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蒋高明:关于紧急启动转基因食品安全独立第三方科学实验的建议

作者:蒋高明 来源:江南app网址

  昨天,笔者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笔者在科学网博客发表了《转基因:解决世纪之争的办法是启动科学实验》,文章发表后,收到了网友的下列反馈:

  新作说:“对于转基因的坚定分子(专家、媒体记者、打假斗士、转基因商业公司、坚信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实质等同原则的所有人士),需要启动由他们带头并由全国人民监督的试吃实验,试吃不能是品尝一两次,而是将那些转基因专家声称无害的转基因谷物、油料、蔬菜、鱼、肉、水果等集中试吃,转基因成分至少在70%以上(有人称美国人吃的食品中70%是转基因的,就用这个比例;目前进行的转基因作物和动物近百种,营养方面是全面的,他们几乎都声称无害),一日三餐必须以转基因食物为主,连续10年以上,可分阶段公布试吃结果。”

  我认为,那个试验设计还不够充分,理由:转基因成分可遗传和可传递,譬如:

  [1] 美国卫生部发表的调查论文说明,在加拿大一城镇,80%以上的孕妇胎儿体内发现转基因成分,即转基因成分不但可以作用于人体、且可遗传和传递。

  [2] 美国出现的“超级害虫”和“超级杂草”都是十多年以后才发生的,而且,其中有“隔代”现象(第一第二代隐蔽,第三代甚至第四第五代才开始发挥作用而成为“抗体”)。

  因此,该试验设计需要扩充为:

  [1] 试验者食用转基因食品不是连续10年以上、而是至少连续三代以上。

  [2] 试验必须包括他们的未婚子女,以便观察遗传(他们自己可能已经不再生育)。农业部食堂规则使官员子女避免转基因食品,显然是有遗传风险考虑的、即那些官员知道转基因成分可以遗传。

  [3] 那些未婚子女的结婚对象必须包括同食转基因的和不吃转基因的、也包括那些子女的子女,以便能分组对比观察转基因成分的遗传传递的情况。

  [4] 与试验者有身体关系的人(同居、输血献血,等等)也包括在观察范围之内(转基因成分随体液血液传递的观察)。

  没任何实验就说转基因食品“安全”,那纯属是反科学和反人类的欺骗。反转基因技术泛滥是全球全人类的人道主义行动,不是个别人、个别组织或某政治派别的行动。把反转说成“左派”和“宗教势力”的做法,本质就是试图用文革“四人帮”的方式推销转基因。

  最后要补充的是:中国迫切需要的是学习美国经验和做好补课:

  转基因技术开拓人伯格博士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评价转基因技术;一开始,他就说明,转基因技术可以用来制造发动生物战争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因此,必须按照管制武器技术的立场来管制转基因技术,即:立即停止所有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开发或推广;用至少10年时间、从生物国防角度做好危害风险调查研究,国家具备了防治以转基因技术为武器的生物战争和恐怖袭击的国防能力和应对措施,再说其它事情。美国就是这么做的,中国需要把这功课补上。

  上述网友的建议不无道理,但进行人体的三代实验还是有些难度,可将其设为长期目标,逐渐实施之。受网友启发,笔者的建议重新整理如下:

  第一,对于转基因问题,科学的态度应当是抓紧启动由独立第三方进行的转基因生态环境安全与健康安全的科学实验,为保证科研数据的严谨性,应当全国不同种植地区进行种植和养殖实验,同时进行营养成分与元素成分的分析。

  第二,对于转基因的坚定分子(专家、媒体记者、打假斗士、转基因商业公司、坚信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实质等同原则的所有人士),需要启动由他们带头并由全国人民监督的试吃实验,试吃不能是品尝一两次,而是将那些转基因专家声称无害的转基因谷物、油料、蔬菜、鱼、肉、水果等集中试吃,转基因成分至少在70%以上(有人称美国人吃的食品中70%是转基因的,就用这个比例;目前进行的转基因作物和动物近百种,营养方面是全面的,他们几乎都声称无害),一日三餐必须以转基因食物为主,至少连续三代以上,可分阶段公布试吃结果。

  第三,试验必须包括他们的未婚子女,以便观察遗传(他们自己可能已经不再生育)。那些未婚子女的结婚对象必须包括同食转基因的和不吃转基因的、也包括那些子女的子女,以便能分组对比观察转基因成分的遗传传递的情况。

  第四,与试验者有身体关系的人(同居、输血献血,等等)也包括在观察范围之内(转基因成分随体液血液传递的观察)。

  第五,在生态环境实验方面,所测定的重要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农药用量、农药残留、除草剂含量、残留与用量、土壤理化性质等等。

  在独立第三方科学实验出现阶段结果之前,建议军方启动反恐和生物国防预案,像美国政府那样,开发可用来检测食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技术,从源头防控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可能风险,从民族安全高度上打赢这场可能诱发的生物战争。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638529.html



//www.pegstown.com/wzzx/llyd/st/2013-05-02/18981.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