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中国外交需要硬汉

作者:任武平 来源:《环球人物》2014-1

中国外交需要硬汉

  任武平

  岁末年初,外交部举行一年一度的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这也是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周年的“生日会”。但“生日会”收到“特殊礼物”——媒体披露,确有人给外交部发言人寄钙片,意思是外交部在有些问题上表态太“软”。民众用无伤大雅的玩笑,表达了强烈的心愿:中国外交,该硬还得硬。

  曾几何时,中国外交也不乏硬汉。毛泽东谈笑间把美国核弹比作“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舌战“十六国”,使美国操纵会议达成朝鲜问题协议的企图泡汤;陈毅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说“如果美帝国主义决心要把侵略战争强加于我们,那就欢迎他们早点来,欢迎他们明天就来”;邓小平逼退撒切尔夫人,“铁娘子”摔倒在人民大会堂外……尽管世易时移,时代主题早已不是“斗争与革命”,但这些“硬汉外交”的经典片段至今仍让中国人津津乐道。那是“中国外交1.0版”的时代。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美国率先制裁中国,中国外交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未曾有过的困难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提出“24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绝不当头、有所作为。从那时起,中国外交进入“2.0版”的时代,围绕着“韬光养晦”做文章。对美国,通过经贸合作,巧妙修复关系;对家门口的争议,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对千里之外的热点,给予道义上的支持。20年的韬光养晦,为中国赢得了一个和平的、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

  现在,时代的图景再次改变。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周边国家开始应对“中国强大的冲击”,种种外交争端由此而起。2012年,先有菲律宾制造黄岩岛事件,后有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发难;2013年12月24日,越南教育部下令所有中学停止使用一款中国产地图软件,原因是该软件中的世界地图上,按照中国主张的“九段线”承认南海、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甚至在俄罗斯,近来也有学者鼓吹,“中国在试图进入俄罗斯的后院”。对频繁发生的周边摩擦,以往所推行的“韬光养晦”策略已难见成效。

  与此同时,民意也在悄然改变。长达30年的两位数经济增长,内化为中国人“大国国民”的信心与自豪。近年来,对韬光养晦、隐忍迂回的外交举动,民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在下降。网上有个段子,“什么时候能熬到看人家抗议我们?”说明人们不愿只有“韬晦”;2011年,我国调动一切力量,从利比亚撤侨3.6万人,网络舆情一片欢欣鼓舞,说明人们更期望看到“有为”。

  这种民间期望与高层寄语不谋而合。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一词之变,却是重大转折,被国际社会视为“中国外交3.0版”。

  奋发有为,该硬就硬,绝不是逞什么口舌之快,而是更坚定地捍卫国家利益,主动塑造有利的国家环境。面对南海争端,我们宣布成立三沙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面对日本在东海的挑衅,我们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面对危机不断的朝鲜半岛,我们调整了“三个坚持”的顺序,把“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放到了第一位,把“坚持和平稳定”放到了第二位,最后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对南亚,我们开始构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对中亚,我们提出了“两个丝绸之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我们绝不会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自种苦果。这些举措,赢得民众一片叫好。

  在中国传统的智慧中,“大隐”是为了“大出天下”;在中国外交的脉络上,“韬光养晦”本就是为了“奋发有为”。中国民众期待的,是和国家地位相匹配的外交风采:少一些不必要的迂回和隐忍,少一些刻板拘束的声明和表态,多一些谋定而“大出天下”的果敢坚毅。

  岁末年初,外交部举行一年一度的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这也是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周年的“生日会”。但“生日会”收到“特殊礼物”——媒体披露,确有人给外交部发言人寄钙片,意思是外交部在有些问题上表态太“软”。民众用无伤大雅的玩笑,表达了强烈的心愿:中国外交,该硬还得硬。

  曾几何时,中国外交也不乏硬汉。毛泽东谈笑间把美国核弹比作“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舌战“十六国”,使美国操纵会议达成朝鲜问题协议的企图泡汤;陈毅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说“如果美帝国主义决心要把侵略战争强加于我们,那就欢迎他们早点来,欢迎他们明天就来”;邓小平逼退撒切尔夫人,“铁娘子”摔倒在人民大会堂外……尽管世易时移,时代主题早已不是“斗争与革命”,但这些“硬汉外交”的经典片段至今仍让中国人津津乐道。那是“中国外交1.0版”的时代。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美国率先制裁中国,中国外交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未曾有过的困难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提出“24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绝不当头、有所作为。从那时起,中国外交进入“2.0版”的时代,围绕着“韬光养晦”做文章。对美国,通过经贸合作,巧妙修复关系;对家门口的争议,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对千里之外的热点,给予道义上的支持。20年的韬光养晦,为中国赢得了一个和平的、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

  现在,时代的图景再次改变。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周边国家开始应对“中国强大的冲击”,种种外交争端由此而起。2012年,先有菲律宾制造黄岩岛事件,后有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发难;2013年12月24日,越南教育部下令所有中学停止使用一款中国产地图软件,原因是该软件中的世界地图上,按照中国主张的“九段线”承认南海、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甚至在俄罗斯,近来也有学者鼓吹,“中国在试图进入俄罗斯的后院”。对频繁发生的周边摩擦,以往所推行的“韬光养晦”策略已难见成效。

  与此同时,民意也在悄然改变。长达30年的两位数经济增长,内化为中国人“大国国民”的信心与自豪。近年来,对韬光养晦、隐忍迂回的外交举动,民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在下降。网上有个段子,“什么时候能熬到看人家抗议我们?”说明人们不愿只有“韬晦”;2011年,我国调动一切力量,从利比亚撤侨3.6万人,网络舆情一片欢欣鼓舞,说明人们更期望看到“有为”。

  这种民间期望与高层寄语不谋而合。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一词之变,却是重大转折,被国际社会视为“中国外交3.0版”。

  奋发有为,该硬就硬,绝不是逞什么口舌之快,而是更坚定地捍卫国家利益,主动塑造有利的国家环境。面对南海争端,我们宣布成立三沙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面对日本在东海的挑衅,我们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面对危机不断的朝鲜半岛,我们调整了“三个坚持”的顺序,把“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放到了第一位,把“坚持和平稳定”放到了第二位,最后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对南亚,我们开始构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对中亚,我们提出了“两个丝绸之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所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我们绝不会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自种苦果。这些举措,赢得民众一片叫好。

  在中国传统的智慧中,“大隐”是为了“大出天下”;在中国外交的脉络上,“韬光养晦”本就是为了“奋发有为”。中国民众期待的,是和国家地位相匹配的外交风采:少一些不必要的迂回和隐忍,少一些刻板拘束的声明和表态,多一些谋定而“大出天下”的果敢坚毅。



//www.pegstown.com/wzzx/llyd/js/2014-01-20/2462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