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习近平“五一大会”讲话:“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作者:潘婧瑶 张迎雪 来源:人民网

4月28日,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

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致以节日的祝贺。

这是我国1979年后时隔36年再次对这一群体进行最高规格表彰,目的是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

习近平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十八大以来,每年“五一”前夕,习近平都要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问候。他在多个场合都表达过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理念。2013年4月28日,他在同全国劳模代表座谈时说:“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实干兴邦:

“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

习近平在28日的讲话中强调:“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现在社会有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就是一切向钱看,“有钱就是老大”。这种错误的理念在一些管理者,甚至是少数政府官员的思想中都有体现,习近平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明确要求。

习近平曾多次回忆起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时的生活。比如2004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接受延安电视台专访,他回忆了在延安插队时的经历:“刚刚参加劳动的小女孩,十五六岁,我们当时也十五六岁,拿跟我们一样的工分,我们觉得简直是一种歧视,实际上是自己没本事。但是这一年下来我就干得没黑没白,风里雨里我们都在窑洞里铡草,牲口圈里铡草,然后一样一样地学。当然这些,一年过去了以后全掌握了,体力也上来了。后来就评成十分,十分还是里边最壮的劳动力。”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2013年“五一”前夕,习近平同全国劳模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认为,“看不起普通劳动者”实际上体现了我们社会上存在的一种不正确的价值导向。习近平多次强调“实干兴邦”、“崇尚劳动”,就是要改变这种错误导向。这仍需要中央统一宣传、形成规范的意见,进而形成一种制度文化,从而能够让正确的精神导向形成气候,引领社会风范。

和谐劳动关系:

“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习近平在28日的讲话中不仅提出要重视普通劳动者,而且提出了切实改变劳动者待遇的举措。他指出:“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苏海南指出,现在的收入分配结构并不合理,城乡、地区、行业、群体的收入差距仍然偏大。一线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劳动者,他们的工资水平是偏低的。所以要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持续提高一线工人的劳动报酬。

劳动者的待遇问题一直是习近平关注的焦点。2014年4月30日,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时说:“当前,因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化解过剩产能等原因,一些企业和职工遇到了种种困难。越是这样,越要发挥职工群众主人翁作用,越要关心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和职业发展,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实好。”

习近平在28日的讲话中指出,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2011年8月15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出席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时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目前很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根本问题是分配不公,改革开放的成果要更好地惠及普通劳动者。”李成言教授认为,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等一般工作者的收入增长较慢。同时,一些踏实工作的人不被承认,甚至被歧视、被讥讽,这是极不正常的。金钱关系破坏了劳动关系,使得劳动关系不能起到正常的调节作用,无法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提出增加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也是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

树立正确人才观:

尊重创造性劳动

习近平重视高素质劳动者、创造性人才的作用。他在28日的讲话中说:“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

在当天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到27次“创造”:“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把蕴藏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中的无穷创造活力焕发出来”……

早在1988年至1990年,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曾发表过对劳动的创造性价值的思考。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曾写道:“农村劳动力如果继续束缚在原有规模的耕地上,倚锄舞镰,沿袭几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老传统,进行慢节奏、低效率的生产劳动,那就不是一件好事。反之,用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会惊喜地发现,我们又获得了一种极其宝贵、可待开发、可能创造巨大价值的崭新资源。”

2014年6月23日,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

“实干”与“创造”,在习近平的“劳动观”中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在28日的讲话中说:“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



//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16-05-03/3757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