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全球战疫,习近平展现中国的“同理心”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多国蔓延,其不仅成为全球共同挑战,也再次凸显各国制度、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如何在理解尊重各国不同国情、不同“打法”基础上形成全球战疫的最强合力,是一道难题。

  从国内动员到国际合作,从双边外交到多边舞台,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全球战疫时刻的一系列动作,展现了中国的解题思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始终保持一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同理心”。

点击进入下一页
4月5日,中国政府赴菲律宾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2人抵达马尼拉,同机运抵的还有12吨中国援菲抗疫物资。图为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右六)和菲律宾外长洛钦(右七)出席在机场举行的物资交接仪式。 中新社 发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 供图

——站在中国看世界,这份“同理心”首先体现在“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理解他国感受和处境。

  在习近平与多国领导人的对话中,“感同身受”成为关键词。他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目前德国面临疫情严峻挑战,中国人民感同身受”;他对韩国总统文在寅说,“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韩方目前遭受的疫情和困难感同身受”。

  相互“理解”,也一直是习近平与世界互动的一个重点。一方面,在与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印尼总统佐科等人交流时,他感谢对方国家对中国及其抗疫努力的“理解”;另一方面,他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均表达了对这些国家困难处境和严峻形势的理解,愿尽力提供支持和帮助,更向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相信战胜疫情后,中英相互理解会更深入”。

  在他国面临困境和挑战时,选择并肩作战还是隔岸观火、同舟共济还是幸灾乐祸?从中国给出的答案来看,无论“感同身受”还是增进“理解”,这些朴素的外交语言代表了习近平增进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共同疗愈疫情创伤的努力,也是在为国家之间深入开展战疫合作夯实基础。

点击进入下一页

——站在中国看世界,这份“同理心”还体现在“推己及人”,与国际社会开展建设性合作。

  中国抗疫最艰难时期曾得到来自世界的大力援助,在国际疫情加剧蔓延的当下,习近平告诉世界,“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在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互动中,他呼吁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先后十余次表示中国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信息分享到病毒检测,从物资供给到疫情趋势预测,他一一部署,督促落实;从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到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他发出倡议,更积极推动。

  中国外交部3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向80多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向世卫组织提供2000万美元捐款,支持其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并向多国派出专家组支援抗疫。

  这些努力,有利于国际社会抗击疫情,也有利于降低疫情境外输入风险、巩固本国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同理心”正为中国和世界战疫凝聚合力;对国际社会而言,“同理心”还是对抗干扰和杂音的一剂“良药”。舆论场一直不乏试图“甩锅”他人、污名化他国合作抗疫努力的论调,甚至出现类似“寻求抗疫领导权”“搞慷慨政治”的极端言论。多一些“同理心”,少一些“私心”和“口水仗”,将显著降低国际合作成本。

点击进入下一页

——站在中国看世界,这份“同理心”还体现在“换位思考”,及时回应外界关切,合情合理表达中方关切。

  在双多边舞台,习近平及时向世界介绍中国抗疫第一手经验和进展。“中方已经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愿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中国将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要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这些表述直接切中国际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同时,对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重要问题,习近平直言不讳表明关切和中方诉求。在与中国公民尤其是留学生比较集中的英美等国领导人沟通时,他都强调希望对方国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好这些人员的“健康安全和正当权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据报道,目前中方正增加临时航班,为确有困难的海外学子归国提供便利。

  通过换位思考回应外界关切,中国展现了一份“同理心”;而表达中方关切并呼吁他国采取行动,则需要相关国家也拿出“同理心”,以增进理解扩大共识。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曾在《同理心文明》一书中呼吁,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建立起同理心文明的全球意识。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秉持“同理心”绝非“唱高调”,而是被一次次危机所证实的必然选择。迈过意识形态鸿沟、放下制度和社会偏见、包容历史文化不同、真正将彼此视为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人类方能汇聚战胜疫情的最强合力。



//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20-04-06/62248.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