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纪念邓力群同志诞辰100周年:邓力群的家风故事——多读书,为社会多做贡献

作者: 来源:湖南日报

 “堂兄邓力群很重视教育,在他影响下,村里后辈读书风气很浓。”6月15日,邓力群弟媳——桂东县流源乡流源村村民陈惠群告诉记者,她两个儿子先后读书出去参加工作,都是受邓力群的影响。

  邓力群是桂东人,少小离家求学,追求知识与光明,1935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我年轻时以为他当那么大的官,请他帮忙 找点事做应该没问题。”邓力群曾孙辈、今年60岁的邓义雄说,“我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寄给老公公时,他回信要我靠自己,不能走捷径。”

  邓力群没满足邓义雄“找事做”的要求,而是寄了一些书过来,要他勤奋学习。如今,邓义雄不时会跟晚辈们讲起这件事。

  收到邓力群寄来书的,还有邓湘文、邓清源等邓家后辈。现在,邓湘文的女儿读大二、邓清源的儿子读大二。“伯父邓力群说过,将来搞什么,还得靠教育。”邓湘文介绍,这些年来,他们邓氏宗族150多人里,先后有30多人凭书读得好,走出了山村。

  邓力群重教的家风,还影响到了其他人。1988年4月,阔别家乡58年的邓力群回到故乡,他用一个下午时间,到流源学校和师生们座谈交流。

  流源学校是流源村在清末兴办的,是邓力群的母校。邓力群的父亲在该校当过教员、校长,邓力群5兄弟都在该校读过书。1929年,邓力群在该校毕业后到长沙读书,再考取北京大学。

  “邓力群要求一切从简,学校只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了‘欢迎邓力群回母校’几个字。”当时在学校任教的退休老师邓海清回忆,“他和每个老师握手,很亲切,说自己回母校是来看望老师、同学的。”

  “他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对教育的重视和关怀。座谈会原本预定2个多小时,但足足用了4个多小时。”邓海清说,“邓力群回忆他读书时,男孩子可以上学,女孩子不可以。现在社会进步了,他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记住革命先烈,发扬优良传统,把学校办得更好,培养出更多人才。”

  座谈会结束后,邓力群把他一家人花钱买的500多本书籍送给母校,希望师生“多读书,为社会多做贡献”。他还捐了5万元,成立教育奖励基金。这些年来,基金每年拿出钱来,奖励优秀师生。

  邓力群回故乡的时间虽很短,但他对教育特别重视,还到桂东一中看望师生。他勉励老师们奋发有为,要多为不能考取大中专学校的学生着想,搞好职业教育,着力培养本地人才。邓力群还叮嘱学生们在好好学习的同时,保护好眼睛,锻炼好身体。

(原题“多读书,为社会多做贡献”  ——邓力群家乡晚辈谈其重教故事)



//www.pegstown.com/wzzx/zyxw/gn/2015-11-26/35134.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