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时。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天既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日子,也是全民族寄托共同的哀思,祭奠英雄、缅怀先烈的日子。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曾如此评价英雄。
从位于中国政治中心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到遍布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无数国人选择在清明这一天,凭吊追思,向“最闪亮的坐标”致以崇重的敬意与深切的缅怀。
其实,对英雄的推崇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每一种文化都塑造出各自的英雄情愫,也展现出不同背景之下独特的英雄主义。
比如,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时常充满悲情,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承受恶鹰啄食之痛,西西弗斯推石上山永无尽头、永不言弃。又如,好莱坞大片中的英雄从来不乏浪漫,超人以一己之力拯救世界,钢铁侠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相较之下,中国的英雄往往与爱国主义、民族大义相连,“舍小我而取大义”的精忠报国情怀是中国的英雄最显著的特点。
正如习近平所言,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无论是拯救民族危亡还是谋求民族独立,无论是抗击外来侵略还是开辟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与苦痛,使得中国英雄的爱国主义底色更加鲜明。
可以说,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一部中国近代史,正是海内外中华儿女不断战胜危机,前赴后继精忠报国的奋斗史。危难之中锻造的无数英雄,沉淀下来的最珍贵品质正是饱含历史厚重感的爱国情怀。
在岁月冲刷中,英雄的故事成为民族的共同记忆;在时代变迁中,英雄的精神更有一种永恒的价值。在习近平看来,英雄精神永不过时,“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在当下和平年代,没有了硝烟与战火,英雄精神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或许可以从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引用的一句古语中找到答案——“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明确对于自我的认知,实现对于自我的超越,正是英雄精神之于现实的意义。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的发展亟需汲取赓续前行的动力,更需要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精神。自知的中国能够面对百年变局的不确定性,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自胜的中国永远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从来无意取代他人。
清明之际,清明之祭。每一方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促使人们不断重温中国的英雄主义,不断理解中国的英雄精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从英雄这个“最闪亮的坐标”中,当下的中国更可辨明从何而来、向何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