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粮食安全或威胁“中国梦”

作者:高杨 来源:环球时报

  粮食安全一直是个世界性问题,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估计到2030年可能达到80亿。总人口数量增加,但粮食生产日益受到耕地数量减少、环境污染、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匮乏和气候剧烈变化的制约,粮食生产供应面临挑战。

  中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但同时也是消费大国,其对世界粮食供应与价格而言,可谓举足轻重,动见观瞻。

  尽管已经实现粮食生产的“9连增”,但由于大陆近年来每年进口量在不断增加,加上大陆城市化加快,耕地日益减少,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等原因。对此海峡两岸专家和研究机构认为粮食安全或威胁“中国梦”。

  以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是我们今天值得向全世界自豪的,但这一状态到底能持续多久?尤其是到2020年,我国人口可能。增加到14.5亿的时候,我们的粮食还能自给自足吗?

  违规征用耕地和土地污染正在加剧

  尘土飞扬,到处可见大型机械在平坦的农田中施工。小洋楼、中式庭院、典型中国式板房商品楼、仅有围墙没有厂房的工业区、靠近城市附近或者重要交通两边到处可见撂荒土地……这是记者近日在安徽池州东至县、滁州明光市、蚌埠五河县等地看到的情景。

  而与之相应的,则是当地许多农民只拿到很少补偿便失去生计,或是因为非法征地引发的不断群访事件。

  采访中,一些县、市的部分干部对大量以租代征或违规违法占用农民耕地和基本农田现象毫不讳言,“不管是建工厂还是开发房地产,总之只要GDP能上去,生不生产粮食不重要。”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只要GDP上去了,县里有钱了,粮食生产不生产不是问题,只要有了钱,还担心买不到粮食吃吗?

  他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卖地有它的合理性,一亩农田种粮食,其价值好的能收获1000多元,不好的,也就几百元钱。而如果卖给开发商或者建工厂就不一样了。一亩地至少能卖几十万元,农民一亩能拿到几万元,就等于他们种了几十年地。

  不过,安徽农业大学一位当地著名农业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产粮省如果都这样不产粮而卖地。其后果是什么?如果全国有1/3产粮地区这么做,中国要不了几年就会出现粮荒。“就算是有钱了,但是十几亿人要都靠买粮,恐怕不现实,再说,那么多粮食去哪儿买?如果再遇到全球性灾害或者战争等意外,十几亿人吃什么?”

  为此,上述这位安徽农业大学专家认为,放弃粮食生产和大量卖地急功近利取得GDP增长不可取,不仅可能带来失地农民无法生存从而带来社会稳定问题,更可怕的可能威胁中国国家安全。“这将影响和威胁我们2020年的国家既定目标。”

  已由粮食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

  “大陆面临的粮食安全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幻觉。”日前,台湾一个重要政策研究机构就大陆未来粮食安全公布一份报告。

  该报告说,公开资料和大陆众多媒体报道显示,大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粮食的需求一直呈刚性增长趋势。但另一方面,大陆农业发展正面临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均耕地缩减、水资源日益缺乏、气候灾害频仍、农业污染加重、农业建设滞后等问题,可能导致粮食增产迟滞,越来越依赖进口,粮食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日益突出的粮食安全问题,在1月底公布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以农业为主题,,强调确保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坚持农地农用,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的全新运作方式。在3月的两会上也是讨论的焦点,有代表称大陆粮食自给率不足90%,出现了危险信号,并提出了多项建言,其实际作为与效应有待检验观察。

  不过,该研究机构同时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2年粮食总产量为5.8957亿吨,比2011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为连续9年增收。不过,虽然连年增收,却因粮食需求增长快速而出现粮食自给率下降的情况。2009年、2010年、2011年的粮食自给率分别为99.6%、99.1%和99.2%,2012年下降至97.7%,故自2009年以来已由粮食净出口转为净进口。2012年大陆粮食(包括谷物、大豆等)进口量总计8025万吨,金额421.4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25%,进口量占粮食总产量接近14%;其中进口大豆5838 7万吨,而全球的大豆贸易量只有9000万吨,全球大豆贸易量的2/3为大陆所购买;进口大米231.6万吨,同比增加3.1倍,为2000年以来最高值。美国农业部则统计大陆2012年进口大米260万吨,较2011年的57.5万吨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

  该机构指出,大陆粮食自给率是重要的政策目标,1996年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与2008年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至2020年)》都规定粮食自给率在95%以上,

  “尽管有比较乐观者认为,2012年大陆粮食自给率为97.7%,从粮食产量与消费量的缺口看,只有大豆存在明显缺口,小麦、玉米、大米等主要粮食并不存在明显缺口,主要粮食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上述台湾研究机构一位专家表示,不过,有比较审慎保守者则认为,大陆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如果大陆不进口大米等农产品,只靠自己生产供给,需要有25亿亩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而现在只有18亿亩,或许更少,也就是大陆目前粮食有10%的供给缺口。2012年大陆粮食生产虽然“九连增”,但存在多种不利因素,今后要再实现连增的可能性减少、难度加大。以广东省为例,该省粮食播种面积已从1980年近597万公顷,减少到了2010年的约440万公顷,减少了157万公顷;而广东每年3400多万吨的粮食消费需求量,有2000多万吨必须依赖省外采购或从国外进口。

  实现粮食可持续发展需要标本兼治

  民以食为天,大陆粮食需求随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呈现刚性增长趋势。1995年到2010年粮食总需求从4.5亿吨增至5.2亿吨,年均增长1.1%。大陆目前有13亿人口,估计到2020年可能增至14.5亿左右,届时每人的粮食年消费量将达395公斤(联合国粮食暨农业组织定义粮食安全的标准为人年均粮食400公斤以上)。而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消费习惯的改善,本身新增供给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新增需求,未来大陆粮食进口不可避免地会逐渐增长,对外依存度将逐步上升,粮食供需平衡的压力会不断增大。

  “如何实现粮食可持续增长,维护粮食安全,对于实现中国梦十分重要。因为无论工业发展或是第三产业活络,都离不开粮食这个支柱。”上述台湾研究机构这位专家表示,大陆要实现粮食可持续发展需要标本兼治。

  这位专家表示,对于未来大陆的粮食生产,大陆中长期粮食规划规定2009至2020年新增500亿公斤粮食。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3月11日指出,今年粮食产量要达到10500亿斤。不过,在人力、土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影响下,未来大陆粮食生产与安全面临颇多挑战。

  “不过,如果不扭转考核干部‘唯GDP论’,就很难在根本上改变目前出现的隐性粮食安全。”上述安徽农业大学农业专家表示,尽管现在也存在解决“谁来种地、谁来种粮是当务之急。”但更关键是要尽快改变各地政府发展思路的错位--“唯GDP论”,

  这位专家介绍,目前大陆在工业发展与城镇化过程中,每年占用了数百万公顷农田,致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19.46亿亩至2007年仅剩18.26亿亩,据环保部一份文件显示,大陆有3.6万公顷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每年造成的粮食污染高达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国土资源部的一份文件则指出,大陆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连带使得粮食安全问题日趋严重。

  而在“十二五”规划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04亿公顷,低于“十一五”规划时的1.2亿公顷。上述安徽农业大学专家指出,除了有很多耕地出现土壤沙漠化、干旱、洪水、土壤贫瘠、污染问题外,造成未来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来自于各地政府大规模的乱开发、乱征用耕地和基本农田。这一行为如果得不到遏制,恐怕最多5到10年,大陆将出现耕地危机。那时候粮食安全问题恐怕很难根治了。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4月13日《人民政协报》)

  链接:我国粮食安全依然严峻

  石少龙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我国2013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1235.6万吨,登上6亿吨新台阶。中国不仅粮食总产量位居全球之首,基本解决吃饭问题,而且为促进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2013年粮食产量再攀新高,可喜可贺。但应看到,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增产仍然没有改变紧平衡局面。一是31个省区还有10个省减产,其中两个粮食主产省减产。二是一些省未达到本省近年最高产量,更未达到历史最高产量。三是增产主要靠少数省区支撑。仅东北就增产576万吨,加上冀豫两省和内蒙古,6省区增产过千万吨。四是6个净调出省几乎主导着全国的产销平衡。其中黑龙江省产量占到全国1/10,外销量在3000万吨以上。

  而且,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我国粮食产量从1966年21397万吨起,攀登至三亿吨、四亿吨和五亿吨、六亿吨,分别用了12年、6年和12年、17年。可见,除登上一个亿吨台阶只用了6年——那是因为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迸发出非同寻常的生产积极性,而站上其他三个亿吨台阶,均花了10年以上时间。而且,我国每登上亿吨产量台阶之后,都有过徘徊的年份,如1996年达到5亿吨产量,此后有8个年份的产量为4亿多吨。可见,想保持粮食产量稳中不减已不容易,而要稳中略增,更非易事。6亿吨已属我国近10年连续增产的奇迹,今后增产难度更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人口结构和消费结构来看,我国粮食消费正呈刚性增长。首先,中国正在不断推进城镇化的发展,但城镇人口间接消费的粮食要比农村人口多。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粗略计算,一个城镇人口比农村人口大约每年要多消费粮食44.6公斤,如果一年新增城镇人口超过1000万,10年超过1亿,城镇居民多消费的粮食将不是一个小数。

  其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单独两孩”政策,无疑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顺应民众期盼的好事,但也会增加一定的粮食消费量。我国粮食安全规划是以2020年总人口14.3亿人、2033年前后总人口峰值15亿左右作为基数制定的,虽然“单独两孩”政策不会令人口数量超过这一基数,但一年仍会增加百万张以上消费粮食的嘴。

  第三,按照《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2033年前后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的预测,如果按人均消费粮食500公斤且不进口计算,则要比今年多产粮1亿多吨,难度并不小。而且,未来我们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人均年消费粮食超过1000公斤,但当前我国人均年实际消费粮食已接近500公斤,而国际粮食贸易是有限的,其影响值得深思。

  因此,未来我国粮食紧平衡不只是三五年的事情,粮食增产不易,中国对粮食安全仍不可大意。(作者是湖南省粮食局副局长)



//www.pegstown.com/wzzx/llyd/aq/2013-12-23/2423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