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这场“云外交”,习近平传递了哪些重要信号?

作者: 来源:人民网

  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德欧领导人最新会晤有哪些重点信息?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人民网记者专访多位专家为您解读。

点击进入下一页
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重点一】会晤时机

【解读】德国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中欧疫情有所控制背景下,中欧高层交流推进合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今年下半年,德国成为了欧盟轮值主席国,中欧的疫情也有所控制。在此背景下,中欧不仅都需要着力恢复发展经济、保持疫情控制常态化,还需要推进合作。这次中欧高层的交流对于推动中欧关系更上一层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中欧下一步的发展展现了一个鲜明清晰的路线图。

【解读】中欧建交45周年关键节点加强沟通,有助于找到更多利益契合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在中国与欧盟建交45周年这个关键节点上,一些西方媒体出现了唱衰中欧关系与合作的声音,这类歪曲事实的行为需要批驳和纠正。因此,习近平主席与默克尔总理的视频交流是及时和关键的,也表明了双方对彼此的重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又加速了变化,中国与欧洲都是变局中的重要因素,双方在此时加强沟通,了解彼此的政策及对未来关系的定位,有助于双方找到更多利益契合点,推动双方关系与合作的发展。

【重点二】4个坚持

  习近平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中欧要坚定不移推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做到“4个坚持”:坚持和平共处,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对话协商。

【解读】既是对中欧关系长足发展的梳理和总结,又有提升的内涵。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这“4个坚持”既是对中欧关系过去几十年来得到长足发展的梳理和总结,又富有提升的内涵。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遵循这“4个坚持”,有利于中欧的战略伙伴关系得到加强,并且有利于全球这些挑战性问题、全球性、跨界性的问题能得到有效的管控和应对,有利于中欧关系更上一层楼。

【解读】这是对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有力的、全面的概括,有利于化解分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习近平主席“4个坚持”的论述既适用于中欧关系,也适用于国际社会。当前形势下确保世界稳定是主流,各国都应采取正确的态度。“4个坚持”是对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有力的、全面的概括,有利于化解分歧。对国际社会来说,也希望通过“4个坚持”为世界各国提供关系稳定发展的样板。后疫情时代,人心思定,国家发展求稳,这是人心所向。“4个坚持”充分体现了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和愿望。

【解读】和平共处是中欧关系未来走向的基础,是保证双方行稳致远的关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和平共处是中欧关系未来走向的基础,是保证双方行稳致远的关键。习近平主席强调和平共处,就是指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经济模式的国家都可以找到一种舒适的相处方式;开放合作是中欧未来各领域合作的关键点,尤其是中欧之间的投资协定,当前中国提倡的开放合作态势,为中欧合作提供广泛空间;对话协商其实强调的是任何国家间不可能没有分歧,但问题不应该扩大成为矛盾,再通过人为制造障碍,正确的方法就是通过对话协商尽可能弥合分歧,找到出路。

【重点三】中国立场

  习近平阐明了中方在涉港、涉疆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指出涉港、涉疆问题的实质是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统一,保护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权利。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人、任何势力在中国制造不稳定、分裂和动乱,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干涉中国内政。

【解读】习近平主席阐明了中方在涉港、涉疆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有助于增信释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涉疆涉港问题上有的西方国家或政客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统一的问题上,中方阐明原则立场是符合联合国宪章的有关精神,也符合国际关系的准则。有些西方国家自己也在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国家统一,同样的事情当中国采取措施来维权时,他们就说三道四,而且动辄威胁制裁,动辄进行干涉,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双重标准。这种双重标准体现在宽己律人,对别人标准很严,对自己宽松。在这个问题上,中方旗帜鲜明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中欧这种场合的交流我认为是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是有益的沟通,有助于增信释疑。

  关于人权问题,习近平强调,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国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相信欧方能够解决好自身存在的人权问题。中方不接受人权“教师爷”,反对搞“双重标准”。中方愿同欧方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加强交流,共同进步。

【解读】中方在抗疫当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伟大的抗疫精神的体现,也是维护人权、保护人权最生动的体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在人权问题上,习近平主席重点强调各国应该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应高高在上,一味指责别人。中方在抗疫当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伟大的抗疫精神的体现,也是维护人权、保护人权最生动的体现,中国政府采取了负责任的举措,这就是对人权的保护,但是西方往往对此视而不见,把中方的抗疫举措加以政治化进行指责,所以中方不接受人权“教师爷”,提倡各国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才是对全球人权事业的贡献。

【重点四】会晤共识

  中欧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

  中欧领导人确认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目标

  中欧决定打造中欧绿色伙伴、中欧数字合作伙伴

【解读】会晤共识体现了中欧伙伴关系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在不断拓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会晤共识体现了中欧伙伴关系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而且在不断地拓展。比如说中欧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欧领导人确认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的目标,这都是中欧伙伴关系的生动体现,中欧既是经贸合作的伙伴,同时也是应对全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维护国际安全稳定等合作的伙伴。这次中欧领导人还决定,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和中欧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伙伴、中欧数字合作伙伴。我认为中欧是通过伙伴关系合作的方式来加强对数字安全的沟通。前一段时间,王毅外长代表中国提出了一个全球数字安全合作倡议,像这些中欧领导人通过会晤达成的中欧合作清单,都是中欧合作的重要内容。

【解读】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巩固已有合作,展现对未来合作的信心与发展空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中欧领导人确认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中欧长期以来的合作基础,并根据当前形势变化和未来走向,提出的一种新的合作诉求。实际上需要把双方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合作基础再次确认,就像合作契约,照顾到彼此诉求的变化,同时也照顾到彼此的差异。我们尽量把已有的合作稳固下来,再通过投资协定展现出对未来合作的信心与发展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这已超出投资的范畴,这份协定不仅能令双方工商界、投资者获益,更能为双方在政界、法治、社会领域的合作打下基础。

【解读】中欧在绿色与数字两大领域进行战略对接和深度产业合作,对未来世界在新兴领域融合起到示范作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中国当前的发展规划里把绿色和数字作为两个最有前景的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欧洲方面在去年也提出了他们主要规划在绿色和数字两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所以中欧决定打造中欧绿色伙伴、中欧数字合作伙伴,一是体现了中欧之间发展战略的对接;二是,绿色和数字不仅仅是中欧之间的产业发展方向,现在在世界未来经济的发展里面,肯定也会是最有前景的产业,最有前景的方向。所以,中欧之间如果能够在这两个领域通过战略对接,通过深度的产业合作,能够做出成果来,毫无疑问,对未来世界经济在新兴领域的进一步融合,我认为会起到非常突出的示范作用。

【重点五】会晤影响

【解读】为应对全球性危机注入活力,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注入新动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这次会晤为中欧应对当前的疫情危机、气候变化等一些全球性危机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下一步恢复和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中欧合作也为国际社会作出榜样,体现出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世界变局,更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各方的共同利益,这是合作共赢的生动体现。

【解读】推动中欧关系未来发展,应该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共担责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推动中欧关系未来发展,应该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共担责任。对中国来说,我们希望与欧洲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寻找利益契合点;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中国希望进一步与欧洲挖掘合作空间与潜力;在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全球治理、构建全球卫生安全共同体等行动上,欧洲表明了态度,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发挥世界卫生组织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合力应对疫情,这与中国的意愿相吻合。所以说,中欧合作不仅仅涉及到双方利益,更涉及到全球利益、人类利益。



//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20-09-17/65066.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