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国葬钱学森

作者:司马平邦 来源:江南app网址

国葬钱学森

司马平邦

人终有一死,再大的圣人亦难免。

人老之后,即比老还要老的时候,死对那位老人来说,可能就是种解脱,撒手人寰,他们犹可以含笑,保持着生时的尊严和从容――但对生者,对于那些拥有无数生者的国度,有些人死去,却是生者们最大的痛苦,他死了,不能复生,让活着的人世少了筋骨,缺了魂灵,断了精气。

前几天,听旅美华人单冰茸先生说电视剧《沧海》里的归国科学家马建成,他与我们这些在国内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他喜欢马建成不在于他的酸他的智和他的别的什么,而在于他是一代有血性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他说中国最缺的不是聪明勤奋的知识分子,而是缺有血性的知识分子。

他言犹在耳,中国当前最有血性的知识分子,钱学森先生,于2009年10月31日上午去世了,他的儿子钱永刚说,父亲死得很安详,享年98岁,但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咯噔的一下,心说,中国最有血性的知识分子们,几乎死绝了。

余下一群可能一样智慧一样勤奋却没有血性的知识分子。

我在微博客里写下这样的话,钱学森,是中国科学界的鲁迅先生。

我们没有遭遇鲁迅先生去世时国人的悲哀,但现在,钱学森这样的另一位鲁迅死了,国人却不一定知道该如何悲哀。

我以为,当予钱学森先生以最体面的国礼安葬,至少天安门前的旗应该半降下来,告诉别人,告诉年轻人,中国多么缺少钱先生这样伟大而爱国的科学家。

这也是对这个有60年历史的国家政权对那些被它忽视的与钱先生一样伟大而爱国的中国大知识分子的一种补偿吧。

至于钱学森的功劳,不必多说了吧,他没有机会拿到什么诺贝尔奖,这样的人,在那样孱弱的祖国背景下仍然坚持回国工作,本身已置所谓的国际影响和个人荣华于度外。

很不幸,就有钱学森去世的日子,我看到还有人拿出他于1958年发表于《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叫作《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的鼓吹大跃进的旧文章在诋毁讥笑他(在和菜头的博客上),那些中国式的会写几个破字的酸知识分子就是这样,他们不看钱学森一辈子做了多大的好事,就会抓着芝麻大小事,以示自己的小聪明。

―――――――――――――――――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二千一百零五斤以后,又有二亩九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三千五百三十斤小麦。

土地所能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

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一百六十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一百六十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

1958年,钱学森只有48岁,正是意气风发激情四射的年龄,说点儿过头的话,做点儿过头的事又算得了什么?

你知道,这个人这辈子真正 为中国做了什么吗?

如和菜头这样的人,才真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耻辱。

他和他们也可以反证,钱学森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那份血性也在死绝中。

关于所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血性,下面一件事或者也是个例子:

1985年,美国方面愿邀请钱学森访美,并由政府和有关学术机构表彰他对科学的重要贡献。如钱不去美访问,美方可派美国科学院院长普雷斯来华,授予钱学森“国家勋章”,表彰他的贡献。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得悉后,曾在一次会议期间找钱学森谈话,劝其接受这一邀请。据钱老后来说,胡的谈话大意是,钱老,你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一些国家邀请你,我建议你还是接受邀请,出去走走。你出去和别人不一样,对推动中外科技交流会有很大影响。这也是今天改革开放的需要啊!今天,世界在变,中国在变,美国也在变。几十年前的事,过去了就算了,不必老记在心上。你去美国走走,对推动中美间的科学技术交流,甚至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都会有积极意义。

是啊,在改革开放这样的语境下,胡耀邦的这番话听着是认真有道理,但我觉得钱学森回应胡耀邦的话才更有份量:“总书记,当年我回国的事很复杂,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不宜出访美国。”胡只好说:“钱老,我这是劝你,不是命令你一定要去。如果你认为不便去,我们尊重你个人的意见。”后来,当钱学森正式接到国防科工委、国家科委和外交部三家的联合请示件以后,他明确表示:“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deport)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平反,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所以,美国人给他再高的荣誉,钱学森也不稀罕。钱老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中国的国家元首可以为政治利益妥协,但中国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是不买帐,这就是有血性。

钱学森简介: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6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www.pegstown.com/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1868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