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震 资料图
根 据中国作家网报道,2015年7月9日至10日,由中央宣传部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党组 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主持,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中宣部副部长庹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尚之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 泽作会议总结。
上述官方报道证实,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庹震已调任中宣部副部长。
庹震简历(截至2015年7月)
男,汉族,1959年9月生,河南方城人,1982年6月入党,1976年6月参加工作,武汉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记者。现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76-1978 年,河南省南阳县溧河公社插队知青。1978-1982年,武汉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82-1986年,经济日报社总编室编辑。 1986-1988年,经济日报社工交部副主任。1988-1992年,经济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其间:1992.04-1992.09挂任河北省保定地 区涿州市副市长)。1992-1993年,经济日报社记者部代主任。1993-1996年,经济日报社记者部主任。1996-1996年,经济日报社编委 会委员、记者部主任。1996-2005年,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其间:1997.09-1997.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 习;2001.09-2001.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5-2011年,经济日报社总编辑。2011-2012年,新华社副社长、党 组成员。2012年至今,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第十届、十一届广东省委委员。
以下为中国作家网报道全文
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吹响繁荣儿童文学的集结号
为 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满足少年儿童阅读需要,繁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如何更好地推动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少年儿童 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7月9日至10日,由中央宣传部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 主席钱小芊主持,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中宣部副部长庹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尚之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作会议总结。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百余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和29家专业少儿出版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两天时间里,与会代表就繁荣儿童文学创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和讨论,深入分析儿童文学面临的新形势、新课题、新任务,认真探讨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新常态、新问题,讨论深入广泛,形成共识。
这 次会议是第一次由中宣部和中国作协共同召开的关于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的全国性会议,大家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儿童文学事业的重视。从作家、评论家到 出版社工作者,会议覆盖了儿童文学生产传播的全过程,从80多岁的老作家到“80后”的文学新人,老将新秀,济济一堂。很多与会的作家、评论 家、出版家高兴地说,此次会议吹响了繁荣儿童文学的集结号,必将有力推动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开启一个全新的儿童文学时代。
回应时代变化,描绘中国式童年面对飞速发展变化的当下生活,面对多元化的中国式童年,儿童文学作家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回应时代变化,深入少儿生活,讲好中国故事。
生 活才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作家只有真正地深入孩子们的生活,才有可能创作出真诚的打动孩子们的作品,才能使作品既有独特性又不至于陷入表面和肤浅的危 险,从而有效地避免概念化、模式化和虚假化。张锦贻说,作家要写出好作品,最关键要做到这一点,“作家必须要深入生活,真正地理解儿童,体验他们的心理状 态。”牧铃认为儿童文学要提高质量,作家一定要深入生活,“我从14岁上山下乡,一直生活在农村。我主要写大自然,写农村儿童的成长,创作题材 从来没有枯竭过。”
面对中国式童年的多元和复杂,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要能够穿越一般言说和简单概念的遮蔽,真正抵达中国儿童生活的真相。对 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而 言,写作的资源不在远方,就在自己的脚下,应该忠实于中国经验,把焦点对准中国的孩子和孩子们沸腾的生活,而不要一味模仿借鉴国外的作品。徐德霞说,当下 一些儿童文学作家“洋化”严重,他们的作品模仿西方奇幻、想象类作品,对中国儿童的现实生活关注不够。对于作家来说,儿童文学是民族精神塑造者,不能一味 跟风、模仿外国流行的儿童文学作品。冰波认为,实际上西方很多畅销的作品存在概念化倾向,应该注意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的各自不同的儿童文学风格,而 不能一味模仿。
儿童文学要能真正回应时代的变化,回应儿童提出和面临的种种问题。汪玥含以青春文学创作为例,认为作家应该适当抛弃轻飘、 无根以及没有对人生和青春进行过深刻、痛苦等真实体验和思考的题材,应当更多地沉静下来,关注当下孩子们在青春期所遇到的重大问题、重大主题,甚至无法逾 越的一切困境,让他们 在遇到这些巨大问题时在书中可以寻求启迪,对他们的成长给予真正的帮助。
对于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不接地气、文本苍 白、生命力不强的原因,徐鲁认为是作家的价值观出了问题,比如自我矮化,在游戏精神的影响下渐趋娱乐 化等。“儿童文学的成功,不能只看畅销,而是要在书里让人看到崇高情怀、艺术之美,归根到底还是要扎根于我国儿童的现实生活进行表达。”
儿 童文学作家要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中去,掌握孩子的语言,了解孩子的思维,熟悉孩子的生活,这都是儿童文学作家的基本功。萧萍提出,儿童文学作家需要捍卫 原创力,用艺术行动体现文化创新。作家要不断冲破自己的书斋,从狭小单一的舞台走向更广阔的“玩的空间”、儿童创意的大空间,努力创作出真正接地气的作 品。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踏踏实实扎根生活,诚诚恳恳接地气地创作,为成长中的孩子们提供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激发他们内心的想象力和正能量,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艺术使命。只有这样,“中国梦”才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的文化创新也才有可依附的土壤。
坚守精神高地,打造儿童文学精品
应 该看到的是,儿童文学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当下的儿童文学市场,在市场不断做大、童书出版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弥漫着一股浮躁的风 气。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需要摒弃浮躁的心态,真正慢下来,守护纯文学的阵地,用优质的童书搭建起少年儿童的精神家园。儿童文学作家要坚持 一种朝向经典的写作,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努力从高原迈向高峰。
梅子涵一直在提倡“慢写作”、“慢出版”的概念,“对作家来说,每天 要有自己的阅读生活,而且要读比自己好的东西。要反省、反观,每天照照镜 子。因为要认识自己的记忆、认识自己的生活,这是很难的事情,不慢下来,根本做不到。” 陈晖说,现在的儿童文学作家,可以慢下来、少写,怀抱着战战兢兢的心态,这样才能写出精品,写出个人的代表作、时代的代表作。
“要正确认识 儿童文学的思想性、深刻性同孩子理解力之间的矛盾。” 刘东认为,不能简单地因为孩子理解力不足而降低自己写作的思想性。最重要的是要写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只要孩子能记住你的作品,他们最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领 悟。陆梅说,当下罗列生活的作品太多了,不能打动人。儿童文学写作也要有难度,有思想,有想象力。文学中的现实不同于表层生活,因此如何对接和寻找文学中 的现实变得非常重要。
商业化时代的产业化出版对儿童文学是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坚持儿童文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坚持儿童文学的责任意识和 社会担当,是每个儿童文学工作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庸俗、低俗现象。
董宏猷说,“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纯粹的文学概念,它首先是“文学”,是“人类精神的火炬”,是灵魂生活的母体。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儿童文学的 概念是被压制的,市场排在第一位,审美、艺术的标准排到第二位,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孩子喜欢”,因此导致片面追求发行量。这样的做法不利于青年作家的成 长,一个作家如果天天去看风向标,就很难有自己的定力和追求。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把自己真正的特点、追求与孩子们的生活结合在一个点上,这样才能形成自 己的个性。
实际上,打造儿童文学精品,需要从作家到批评家再到出版社,多方努力,共同实现。很多出版人提出,少儿出版应当坚守精神高地, 担当责任,努力打造体现人民心声和时代风貌的精品力作,要加大对盗版、伪书、跟风出版等现象的打击力度,净化少儿出版环境。从作家到出版社都要自律,要始 终坚持把社会效益 放在首位,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和图书的内容质量、艺术质量、编校质量和社会效益。
王泳波说,无论是少儿的创作还是出版,都要在社会效益、精神层面、价值观层面有更多的引领性。出版社应强调儿童文学的社会效应,不能让儿童文学成为逐利的工具。要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最大程度地保护原创性。无论出版社还是作家,都要对自身有约束。
加强儿童文学评论,坚持说真话、讲道理
文学评论是文学创作的镜子和良药,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儿童文学评论的健康发展。
谈 到儿童文学评论的重要性,韩进说,在儿童阅读者与成年人生产者之外,特别需要独立的批评家肩负起家长、老师、鉴赏家的责任,对以创作与出版为中心的儿童文 学现象给予及时的评价批评,把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推荐给市场与儿童,让儿童在“有趣”“有益”的阅读中,接受文学的滋养,打下精神的底色,养成健全的人 格,塑造美好的人生。周晴说,儿童文学创作需要一种批评的眼光介入。如果能够做到“批评前移”,也就是在作品正式推出之前,就能有评论的、理论 的声音介入,为作者的写作提供建议和参考,将会弥补很多创作缺陷,打造更多精品力作。
儿童文学评论要坚持说真话,讲道理,贴近生活,紧跟时代,努力追踪和研究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态势,研究儿童文学创作的成就和不足,推动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建设的健康发展。
李 利芳发言的题目是“儿童文学批评的中国问题意识”。她的思考基于改变儿童文学批评薄弱的现状,呼应学界的“失语”忧虑与“重建”呼声,同时也基于儿童文学 批评价值体系的建构需求。“我们的儿童文学批评需要建立起自身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是中国的,它生长于历史的与现在的中国,它的问题视域是中国的童年,中国儿童的精神健康,关乎中国的未来发展。”崔昕平认为儿童文学评论需要建立具有主体性的批评话语体系,要强调以“中国话语”在评论中进行 阐释,不断加强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时效性的短期效果,而要追求一种长期效应。
文艺评论应该增强针对性,对于当下火热的文学现场真正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徐妍认为,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批评,需要在文学场域中重新辨析它的含义,通过对童趣与伪童趣、儿童文学与伪儿童文学的辨析,以审美本质论的批评内核,发现并推动原创优秀的儿童文学。
在 当下环境中,文学评论家应该加强自律,抵制低俗,保持文艺评论的底线和良知,坚持公信力,弘扬正能量,营造良好的批评氛围,形成健康的批评风气。方卫平 说,“一个时代文学批评的任务,是由这个时代人的真正需要决定的,儿童文学也是如此”,“当大量儿童读物开始过多地受到感官欲望的支配甚至走向 不同程度的庸俗化时,儿童文学批评要做的就是倡导儿童文学的高级文化精神,抵抗儿童文学的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