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地方全市范围内取消常规全员核酸检测点的传闻。
我简单说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这次的“20条”里的第6条,原文是说,“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这句话的前提是“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才“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而并不是说所有地区,都“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这显然是不包括已经发生疫情的地区,特别是疫情已经十分严重的地区。
而某地方昨天还新增589个感染者,在这种情况下,取消“取消常规全员核酸检测点”,我认为是违背和曲解了20条的原意。
20条的第6条,原文还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这里是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而不是说任何情况都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已经说得很清楚,(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是“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而某地在昨日新增589个感染者的情况,显然是处于“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的状态。
所以,某地方把20条第6条说的“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给擅自扩大到“已经发生疫情的情况”,我认为这是有问题的。
之前分析20条的时候,我也跟大家说过,我是挺担心在防疫优化之后,一些地方因为自身管理能力的问题,做不到精准防疫,就趁机直接躺平的可能性。
之前一些地方,因为自身管理能力问题,就搞简单化一刀切。
现在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趁机躺平。
我认为这样动辄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都是懒政的体现。
有反面案例,那也有正面案例。
有些地方在落实20条的时候,也能做得比较好。
比如说,有些地方12日也调整了核酸检测安排,是按照区域去做精准划分。
已经实现社会面清零的行政区,停止了全员核酸检测。
而尚未实现社会面清零的行政区,12日至15日仍维持开展每日区域核酸检测。
我认为,这才符合这次20条优化的“精准科学防疫”的精神。
而某地方在日新增500多例的情况下,直接取消全市范围的全员核酸检测,我认为这其实是另外一种简单化、一刀切。
核酸检测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四早的前提和基础。
20条的第15条,是明确说了,“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某些地方在疫情还在上升过程中,就直接一刀切取消了全市全员核酸检测,那么要如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这是否违背了20条的精神?
要按照某地方这种做法,那岂不是跟美国一样,变成不检测,就没有疫情?
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不可取。
另外关于核酸检测企业的利润过大问题,其实我很早就在文章里建议过,既然当前是人类和病毒的战争,那么跟病毒抗争的相关物资供应,可以考虑按照战时管理,避免有人趁机发财。
这可以通过对核酸检测相关营业条目,单独征收特殊的、合理的高税率,让核酸检测企业的利润保持在以往正常水平。
然后给地方在进行核酸检测的时候,提供相对应的补贴,减轻一些地方财政压力。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建议。
我只是要说明一下,我不是核酸检测的相关利益群体,我也比较反感这种趁机发财的行为。
但一码事归一码事,核酸检测仍然是要做到“四早”的前提。
在没有疫情的地区,严格落实20条,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这个我是双手双脚支持。
而在已经有比较严重疫情抬头的地区,更应该严格按照20条里说的,“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有社会面清零的区域,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而仍然没实现社会面清零的区域,保持全员核酸检测。
这种精确防疫的做法,才有可能在做到“精确”的同时,去把疫情防住。
我们反对简单化一刀切,不是只有严格防疫才会出现简单化一刀切。
在精准防疫过程中,做不到精准,就直接一刀切躺平,也是我们需要反对的一刀切。
所以你会发现,如果一个地方管理水平有问题,在落实过程中,总会出现简单化一刀切的问题。
因为能力不行,就只能简单化一刀切处理,这就是懒政。
按照这种简单化一刀切的思维,是防不住疫情的。
20条的优化,官方的解读都在不断强调“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的误读。”
我之前也跟大家分析过,20条的很多优化,就是为了面对可能爆发的大规模疫情,去集中有限的资源来防疫,尽可能阻止医疗资源挤兑的发生。
前天,官方在针对20条优化的解读里,也都把一些具体看似“放松”的优化的依据,做了很充分的解读。
比如说,及时准确判断密接,但不再判定次密接,是基于“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
包括把密切接触者,从“7+3”变成“5+3”,可以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
在一些地方防疫做得不好,疫情可能大规模扩散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做出优化,是为了把有限的资源,更加集中在能更有效的防疫上,而不是为了躺平。
我们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这是我们的底线。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20条的优化是要求更精准的科学防控,这其实对地方的管理能力是提出更高的要求。
所以,最关键的难题,还在于如何落实到位,避免执行过程中变形。
昨天,新增感染者已经达到了1.6万例。
当前的疫情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之前一些地方防疫做得不好,大搞简单化一刀切,即防不住疫情,还搞得民众十分不满。
这使得我们不得不进行这次优化。
但优化之后,同样也还是会有地方搞另外一种形势的简单化一刀切,更加防不住疫情,并且在我们仍然对阳性感染者有进行隔离防疫的情况下。
如果疫情持续扩散,疫情会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隔离封控的影响,这只会导致更多人不满。
20条里是明确说了要“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这说明,我们现阶段的防疫目标,仍然还是需要控制住疫情,至少不能任由疫情无限制的大规模扩散。
因为那样的话,我们广大城镇、农村地区,是很容易发生医疗资源挤兑。
我国医疗资源资源整体并不发达,人均医疗资源比较低,而且医疗资源是集中在城市,这使得我们的城镇、农村的医疗资源匮乏问题更严重。
绝大部分乡镇,还有很多县城都没有一张ICU病床,医护人员数量也很有限,四五线城市的医疗资源也比较匮乏。
但偏偏这样的四五线城市、县城、乡镇是我们老龄化人口最严重的地区,一旦疫情大规模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当前,很多人在疫情防控上的争论,只考虑了城市,却忘了我们很多人是生活在镇和农村的。
疫情爆发初期,往往是在一线城市、省会爆发,因为这些大城市是人员流动性比较集中的地方,更容易爆发疫情。
但一线城市、省会,是我们行政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我们优秀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我们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地方。
面对疫情的爆发,我们的一二线城市、省会,都还有资源去抵抗。
但我们的四五线城市、县城、乡镇、农村,一旦爆发大规模疫情,是很难抵抗的,越是不发达的地区,各方面资源都比较低,这包括行政资源、医疗资源。
所以,我们的防疫,本身实际上是靠我们的一线城市去筑起一道保护乡镇农村的长城。
如果我们的一线城市躺平了,我们的乡镇和农村就得直面疫情,后果确实不堪设想。
在网络上,声音最大的群体,基本都是生活在城市里。
而在县城、乡镇、农村的人,在网络上基本是沉默的大多数。
也很少人会考虑到我们还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生活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县城、乡镇、农村。
在病毒不断变异,防疫形势也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持续的对防疫政策进行优化。
疫情来势汹汹,我们防疫也确实很难做到兼顾所有人的利益,很多时候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去不断做平衡和取舍,去审时度势的根据实际情况去应对。
但不管我们怎么优化,我们的底线都是绝对不能发生医疗资源挤兑。
一旦发生医疗资源挤兑,那么我们的防疫政策可能就会重新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