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粮食安全列入国家战略是最大的民生

作者:孙晓明 来源:凤凰博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 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把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国情、粮情、世情旷世举措,上升为与金融、能源安全并行的三大战略,必将从体制机制加以固定,铸就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安全基石。

  2013 年 7月 2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东港村育种基地时说粮食安全要靠自己。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 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习总书记一年的时间,连续三次谈到粮食安全,要求自己的饭碗盛自己生产的粮食,告诫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是最大的政治。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粮食的 “十连增 ”没有维系粮价的平稳,按说有粮了,粮价起码不会大的起伏,事实上粮价不降反增,美其名曰的低价从国外进口,说是调剂,事实上是重要补充,现在是农民手中不存粮,粮食贸易商没粮,粮食饲料加工企业没有大的库存,粮食都到哪里去了呢?

  不得不考虑,粮食真有那么多吗? 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 9连增,达到 58957万吨(合计 589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 3.2%。但是,这一年中国进口的粮食超过了 7000万吨。实际上有关粮食信息研究机构通过几种手段综合运用,得出的粮食产量要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低得多。

  最近,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 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 6亿吨大关,为 60194万吨,比 2012年增产 1236万吨,增长 2.1%,实现 10年连续增产。在对粮食十连增鼓与呼的同时,数字是否真实,耕地是否减少,种粮否挣钱,进口粮食数量是否合适,我们会打上一个问号!

  近日到产粮区采访,看到路边不住 “耸立 ”起住宅楼或产业园区,不知道是新农村建设或是其他项目,应该都是粮田,不由心生担忧。尽管不可妄加评论是否是违法占地,但是一系列数字应该引起各级高度关注,并切实遏制非法占用粮田 (良田 )搞开发建设。

  当我们还在抱着 18亿亩的耕地红线沾沾自喜呢,甚至大言不惭质疑 18亿亩红线是否定高了。早在 2011年 4月 21日美国媒体就披露,耕地遭侵占威胁中国粮食安全,文章称从 1996年国家第一次土地详查时到 2008年,中国的耕地共减少 833万公顷。现在耕地已经减至 1.2亿公顷( 18亿亩)这一政府设定的 “红线 ”。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18亿亩已经岌岌可危,所谓的土地占补平衡,基层的人们说,占的是粮田,补的是山区丘陵,贫地薄地,不打粮食的 “穷地 ”。最值得警惕警醒的是耕地良田遭受侵占,比比皆是,国土资源部每年都有大量的执法案件,大片粮田所谓的 “黄土变成金 ”。

  一方面耕地的减少,另一方面粮食连续增产,似乎不对称、不匹配,固然有单产的增加,但是增长有限度,这不由使人对粮食产量真实性产生担忧。当前不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销区,种粮赔钱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民种粮积极性都不高,调出粮食的省区逐渐减少。

  地方政府事实上以 “招商引资 ”、 “项目建设 ”为重中之重,忽视农业和粮食的思想很普遍, “地方依赖中央,销区依赖产区,居民依赖市场 ”的情绪在蔓延。

  不少地方特别是产粮区是 “口号农业 ”,结构调整随处可见,无序占用耕地的现象并未停止。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和粮食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耕地减少和干旱已经还以颜色,今后粮食生产的增长难度异常大,要真正达到 “十二五 ”规划的目标 5.4亿吨决非轻而易举能办到的。而粮食的需求则呈刚性增长。

  “ 十二五 ”末,人口将达到 13.9亿,城镇人口将占一半以上。粮食的需求年年增加。产需、供求出现的缺口主要依靠挖库存和进口来调节日益困难。

  原先三大主粮中稻谷偏紧,现在粳稻、优质小麦、玉米等均出现了偏紧的苗头,粮食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中央提出以我为主,增加产能,适度进口,何等重要。

  从世界的粮情看,粮食产量在 21亿吨~ 22亿吨之间已经徘徊了十多年。而世界人口由上世纪的 65亿,很快上升到目前的 70多亿,联合国预计 2100年世界人口或超过 150亿。当前世界人口平均占有粮食只有 300公斤左右,国际粮食市场回旋余地有限。

  2012 年中国进口超过 7000万吨,已经引起国际的反响,一旦大量进口粮食世界粮价就有动静,国内每年进口一亿多斤的大豆就是一个信号,近几年持续进口玉米,尽管有调控和抓国际粮价低的时机进口等因素,但是玉米、粳稻产需由宽松变偏紧值得反思。

  提高粮食产能,必须紧紧扼住土地和水资源减少的命脉,当前及今后国内突出面临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对粮食生产用地的威胁,现实中耕地和粮田质量下降和地下水位降低的威胁,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起耕地减少的威胁。

  进一步建立完善粮食主产区主体功能带架构和政策体系框架。粮食主产区是提供商品粮源、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对粮食主产区实行特殊的保护政策,事关国计民生,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粮食是国家自强、民族自立、民生保障的基本战略物资,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

  从社会和民生的角度看,粮食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粮食生产是一种带有社会公益性的行为;从产品生产效率的角度考察,粮食是一种自然与市场风险大、供给与需求弹性小、投入回报率低的产品。对粮食主产区实行保护粮食耕地和支持粮食生产的补偿政策,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适应粮食主体功能区要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切实保护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的奖惩机制。鼓励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援助机制,探索建立粮食主销区或粮食调入区补偿粮食主产区和调出区的利益机制,粮食调入或生态环境受益地区应采取资金补助、定向援助、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对重点粮食、生态功能区因加强粮食生产和流通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以及造成的利益损失进行补偿。

  这里着重应该强调和重视的是,粮食主产区具有生产粮食产品和生产生态产品的双重功能。因此,将粮食主产区纳入生态补偿政策的扶持范围,或采取与禁止开发区基本相同的补偿政策,既是国家主体功能区配套扶持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人类对主产区粮食耕地的生态关怀和对 “衣食父母 ”的人文关怀。

  写到本文结束,一句话,粮食经不起折腾,轻视漠视粮食生产,必将付出灾难性的打击或毁灭。继续实施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粮田打击的高压态势,准确统计粮食产量,实行更为严格的各级政府对耕地保护以及确保粮食安全的绩效考核责任制。建立粮食生产调出的补偿机制迫在眉睫。



//www.pegstown.com/wzzx/llyd/aq/2013-12-18/2417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