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把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一些干部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本领恐慌,原因往往有“哲学上的贫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补好,迫切需要从辩证法破题

“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调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进而明确提出了工作中必须把握好的“三对关系”。补短板工作事关脱贫攻坚任务“歼灭战”的成败,各地各部门应当尽快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精神上,不打折扣、因地制宜、精准把握好“三对关系”,在收官阶段打出漂亮仗,为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做好有机衔接。

“三对关系”的提出,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从各地脱贫攻坚的工作实际来看,不担当不作为不多见了,但不顾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仍有;守底线、保基本的弦绷紧了,但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不切实际高指标的现象仍有;定量的填表、数据的统计比较规范,但还有人喜欢拍脑袋、大呼隆。恩格斯有句名言,“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可以说,一些干部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本领恐慌,原因往往有“哲学上的贫困”,尤其是基层治理中辩证思维的缺失。把当前的突出短板补好,迫切需要我们从“三对关系”的辩证法破题。

整体目标注重共同性,个体目标着眼差异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要求我们不留死角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不让一个人掉队。可是,具体到特定的区域、特定的群体,情况可能会千差万别。比如有的深度贫困地区适合易地搬迁,有的适合就地开发旅游业,有的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主要靠财政兜底,也有的条件略好些可以通过小额贷款兴业致富。所以,既要拿出硬任务的铁尺子来科学评估各地进展状况,也要善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本地区本领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奔向共同富裕。其中,把党中央的要求具体化,难就难在实事求是,贵也贵在实事求是。

绝对标准体现原则性,相对标准反映灵活性。没有标准就没办法考核,补短板更是无从谈起。贫困线、脱贫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都对应着清晰明确的标准。比如不愁吃、不愁穿的“两不愁”就属于硬杠杠、硬骨头,丝毫容不得虚招子、打折扣。再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的“三保障”中,有绝对的年限和质量要求,但具体的实现形式没必要一刀切,集中入学还是分散布点,户籍地统筹还是务工地参保,老房改造还是新楼乔迁,都要给出绝对标准之上的相对标准来。值得注意的是,相对标准决不等于注水,决不能够跑偏“最后一公里”,也不应该好高骛远、脱离实际。

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是辩证统一、相互补充的。互联网时代的脱贫攻坚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数目字管理”是分析、比较的前提,也是动态监测、防范返贫和造假的保障。同时,也要防止工作中过于技术化、碎片化的倾向,特别是不要出现简单机械式的评价。在量化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分门别类、分级定档给予定性判断,进而采取措施,例如,仍为短板的工作要加大力度,总拉后腿的干部要诫勉问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交卷”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到站”年,对脱贫攻坚的最终战果,有数字分析也要有结论判断,重数据考核更要重因果联系、改进方案,无论哪种形式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实践第一,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对于身处改革发展第一线的领导干部至关重要。用大气力、下真功夫调查研究、观察事物,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咬定目标、实干苦干防止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我们一定能把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做得更好,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答卷更圆满、更精彩。

人民日报( 2019年05月06日 09 版)



//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19-05-06/5644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