作态度大相径庭。我欣赏这种写作态度与风格,这使我想起戚继光《望阕台》里的诗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作者说:“改造旧军队是一段震撼心灵的历史,半个多世纪的尘封,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可以简化……其实不然,已然的历史有着历史的必然。”确实,用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如实讲诉历史、反思历史是必要的。
一部共产党改造旧军队的信史
罗小兵
《解放军报》2004年2月23日第7版
读了纪实文学《心路沧桑———从国民党60军到共产党50军》一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深为我们党争取、教育和改造国民党起义官兵的伟大实践所吸引、所感动。作者奉献给读者的是一部尘封了半个世纪的真实历史,从共产党瓦解敌军、争取起义官兵、改造旧军队这一独特视角,充分展示了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揭示了不可估量的伟大社会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的书很多,但是反映共产党如何改造这些来自敌对营垒的官兵,史料鲜见,相关的史学研究和纪实文学基本上也是空白。作为党史、军史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长期缺漏,不能不说是件憾事。《心路沧桑》一书的出版,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缺。作者围绕国民党60军起义、整编为共产党50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对事件的许多当事人,包括我党我军高级领导者、派遣打入敌后的地下工作者、各级政治工作人员,特别是不同阶层的起义人员,作了全面深入细致的采访,以许多真实可信的故事,全方位、多侧面地串编成一部宏大的纪实文学作品,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文学趣味,吸引读者一章章、一节节读下去。
书中记载,为了做好国民党60军的策反工作,我们党明令各部队一律将俘虏兵改称“解放战士”,将俘虏军官改称“解放军官”。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 “被俘”是一种耻辱,“解放”却是一种新生。一词之改,体现了对俘虏人格的尊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的博大胸怀。
60军起义从始至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1946年春,中共领袖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亲自接见、面授机宜,派遣在延安党校二部学习的刘健同志,打入东北国民党滇系部队领导组织策反工作。国民党60军是地方军阀“云南王”龙云、卢汉精心培植、严加控制的地方武装,抗战胜利后被蒋介石欺骗、驱使到东北战场打内战。在共产党的影响策动下,60军所属184师在少将师长潘朔端率领下,1946年5月30日于海城起义,首开东北战场国民党军战术兵团起义之端。60军中将军长曾泽生,在蒋介石及其嫡系长期打压、控制、欺骗下,历时两年多的犹豫、动摇,经过中共地下党员耐心细致的反复工作,终于在困守长春、突围无望的窘况下,率部于1948年10月17日通电起义,使这支部队走向了新生。
国民党一个整军起义,怎样把这支成份复杂的军队整编、改造成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呢?这是摆在我军政治工作者面前的困难课题。该军起义后,我们党信守承诺,没有简单地遣散这支旧军队,而是将其整编为共产党50军,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改造起义部队的一条新路。正像解放军高级将领肖劲光指出的:“我们不仅要彻底转变官兵的阶级立场,还要彻底革除部队内部贪污、腐化、欺辱百姓、压迫士兵的旧习气,使官兵真正回到人民的怀抱。”党派往50军的政治工作干部,以博大的胸怀、宽阔的眼界,团结、教育、改造旧军队的官兵,不仅通过 “控诉运动”启发广大穷苦官兵的阶级觉悟、站稳阶级立场,而且通过学习教育使起义军的中上层军官逐步转变反动立场、自觉改造思想、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这支经过整训的部队,很快焕发了青春,凝聚起战斗力,走上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场。50军挺进鄂川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战斗,不仅战功卓著,而且收编、改造了蒋介石嫡系第20兵团和“哈儿司令”范绍增的袍哥武装。接着,又随第一批参战部队跨过鸭绿江,投入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50军所部最先攻占汉城,下属某团被授予“血战白云山团”荣誉称号,汉江50昼夜阻击战中涌现出特等功臣王英(电影《英雄儿女》王成的原型之一)等一大批战斗功臣。50军在建国后的多次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又续写了辉煌的战史,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和作者高戈里虽未曾谋面,但却为世交,父母都是抗战时期的老战友。戈里是转业军人,现在四川省某省级机关工作,作为原50军老同志的后人,对50军倾注了深厚感情,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了50军130多位离休老干部,其中起义官兵及随军家属80人,抢出了大批史料,历时八年,三易其稿,写出了这部好书。作者付出的艰辛劳动终于结出了丰硕之果,相信广大读者看了这本书定会有所收益,如若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一定也会很精彩。
瓦解敌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读了这本书,对于我们今天学习贯彻新颁发的《政工条例》,加深理解政治工作“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提供了翔实可信的佐证,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大业、做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图书信息:
|
作 者: 高戈里 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定 价: 26元
售价:21元(人民币) ·去乌有之乡淘宝店,通过支付宝
·我已信任乌有之乡,直接联系
|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第60军的争取与改造,是一幅浓缩的灵魂与人性激荡的画卷。当我们启开亲历者记忆的闸门,翻开尘封的历史,沿着四维时的运行轨迹溯源而上,置身当年的泪血环境和荣辱氛围,跌跌撞撞地寻觅前辈们坎坷的心路历程时,所感爱的心灵震撼难以言喻。本书的作者奉献给读者的是一部尘封半个世纪的真实历史,以及由此组成的许许多多的真实的故事。
目录
引子
第1章 共产党为争取滇军的努力
1.共产党与滇军早期的离合
2.地下党安然度过两次险情
3.国民党军第184师海城起义
4.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亲派“策反”要员
5.中共地下党员“翻江倒海”
第2章 将军们为何犹豫
1.幕僚忠告卢汉: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卢汉指点将领:今后打仗要多长个心眼儿
3.陇耀怒责女儿:老子绝不许你骂卢汉
4.刘洗转告陇耀:朱总司令希望你弃暗投明
5.军长告诫官佐:60军是跌下石岩的小狮子
第3章 长春战场举义旗
1.第60军退守孤城吃尽苦头
2.解放军释放战俘“策反“
3.三将军七次密谋“反蒋起义”
4.毛泽东的电文为曾泽生“解围”
5.震惊全国的义举
第4章 探索改造起义部队的新路
1.民主同盟军第1军的组建
2.安东整训
3.石人车站叛变事件
4.痛定思痛后的总结
5.一条改造起义部队的新路
第5章 组织调整为思想改造开道
第6章 洗心革面的改造
第7章 南下参加解放战争
第8章 抗美援朝,壮怀激烈50军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