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更多获得感”“坚决攻克这一妨碍公平正义、损害人民权益的顽瘴痼疾”“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公平正义”……
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公平正义”成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赢得在场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
新思想引领法治中国铿锵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五年,也是我国司法工作发生深刻变化、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郑锦春有着深切感受:“近年来,司法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融入大局,为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从严惩金融犯罪到加大司法产权保护,从筑牢公平正义防线到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一系列法治亮点,记录下法治中国前行的铿锵步伐。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巡视组副巡视员黄宝荣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最关键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最重要的是历史性变革所形成的大环境。”
“报告突出强调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突出党建对司法工作的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冯军说。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要变化,党和人民对司法工作也有了更高期待。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表示:“积极应对这一历史趋势,就要真正做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变,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变。”
以深化改革促进司法公正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鲜明时代特征。在司法领域亦不例外。
“两高工作报告给我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司法机关迎难而上,通过扎实的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原主任孙宪忠告诉记者。
“报告充分体现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司法改革的重大成就。”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表示,公正司法扎实推进、司法公信力大大提升。
今年最高法20多页的工作报告中,提到了20多个案件,创历届最高法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案件数量之最,其中不乏一些社会关注度高的冤假错案。
对这些冤假错案的纠正,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才华“看到司法机关勇于担当、有错必纠的决心,强化了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信心”。他建议,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司法机关应在实践中强化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理念,从根本上有效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与此同时,两高工作报告对一些损害司法公正的问题也并未回避。比如“司法作风不正、司法行为不规范问题仍然存在,司法廉洁风险较高”,这些都是下一步通过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
“‘以权减刑’和‘提钱出狱’现象,是对法律权威的挑战,打破了司法公正的底线。”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举例说,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违法“减假暂”行为。
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
司法为民,务必要惩恶扬善。今年两会,两高工作报告和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不约而同地将建设“平安中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
“坚决扫除黑恶势力,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表示,目前,涉黑涉恶犯罪出现新的特点,向新行业、新领域等扩张,通过插手民间纠纷造势获利,“软暴力”增多。“法院和检察院要依法严惩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及其‘保护伞’,重点整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那些“小官巨贪”“微腐败”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职务犯罪受到查办,极大增强了百姓的反腐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进顺村党委书记罗来昌注意到,两高工作报告都分别提到了对腐败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惩治“小官大贪”和“微腐败”。“给了我们基层广大人民群众信心。相信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全国人民一定能够轻装上阵,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我们要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期待,不断丰富司法为民的举措。”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西宁市检察院公诉处处长沙沨说。
(本报记者 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