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题:坚定文化自信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 周玮、白瀛、史竞男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宣传文化战线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紧紧围绕文化小康目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极大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补齐短板提高效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先看一组数字:2016年,全国文化事业费770.69亿元,比2012年增长60.5%;201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9亿册,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从2012年的0.51册(件)上升到了0.65册(件);2016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开展活动184万次,服务群众5.79亿人次,比2012年分别增长52%、32%。
五年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补齐短板、提高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首次把标准化均等化作为重要制度设计和工作抓手;颁布《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公共文化建设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基层倾斜。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16亿元支持214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新建和改扩建。文化部等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优质资源输送到乡村。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高。上海打造“文化上海云”,让海量公共文化信息形成公共文化大数据;青岛、成都、焦作等地文化超市采取个性化、“订单式”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北京、天津、合肥、大连、青岛、泉州、惠州等地发行“文化惠民卡”,将优惠文化产品打包,给群众自主选择权。
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日前揭晓,电视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电影《战狼》、电视剧《海棠依旧》、戏剧《麻醉师》、图书《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等67部作品上榜。这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文艺作品获得口碑和收视、票房、发行丰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市场日益繁荣的生动例证。
从2012年到2016年,我国电影故事片产量从745部增长到772部,电影票房从170亿元增长到493亿元;电视剧生产量连年稳居世界第一,2016年达到334部1.5万集;图书出版从2012年的41.4万种、79.3亿册,增加到2016年的49.9万种、90.4亿册……
五年来,各地和有关部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供给侧发力,积极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加到30254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3.48%提高到4.07%。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模式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电影、电视、手机、互联网、动漫、游戏等文化形态或媒介逐渐融合,正在形成宽泛的媒介产业,产生衍生价值。
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故事吸引世界目光
十八大以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先后印发,统筹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文化走出去力度空前加大。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年、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影响扩大、成效明显,丝绸之路影视桥、丝路书香工程深入推进。
2016年春节,“中国电影·普天同映”全球发行平台正式启动,目前已与亚洲、欧洲、北美洲多国主流院线成功对接。
据统计,2016年中国电影海外销售收入为38.25亿元,是2012年的3.6倍。2017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及销售收入已达27.26亿元。
在国际舞台上,彰显时代创新的中国故事引来八方喝彩:京剧名家张火丁走进纽约林肯中心,成功演出全本京剧《白蛇传》《锁麟囊》;上海昆剧团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首次完整搬上舞台并开启世界巡演,所到之处盛况空前;曹文轩、刘慈欣、刘震云等一批中国作家,走在国际大奖舞台聚光灯下……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中华文化正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灿烂名片,文化自信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