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战略机遇期:回顾与反思

作者:李北方 来源:江南app网址

  五个多月后,基地组织袭击美国,美国随机将矛头调转中东,国际局势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背景下,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延续这一判断,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过去十年,中国埋头发展经济,寻求“和平崛起”,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今天,是时候提出这两个问题了: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结束了吗?中国抓住了这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了吗?

  “9.11”之后,美国在中东打了两仗,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是两场都没真正打赢的战争,但美国已经决意从中抽身出来,将乱局留在了当地。枪口重又调转,美国高姿态重返亚太,直接地说,又瞄准了中国。2011年10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外交政策》杂志发表长文《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亮出立场:“未来的政治将决定于亚洲,而不是阿富汗或伊拉克。美国将置身于行动的中心……今后10 年美国外交方略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将是把大幅增加的投入——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锁定于亚太地区。”美国介入南海争端,希拉里11月16日登上马尼拉湾的美国战舰,并称南海为“西菲律宾海”。

  几乎同一时段,奥巴马的身影穿梭在APEC峰会和东亚峰会上。奥巴马继续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他对胡 锦 涛说,美国公众和商界正在对中国的政策失去耐心。11月16日,奥巴马访问澳大利亚,宣布在澳永久性驻军计划。

  东起日本、南朝鲜,至台湾海峡,到东盟各国(尤其是对南海有主权野心的几个国家),再到美国在南亚的盟友印度,延伸至以阿富汗为根据地的西亚大陆,美国已经策动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巨大的包围圈。现实主义的战略学家们对美国共同的认识是,这是个时刻需要假想敌的国家。尤其是大选临近,美国更需要在国际上制造些事端,满足国内政治的需求。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叙利亚局势和伊朗核问题尚在可控范围内,美国针对中国的动作会接连不断,区别只在动作的大小。现实地说,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阶段告一段落了。

  那么,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战略机遇期中,中国对内对外有所收获吗?稍加回顾,必须承认结果不足以让人乐观。这段时期内,中国在外交方面包括两个较大的动作:一是重返非洲,以2006年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为顶点的与非洲的互动。但随着“阿拉伯之春”尤其是利比亚战争的打击,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被极大地削弱;二是与东盟国家在“10+3”框架下大力发展自由贸易区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但美国在APEC峰会上力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搅局,同时拉拢东盟各国,指向鲜明,中国与东盟这些年来苦心经营的合作有可能被瓦解。此外,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错失多次机会,已经积重难返,只剩下共同开发、反对外部势力介入等几个空洞的口号。进退失据,中国的国际空间被压缩殆尽。

  内部问题更是让人心焦。GDP数据很光鲜,2010年数据是2002年的3.89倍,将近翻了两番,但这不足以掩盖问题。首先,GDP(国内生产总值)是GNP(国民生产总值)有意识的替代物,具有足够的迷惑性,统计的是中国境内的经济活动产出,而不是中国企业和民众的产出。中国的GDP有近1/3是外资产生的,GDP增长的同时,是资源的损耗和财富的外流,中国的GDP是超越日本了,但比GNP的话,却远远低于日本。其次,GDP只是个总量数字,不合理的分配体制未能保证大多数人从中受益;第三,考虑真实的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没有统计数据显示的那么高,很有可能是负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中国经济结构持续恶化。我们早在金融危机之前经呼吁调整结构,启动国内消费作为发展的支点,2008年的危机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调整机会,政府本可以化这场跟我们没什么关系的危机为转机,下决心摆脱出口依赖,刺激国内消费消化产能,走向健康发展的方向。但政府走了一条相反的路,通过4万亿的投入来保那个没用的八,结果,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从2006年的52.5%猛增到2010年的69.9%。经济结构从畸形走向更加畸形,未来数年,宏观经济将被通货膨胀和产能过剩所困扰。

  战略机遇期结束了。战略机遇期失去了。但中国终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幸,明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2011-12-01



//www.pegstown.com/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1103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