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陈其广研究员:医改成本高是因为未正确区别中西医

作者:王皓然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图为陈其广在演讲中。王皓然 摄

  陈其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组长,经济所研究员。先后在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院校学习,经济学博士。

  2005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工作,2008年开始长期从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连续跟踪调研项目“中医药国情调研”的相关工作,2012-2015年参与国家973“中医原创思维

  “当年广州治疗SARS,采用纯西医方法治疗,确认病例46人内死10人,治愈病患平均住院18天,人均直接治疗费用5万元至10万元。而采用纯中医药方法治疗,确认接受病例48人,平均住院时间9天,人均直接治疗费用5000元,并且创造了‘五个零’的记录:无人转院,无人死亡,无人感染,无人使用呼吸机,无人股骨头坏死!”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国情调研组组长陈其广,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用科技部中医战略课题组的调研数据作为证明中医药有效性的证据之一。(当时社科院还没有建立调研组,所以是引用科技部贾谦课题组的数据)

  陈其广直言,虽然从本世纪以来中医药行业发展呈现出难得的好转迹象,但主要是民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需求提高了,而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引起足够重视。只有从政府层面正确区别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中医药提升为国家战略的一个构成部分,才能达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终极目标,即健康、自主、可持续地生存和发展。

 中医药困境:

  供给侧的问题

  谈到中医药行业发展状况,陈其广表示:“从本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七大’、‘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形势有好转,可以说是出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未曾有过的大好景象。”

  他认为,其中原因,既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多次重申“中西医并重”方针,明确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也有同时期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时度势、组织引导,还有中医药界有识之士痛定思痛、知难而上,更有关心、热爱中医药的社会各界热情参与、踊跃支持等等。

  虽然大势转好,但依然有一些历史积累的、跨领域的深层次关键问题存在,且新形势下也有新问题出现,个别的还比较严重。对此,陈其广直言“现在需求比较旺盛,需求方面没有太大问题,问题出在供给侧上,出在中医药业界。”

  比如,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中医药的作用,但是从1949年到2009年,我国官方统计的中医人数都是27万,并没有发展。

  陈其广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他曾做过一项中医药科研文献的评价课题。评价结果显示,中医的原创思维模式,在中医药学术科研工作中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现今我们接触到的情况也说明,我国的中医医药服务机构越来越“西化”。

  “市场经济多数情况下是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创造供给,供给引导需求的情况是少数,不是主流。”陈其广说,“因为西医西药总有一些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群众想找一个好的中医,吃一副真正有疗效的中药,但在现实中却越来越难找,很难得到满足!”

 医改成本高:

  未正确区别中西医

  中西医药都是人类维护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效工具,然而两者是存在巨大区别的不同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体系。“就连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曾指出,传统医学(完整医药体系)和现代医学(对抗疗法常规医学)是‘独立地或平行地演变的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陈其广说。

  据介绍,对中西医药的区别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国际共识。在许多国家,立法对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实行严格的区别管理,理念即源出于此。“因此,承认现实,理解、接受此种认识并将之付诸中医药工作的管理实践,就应该坚决实践我国宪法“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的规定,认真贯彻实施党和国家‘中西医并重’方针政策。”陈其广说。

  “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两种不同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体系,这可以从统计学上进行解释。”陈其广说。他指出,中医药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更多的属于小样本理论;而西医药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属于大样本理论。总体来看,两者之间有三点区别:

  首先,中医药强调和关注个体差异,而西医药强调和关注群体共性。西医做动物实验,做三期临床,有一个前提,就是认为个体之间的共同之处比所存在的差异要更多,所以样本跟样本之间是可比的,只要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信。但是中医强调和关注个体差异,如同通常所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所以实验样本之间的可比性是存在问题的,因此不能用实验的方法。

  其次,中医药偏重整体的系统思维,而西医药偏重局部的线性思维。

  再次,西医既然强调群体共性,又偏重于局部的线性思维,所以采信的是侧重于空间检验(如样本数量、对照组别)的效果。

  而中医药认为人与人的差别很大,所以医药方法要侧重时间检验的效果,在临床中长期观察、分析、归纳。用统计学术语来讲,西医药依靠的是实验数据,而中医药依靠时间序列的观测数据。数据不是通过人为设计环境和设定条件实验来的,而是在临床应用实践过程中观测来的,而且是数以千年时间里对亿万民众生命实践的观测结果的累计。西药单个品种的研发周期到目前为止平均没有超过15年。

  谈到医药卫生模式的选择时,陈其广认为,首先,从方向上讲,宪法的规定和党和国家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就已经决定了我们的方向是找出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技术成熟、疗效明显,同时费用又相对低廉的医药卫生模式,这是一个方向性的思考。其次,“有战略远见的思考方法、决策方法,是首先考虑技术路线的问题。技术路线决定了经济成本,经济成本又决定制度的稳定性。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的医改选择了一个高成本的路线,中医药的‘简便验廉’优势远远未被重视和发挥,甚至被有意排斥。”陈其广说。

 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

  健康、自主和可持续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陈其广说:“就是三点,健康、自主和可持续。”

  陈其广进一步解释到,健康,即符合中医药基本原理和自身生成发展规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自主,即由我国自主制定有利于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法规及标准,为我国实现自主原始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可持续,不仅要让中医药工作能够满足当前需要,更要立足根本、面向未来,有利于中医药在健康和自主生存的情况下能够永续生存和永续发展。

  具体而言,陈其广提出了中医药的六大战略特性和价值:医药卫生战略、经济战略、文化战略、安全战略、生态文明社会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

  第一,医药卫生战略。上世纪后期,医药卫生服务体系的严重不当市场化,使整个国民健康基本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出现重大问题,中医药所受危害尤深。医药领域面临两大特殊问题:一是“信息不对称”后果最严重的问题,因为会直接关系人的生命与健康;二是“改革成本”的可承受性非同一般,丢钱是小事,关键是要么丢健康,要么丢命,不能随便“试错”。陈其广建议,应明确把“扶持特色、促进优势”作为中医药政策目标和决策抓手。中医药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是根本优势;疗效和预后是硬道理;性价比是竞争力。应走从“简便廉验”到“简便验廉”的路径,合理改革收费制度和分配制度,保护、利用和发挥民间中医药积极作用。

  第二,经济战略。中医药是我国在世界医药经济领域内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应该高度警惕和反对的是从主张“废医存药”转变为提倡“改医改药”,把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都改掉,改得面目全非。

  第三,文化战略。中医药既有科学属性,也有文化属性。科学属性体现为反映规律,而文化属性则体现为民众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中医药兴,则民族文化、文明兴;民族文化、文明兴,则中华民族兴。”

  第四,安全战略。中医药对安全的作用,既可以事前做出预测预防,同时在危机出现后,如在流行性疫病爆发的情况下,给我们国家提供了除西医药以外的可靠和充分选择。

  第五,生态文明社会战略。配合医改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在合理制定和实现医药从业人员应有待遇的同时,大力加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良好医德医风的工作,必将对医患关系的改进产生有益的影响,不仅为医药领域生态文明建设,而且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人际关系领域的推进发挥极具示范意义的作用。

  第六,科技创新战略。中医药是新时期我国实现自主原始创新最具潜力的领域,中医药哲学观和方法论对科技创新独具的重大指导意义和战略价值不仅在于对具体方法和技术的指导,更重要的在于对把握基本方向和根本原则的指引作用。(



//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16-03-11/3671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