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军刊点名批驳北师大副教授史玉鹏诋毁人民军队

作者:一一道来等 来源:国防参考

北师大副教授史玉鹏在《南方都市报》发文诋毁人民军队,意欲何为?
6f016fe90bb8016478bd78d9efd9f86c.jpg

  文章1:八问史杰鹏:“拉黑”军人形象意欲何为

  摘要:“军队不生产谷物,但生产安全。”我们重视国防建设,或许不一定会面对战争,顶多只是耗费些金钱;但如果我们不重视国防建设,一旦战争爆发,我们丧失的就可能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今年1月22日,《南方都市报》在《大放绝词》栏目中,推出该报特聘专栏作者史杰鹏的博文《军人只是一种职业》(以下简称《职业》),后经网络媒体无数的转发,无数的置顶,无数的推荐,赫然摆出一副誓把军人拉下“马”的架势。

  史杰鹏何许人也?北师大副教授,自称历史作家,新浪微博名“梁惠王”是也,在《南方都市报》辟有专栏。2014年3月20日,此人就曾在《南方 都市报》上刊文《为什么当兵的都是穷人》(以下简称《穷人》),他在文中强调所指现象是“体制问题”,认为“士兵穷鬼,并非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 原因在于,可怕的制度把人剥夺得一无所有,除了当兵,别无选择”。

  《职业》一文与《穷人》一文的立意如出一辙,采用暗示和隐晦的笔法,污损数百万革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塑造的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丑化普通百姓眼 中的人民子弟兵,将军人贬损为一群只是为了生计、穿着军装、每月领薪水的职员,一个只知道操枪弄炮、不能给社会创造任何价值的群体。

  一位边防军人曾告诉笔者:军人不需要特权,更不需要仰视,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份最基本的理解和尊重。《职业》一文,对众多视“使命重于生命”的军人来说是一种伤害,尤其对广大青年具有较强的误导性和蛊惑性。笔者代表广大军人,就《职业》一文问史副教授几个问题。

  (和平是军人用脚步丈量的“足迹”。乔天富 摄)

一问军人该不该得到光荣待遇?

  史杰鹏的“项庄舞剑”,“意”当然不止于评价军人的好与坏,更重要的目的,是贬低中国军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意在制造出军人只是一份普通的社会职业、是不值得也不应该获得“光荣待遇”的舆论氛围,以此误导公众认知,毁我长城。

  有网友戏谑说,史杰鹏还是很“慈悲”的,对中国军人依法享受的种种优抚待遇竟然没有一一数落,比如:军人在军队医院就诊可使用军人优先窗口、一 些城市里军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免费的、一些景点军人是免门票或优惠的,等等。他仅用了一个来自美国大片中的例子,“二战片中,那些美国军人,战后有的去 了大学念书,有的从事商业,有的回故乡种地,没有人认为谁欠他的,要求获得一官半职……”

  呵呵,史副教授,既然你对好莱坞大片和美国军人多有研究,那你一定知道,美军官兵的福利待遇主要由固定工资、生活补贴、特殊津贴、免费医疗等组 成,军官的年薪普遍高于公务员约15-25%;个人及直系亲属享受政府免费医疗;享有高额的人身意外保险;退役后可申领数万美元助学金和金额可观的低息贷 款去读大学、创业;许多公共基础设施外都张贴有“军人优先”“军人免票”标志;乘飞机可直升头等舱;外籍人员参军可迅速获得美国籍……

  膜拜美国军人的史杰鹏,对于美军的这些“不正常”待遇,你要不要也写一篇文章声讨一下呢?

  军人的“至高无上”是对信仰的坚守,是对人民的热忱,是对祖国的忠诚。一个人,恰似一道风景,更是一座丰碑。 乔天富 摄)

二问荒唐的论据从何而来?

  在评判事件和人物时,脱离具体历史背景而妄下定义,最终演绎的结果只能是荒唐和荒谬。

  史杰鹏在《职业》一文中,为了证明中国军人低俗、粗暴,用了一个例子“就连那些国民党败兵,也喜欢把步枪拍在桌子上大吼:‘老子在前方卖命,吃 一个西瓜,还他妈给钱。’”文章虽然只字未提解放军,但其语境自然让人联想到解放军,加之其冠以“中国传统”等字样,人民军队“躺着中枪”就成了必然。此 外,他虽未明言今天的中国,但却采用“在专制国家,士兵大多时候是炮灰,更谈不上英雄了”,“把军人看得高人一等,大概是部分受了文化传统的毒害”等语句 进行隐晦地暗示,这等文字功夫实在了得。

  其实,史杰鹏完全应该写一篇《军人就是残暴的职业》,因为如果按照他这种模糊朝代、模糊国家、模糊历史背景的立论方式,二战时希特勒指挥的德国 军队干的那些摧毁文明的缺德事不胜枚举,日本军国主义干的惨绝人寰之事更是数不胜数,用他们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岂不是更贴切?

  但自称历史作家的史杰鹏大概忘了,恰恰因为世界上有德国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操纵的残暴军队,才催生出为和平和正义而战的盟军;正是有了国民党指 挥的内战不义之师,才有了通过“三大战役”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般将国民党、蒋介石赶到台湾岛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 才是对以和为贵和尚武精神这两种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正统传承与发扬。

三问军人的地位缘何崇高?

  文章开篇便说“小时候我们读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更是把军人的地位看得至高无上”,读到这句,笔者还以为史副教授的历史观终于回归正途 了,可他后面阐述的一系列观点,却让人明白他其实是在质疑为何我们国家把人民子弟兵宣传得如此美好。那么,就让笔者来告诉你答案。

  作为军人,维护和平、保家卫国、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原本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更是职责使命。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被称为“人民子弟兵”“最 可爱的人”,那是人民军队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人民拥护爱戴他们,祖国铭记怀念他们。“至高无上”的地位 是祖国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树立的不朽丰碑,是人民群众因“鱼水深情”而在心中浇筑的高大形象。

  史副教授将祖国和人民赋予人民军队的“至高无上”地位,狭隘地理解为军人的自我夸大和吹嘘,曲解为特权和高高在上,其实是想挖个“坑”把军人“埋”进去,殊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你否定的是祖国的承诺和军人的忠诚,你伤害的是许许多多爱国民众的感情。

  回顾历史,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先辈们,凭借超人的毅力与英勇的牺牲将联军赶到“三八线”以南,打出了中国的国际声威、中国军人的血性豪气,也打 出了中国人民几十年的和平幸福生活;1998年抗洪一线,在面对百年不遇的天灾时,是人民军队凭血肉之躯筑起那一道道钢铁般的“长城”,守护身后的人民群 众安然无恙;再把目光转回2014年的中国版图,新疆反恐、南国救灾、巡航钓鱼岛、南海权益斗争,国家发展的战略步伐、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每一个画面中 都能够找寻到中国军人刚毅的背影。

  为什么是背影?因为中国军人从不贪恋虚名,从不居功自傲,从不在意自己的地位是否“至高无上”。军人因血性而勇猛、因信仰而坚守,他们期待被理 解、被尊重,但从没听说哪个军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无上尊贵。可是,如果“至高无上”的地位意味着祖国召唤时、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那中国军人必定当仁不 让。

四问人的价值没有差异性?

  为了得到更多不明就里的网友认同,文中还祭出了“人和人的价值难道有什么不同吗?”此种论调,想煽动起陈胜、吴广起义时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那种气势。其实,这不过是又玩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把戏。

  的确,无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或是军人,尽管社会分工不同、职业岗位不同,但所从事的事业都在体现各自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不 涉及身份尊卑,更不分职业贵贱,每个社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够发光发热,这本无可厚非。但“人的价值”与每个社会人各自的“人生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 概念,一个是外在的,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一个是对自身目标定位而言的,范畴与定义从哲学和社会学上有很大区别,决不能相提并论。

  社会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是无差异性的,谁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但若以此偷换概念,否定每个人的独一无二性、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否定每个人社会价值的差异性,那么这种说法只能是别有用心。

  这就如同你史杰鹏,写的那些个文理不通的文章也是在实现你的人生抱负和人生价值,可如果拿你跟泰戈尔、莫泊桑、契科夫,亦或是北师大的前辈梁启超、陈垣等相比,谁的价值更大不言自明。

五问军人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在史杰鹏眼里,和平年代的军人因不创造价值而不具有存在价值。首先,他认为军人没有创造文明。如史杰鹏所说,“创造人类文明的,是科学家,知识 分子,以及普通劳动者,而不是军人”。的确,中国军人不允许经商,创造不了商业价值;部队实行社会化保障后,部队农场和副食品生产规模也逐年缩减,军人连 农副业生产的价值也无法创造……在他的论调中,这样一支白吃白喝、靠国家养活的军队,似乎的确不必存在。

  可是,他的这种论调,是不是有点眼熟?是不是和甲午战争前期清政府的理念类似?

  近年来,这种论调在网上颇成气候。一些不了解国防建设的人无端抨击军队和军人是“无所作为的军队”和“不创造任何显性价值的军人”,认为军人“活没干多少,工资待遇不低”“不创造价值,还拿纳税人的钱”。他们不明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古训的真正内涵。

  正如恩格斯所说:“军队虽不生产谷物,但生产安全。

  我们重视国防建设,或许不一定会面对战争,顶多只是耗费些金钱;但如果我们不重视国防建设,一旦战争爆发,丧失的就可能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遥想121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军队疏于军备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六问军人打仗只是为“加官晋爵”?

  文中称我国“自商鞅以来,打仗就是为了分田宅,获爵位,论功行赏,所以军人总以为自己是统治者,应该得到光荣待遇”。说真的,读到这里的时候, 笔者突然为“作家”这个职业感到羞愧——是的,如果作家们都如史杰鹏一般罔顾历史,那“作家”、尤其是“历史作家”这个职业和称谓就真得让人刮目相看了。 “史作家”,现在是21世纪,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既不是那些论功行赏的野蛮军队,也不是提笼豢鸟的八旗子弟,更不是派系倾轧、互为掣肘的国民 党军队。

  当长征路上,一个战士被冻死,战友们掰开他紧握的一只手一看,里面是党证和一块银元——这样的军人难道只是为了分田宅、获爵位?当荆江大堤上,家境殷实、弃商从戎的李向群因过度劳累而猝然离世的时候——拥有这样士兵的军队需要论功行赏来激励士气吗?

  对一切真正高尚的质疑与诋毁,不仅是对英雄的污辱,也是自找无趣、自取其辱。

  (坚守,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

七问军人真的只是一种职业?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但相较一般的职业,军人因其特殊性,往往意味着更大的牺牲和奉献。换句话说,一般职业是可以自由辞职的,且无需承担更多的连 带责任。但是,当战争和灾难来临时,当危险和死亡逼近时,军人能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脱下军装,脱离岗位,混同于老百姓,过自己的小日子吗?

  当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场溃败时就有人这么干过,但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决不会。有人说,那是因为军队有纪律,战场擅退、畏死者斩。这话对,也不 对。人民军队的纪律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战场上,国民党败兵如潮,机关枪架在后面督战都无济于事;人民军队冲锋陷阵、杀声震天,军令一下,赴汤蹈火、勇往 直前。纪律,只能是信仰的一种规范和辅助。

  由此,我联想到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嘉宾周正教授所说的,“一支笔、一张纸的事,谁不会?当作家,就是这么简单,人人都会……军人和商人的成败一目了然,唯有作家可进可退,无所谓胜负成败”。

  初听此话时,其实并不同意周正教授的论断,但今天看来,周教授此言对个别打着“作家”旗号却无所作为、甚至胡作非为的人来说,真是入木三分。与之相比,军人就算是一种职业,也应该是一种值得青年投身、人民拥护、社会尊重的高尚职业。

八问你是否有品评军人的资格?

  笔者并不了解史杰鹏,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服过兵役,更不愿意相信网上所传他对军队的数次抹黑,是因为过往的积怨。史副教授或许会狡辩说:我只是从 第三者的角度进行评判,更客观、更理性。可这就如同学生给老师授课进行满意度打分,如果你的学生从没听过你讲课,仅凭道听途说或是感觉你其貌不扬,就给你 打了个“0”分,你是否觉得他客观理性呢?

  同时,还要说一说《南方都市报》,不管你们的大编小编们有没有服过兵役,但作为一份公开发行的都市报纸,一个个护宪有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把史杰鹏原本发在网上的《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吗?》且标有“个人看法,不同意也请理性讨论,谩骂者拉黑”的博文挑出来整理加工,再冠以《军人只是一种职业》 之名在纸媒公开发表,用以抹黑军队,这一举动足见你们的“用心”!

  “尊贵”的史副教授,永远别忘了,新中国今天的和平和发展,你之所以能悠闲地坐在桌前写写小说、发发谬论,绝对不是靠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的天资以及大放厥词、信口雌黄的鲁莽,是靠人民子弟兵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永远得不到,靠你这样的“历史作家”的“妙笔” 更不可能得到。

  (作者:一一道来)

  文章2:人民军队和军人的荣誉地位岂容诋毁

  摘要:在中国,军人这个身份有着远比一个职业更为丰富的内涵——党的忠诚卫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捍卫者、人民的子弟兵。

  今年1月22日,《南方都市报》B14版“大放绝词”栏目刊登了署名为史杰鹏的《军人只是一种职业》一文,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议论。

  其实,“军人是不是一种职业”本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在这个经常要填写各种表格的年代,如果军人不是一种职业,那么军人填表时职业一栏写什么?难道写“无业游民”么?

  当然,史先生要说的也不是这个问题——作为北师大的副教授,史先生恐怕还没这么无聊。其实,文章标题真正的要害是那个“只”字,引爆热议的也是那个“只”字。史先生不愧为研究古籍与传统文化的“专家”,这春秋笔法是用得真“妙”。

  仔细读来,史先生这篇800余字的短文内涵十分丰富。梳理一下,其大致的观点有:社会上对军队以及军人的感情以及积极评价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对 军人的美好宣传;军人并不创造人类文明,军队更多的是摧毁文明;在专制国家,军队的行动有时全凭独裁者一人喜好,对普通百姓来说,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就创 造人类文明的价值来衡量,一个将军并不比一个歌手更有贡献;在民主国家,能否遇上战争、是否成为英雄全凭运气,在专制国家,士兵大多时候是炮灰,谈不上英 雄;把军人看得高人一等,是部分受了文化传统的毒害。

  本文无意去分析史先生这篇短文的逻辑,因为既经不起分析,也不值得去分析,比如“我国传统,自商鞅以来,打仗就是为了分田宅,获爵位,论功行赏,所以军人总以为自己是统治者,应该得到光荣待遇”这一句,要用什么样的逻辑推敲才能使这句话成立?

  真正值得分析的是这篇文章的立场和指向,也就是他到底想说什么,客观上又说了什么。虽然他以“在我眼中,军人也只是普通人,不管多高军衔,并不 比其他人更尊贵”来作为全文的结尾,他“眼中”的事情,别人貌似无权干涉太多,但既然在公共平台上发表出来,那么就已经不再是他个人的事情了。

  如果把史先生这篇文章也比作“投枪”和“匕首”,那么这个“投枪”和“匕首”对准的是谁,确实有作一番研究的必要。

  分析这篇文章的指向,还得作一番背景考证。没有背景的映衬和比对,要想准确把握任何事情都是相当困难的。那么,这篇文章值得关注的背景是什么呢?

  一是这篇文章写作的直接诱因,就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与歌手姚贝娜的去世引发的多重舆情关注。一个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为国家和民族作 出巨大贡献的共和国上将辞世,网络世界对此反应相对平淡,还比不上对歌手姚贝娜辞世的关注。因而,杨锦麟先生等表达了一点不公的感慨,一众网友对此有赞有 弹。而史先生的观点显然是“众生平等”,上将也是人,英雄也是人,没啥值得缅怀追忆的。

  二是近年来涉及军队的网上舆论氛围。这里面主要的看点有两个:一个是一些所谓的学者和军迷对军史的刻意歪曲。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调打着还 原历史真相的旗号,对人民军队的历史进行着各种抹黑。比如,一方面用阵亡数据来夸大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而否定八路军、新四军及抗日敌后武装的贡献, 另一方面又用阵亡数据来否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伟大历史功绩。伴随着这些论调的是质疑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先烈事迹真实性的种种奇谈 怪论,以及炒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不实军史的各种闹剧。

  第二个看点是对准人民军队的各种攻击。比如,知名中学历史老师袁腾飞贬损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烈士毛岸英,于建嵘发起的“军车随手拍”引发的 对军人军车的恶意围观和攻击,还有每当军队参与抢险救灾,总是伴随着李承鹏们对军队行动的各种歪曲。“@南都深度”更是厚颜无耻地说,“如果解放军算是共 党的,那人民也应可另组军队,干死丫的”。

  如果把史先生的这篇文章置于这个大背景下来考量,那就真是意味深长了。下面,针对史先生的诸多观点,笔者也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塑造人民军队地位和形象的是军队的表现而非宣传

  不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历来是重视宣传的。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就曾把长征比作是“宣传队”“播种机”。在革命战争年代, 毛泽东还亲自起草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和新闻评论。如果不宣传,你做了什么、做出了什么,有谁能知道呢?又如何提振己方士气、打压敌方威风呢?尤其在这个谣言 远比真相“跑”得快得多的年代,任何一国政府、一个政党、一支军队,都不可能不重视宣传。并且,只有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视宣传吗?曾经强大无比 的苏联红军是倒在西方的枪口之下还是倒在宣传之下?所以,宣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和地位是不是仅靠宣传得来?这简直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史先生既然有他的看法,那么我还是不得不说,这如果不是一种无知,就是一种刻意的污蔑。

  这支深受人民爱戴和对手敬重的军队,它在历史和人民心中的地位,一是源于它忠实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源于它在历史紧要关头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担当,三是源于它在战场上取得的一系列辉煌的战绩。没有这些,任何宣传都是站不住脚,也经不起时间检验的。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当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时,苏区人民才唱着“十送红军”,眼泪涟涟来送亲人;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 据地的民众才能“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才有“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 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的感人举动;抗美援朝战争,才能得到全国人民全力的支持。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魏巍在深入采访志愿军战斗事迹后写下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难道是在编造谎言吗?吃尽了苦头、受尽了伤痛的美军至今对抗美援朝一战进行选择性回避和淡忘,不正是对我志愿军将士卓越表现的最好证明吗?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一支军队值不值得尊敬,老百姓心里最清楚。新中国成立66年来,我们的国土上没有遭受大的战火,我们经历 了30多年无战事的和平,这难道不是因为我们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吗?每当有地震、洪灾、泥石流来袭时,人民群众最盼望谁?谁最能安抚苦难中的人民?这些 问题还需要回答吗?解放军的作为与牺牲,不仅铭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更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岁易时移,江河不废。

阶级属性之于军队,既是客观存在,更是逻辑内核

  史先生说“军队是架庞大的暴力机器,本身并无善恶”。客观上说,史先生的话前半句倒不错,但由前半句并不能推导出下半句。军队怎么就没有善恶?难道说德国法西斯军队、侵华日军也没有善恶?如果侵华日军没有善恶,那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打鬼子岂不是打错了?

  我绝不怀疑史先生的学术能力和造诣,也不去揣度他骨子里是否有做汉奸的想法。再联系他的这一句,“军人在和平时期只是一种职业,在战争时期只是一种义务”,应该不难看出,他这是要刻意抹掉或是有意回避军队的阶级属性——军人不就是一个职业嘛。

  其实,如果史先生对我国的兵役制度稍有了解的话,就不会这么说。人民解放军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制度。试想,一个义务兵 服役期为两年,每月领数百元的津贴,这能算作一个职业吗?就算是每月薪金数千元的士官和军官,他们恐怕也不仅是把军人当一个职业在干。或者说,在中国,军 人这个身份有着远比一个职业更为丰富的内涵——党的忠诚卫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捍卫者、人民的子弟兵。而这些,恐怕才是史先生们不喜欢的吧。

  应该说,这些年试图抹掉军队阶级属性的大有人在。“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论调早已有人喊了好多年了,史先生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那么,这些论调对不对呢?其实,持这些论调的先生们心中基本都有一个参照系——美军。许多人认为美军是没有阶级属性的或者说是超阶级的,美国军人就是一个职业。

  表面上看似乎是这样,但逻辑上恐怕并非如此。在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总统为最高统帅的美军能脱离资产阶级军队这一属性 吗?美军执行的哪一次对外作战任务不是美国政府赋予的政治任务?美国人民手中确实有选票,但哪一次美军对外军事行动的决策和终止是由全民投票来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军队是有阶级属性的,从来没有超阶级的军队。无论是在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军队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军队也有着自己鲜明的阶级属性。

  我国《宪法》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明确,“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也正是这种鲜明的阶级属性,简明而掷地有声地回答了这支军队来自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些至关重要的问 题。

  那么,史先生的观点以及比他更为直接的“军队国家化”等观点剑指何处呢?对此,我们还是从基本问题着手分析。

  首先,中国人民解放军本身就是国家的、人民的,这一点《宪法》和《内务条令》已经作了明确,无论是军人也好,社会民众也好,在此问题上基本没有认知障碍(别有用心者除外)。

  其次,关于人民军队的指挥权问题。这支军队属于13亿人民,但军队的行动能够由13亿人来直接指挥吗?这显然是一个荒谬的问题,没有哪一支军队 是这么指挥的。作为这个国家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不仅有《宪法》《国防法》提供法理依据,而且也有这支军队在党领导下成长壮大、屡创辉煌 的实践经验,更有“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情感基础。

  再次,“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言论的要害之处,显然就是要军队脱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古人讲,“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 可夺志”。把军队从党的旗帜下剥离出来,不仅会直接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对于军队而言,也将是毁灭性的灾难。这种结果,或许正是一些人乐于见到的,而这,不 仅是中国共产党以及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也是广大中国人民要竭力避免的。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和最终手段

  史先生认为,军队的作为,“取决于指挥者的善恶。尤其在专制国家,军队的行动有时全凭独裁者一人喜好”,因而得出结论,“对普通百姓来说,它和 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更不要说伟大了。”看来,史先生是把军队当成江湖帮派了,而战争在他眼中,显然与江湖仇杀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讲到独裁者,近代世界历史上当首推希特勒了。然而,德国发动二战果真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战争狂人吗?恐怕没这么简单。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说过,“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西方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也有一句著名的论断: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战争的母体。

  稍稍研究一下一战史和二战史即可知道,一战的爆发虽然有其偶然因素,但主要还是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力量的消长要求调整利益格局引发的矛盾。而一战结束后,由于并未对战争罪行作彻底地清算,一定意义上,也就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法军总司令福熙在一战结束后就说过,“我们并没有赢得和平,只是获得了20年的休战”。希特勒固然有其狂热的一面,但如果没有国内的复仇情绪,没有经济危机加剧带来的社会危机的全面爆发,希特勒能否走上国家领导人岗位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更不用说发动战争了。

  再者,解决国与国之间矛盾的办法,首先是政治的博弈。当一切政治手段都失效后,才会选择用战争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动战争,都要 经过非常复杂的决策程序,都得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都要进行大量的战争准备工作,而不可能由哪一个领导人一言而定,更不可能像江湖大佬那样喊一声“兄弟 们,给我操刀上”,然后战争就爆发了那么简单。

  相信这些道理史先生都懂。那么他真正要说的是什么呢?我理解,在这个问题上,他主要表达了两点:一个是,战争是国家领导人玩的游戏,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另一个是,战争与老百姓无关。关于这两点,我想无需多说。

  战争当然存在正义与非正义之别。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而维护国家主权与人民安全利益的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国内战争中,代表 进步阶级的、反抗反动统治暴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之则是非正义的。侵华日军虽然打着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的旗号,但除了汪精卫及其党徒之外,没有也不可能 赢得中国人民的信任与支持。而一旦爆发战争,当然就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尤其是老百姓。

  当然,如果沿着史先生的话讲下去,那么以下的话恐怕已呼之欲出了,“解放战争有啥,抗美援朝战争又有啥,不过是领导人玩的游戏罢了,有啥好吹嘘 的?又关老百姓什么事呢?”如此,战绩也就不再是战绩,英雄也就不再是英雄;军队只是军队,群众只是群众了。而这,恐怕也是史先生们想说又故意不说的话 吧。

  可能,史先生们是崇尚和平的,他们厌恶战争,因而连带着把发起战争的工具——军队也一并厌恶了。但如前所述,战争是国家行为,军人想发起就能发起吗?再者,难道你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能天下太平了吗?恰恰相反,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避免战争则无异于痴人说梦。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悠久的印第安文明,没有强大的军队,面对西方殖民者毫无还手之力,至今已湮没近乎无闻。

  悠久的犹太文明,在没有独立建国之前,也只是被纳粹党卫军屠杀的“羔羊”,建国建军后才傲然卓立于阿拉伯世界之间。近200年来,中华文明备受 外敌欺凌,也是因为有了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后,才有了人民的一切,才有了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态势。时至今日,在“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引 下,人民军队的全面建设水平和综合作战能力快速稳步提升,史先生却抛出这样的言论,个中味道就很值得琢磨了。

维护军人、珍爱英雄——每个公民应该遵守的政治伦理和道德底线

  史先生在文中说,“创造人类文明的,是科学家,知识分子,以及普通劳动者,而不是军人”。这真是非常巧妙的一种表达,只用短短30字不到就把军 人与科学家、知识分子和普通劳动者对立了起来。史先生还认为战场上的英雄不过是碰运气得来的,没什么英雄不英雄的。这些话如果只是史先生个人的一种情绪表 达,我也懒得说什么。但既然这些话进入了公共话语平台,我觉得还是有理论一番的必要。

  关于军人是否创造文明,我不想多说,我不知道史先生所说的文明是指什么。如果把文明定义为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人类 历史上汗牛充栋的军旅文学艺术作品、军事理论著作又算什么?就更不用说军事对于科学技术的拉动了。我主要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军人的奉献,应该以何 种态度对待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英雄。

  必须看到的一点是,军人并不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怪物,每一个军人都来自一个家庭,都有许多的亲朋好友;每一个军人入伍都是在履行一份对国家的义务。

  史杰鹏们可能没有当兵也无需当兵,在他们眼中军人当然如草芥。但是每一个军人在他的亲人和朋友心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值得珍爱的。

  虽然军人中也会产生落后分子,甚至有些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但毫无疑问,作为一个群体,人民中国的军人是值得尊重的,他们的贡献是应该得到 认可的。没有军人的奉献,又哪来国家的安宁呢?在我国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今天,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无数军人默默的奉献,要实现持续 发展、安全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至于人民军队中众多英雄的价值,就更无需多说了。战场上,一个英雄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个作战单元的“脊梁”。一个个英雄用他们的鲜血乃至生 命,不仅铸造了一座座人民军队的丰碑,同时也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丰碑。在中国社会中尊重英雄,对公民个人而言是一条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对国家、对社会而 言,则是应该秉持的政治伦理法则。

  苏联解体了,苏共也失去了执政地位,但俄罗斯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不也依然尊重他们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吗?美国政府为了寻找二战阵亡将士的遗骸,更是不惜动用庞大的资源。难道中国人就可以不用尊重自己的英雄吗?

  然而,当下也确实有一股值得注意的论调,那就是刻意抹黑军人、否定英雄。我相信,在这支抹黑大军中,绝大多数人与军人并不存在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可他们为何要这么干?

  其实,如果联系意识形态领域的乱象,联系一些势力所说的“最大的教训是没有掌握军队”,就不难得到答案。那就是,一支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确实 已经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集团和势力达成自己占“中”意图的最大障碍,可悲的是,他们目前无论如何也迈不过这道“坎”。既然搬不掉这块石头,那么毁骂它也是 可聊以自慰的。

  行文至此,我不得不提到,史先生还以“@梁惠王”的新浪微博号,以《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吗?》为题发表了该文。由此,史先生的意图就更加明确了。

  前不久,香港的非法“占*中”活动(已经被国际舆论公认为一场流产的“颜色革命”)在一片纷乱中结束了,香港人民除了遭受损失之外别无所获。谁 能说“占*中”活动的幕后策划者和指挥者不想把纷乱之火引入内地?谁又能否认一支强大的、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是香港稳定、国家安宁的守护神?在这样的背景 下,史先生发出《职业》这样的奇文,充其量只是为哀悼“流产的颜色革命”发出的蚍蜉撼树般的悲鸣罢了,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www.pegstown.com/wzzx/llyd/js/2015-03-29/3099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