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强调文化自信

作者:程瑶 王子晖 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梳理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要求全党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许多深刻阐述。

“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这就是习近平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的深意所在。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精神源头是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提出“四个自信”,突出强调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地位,为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注入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

5年来,无论是国内活动还是外交场合,习近平都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的名言警句,用中国古人的智慧给人以启迪,展现出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一连引用了许多古代格言,强调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习近平不只一次对党员、干部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习近平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的就是坚定自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

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和汗水写就了辉煌历史,孕育出鲜明独特的革命文化。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习近平对革命文化一直非常重视。无论在部队视察还是到地方调研,习近平一再讲要坚持用革命传统铸魂育人,大力弘扬革命精神。

5年来,习近平曾到西柏坡、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缅怀革命烈士,反复强调革命精神。

2015年6月,习近平考察贵州,首站就是遵义,他一下飞机就直奔红军山烈士陵园瞻仰。在遵义会议会址,习近平特别叮嘱:“要给大家好好讲,告诉大家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

2016年7月,习近平来到宁夏考察,专机直飞固原。他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西吉县将台堡,冒雨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

……

2016年9月,习近平在参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习近平大力提倡革命文化,就是要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思想和价值观念是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恢宏时代主旋律中,这24个字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5年来,习近平多次强调文艺工作。2014年10月,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同文艺界的同志们深入交流,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和任务。2016年11月,习近平又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文艺的规律。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

习近平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

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



//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17-10-13/4667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