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北门外桃花垠。1992年1月16日落成。邓小平题写馆名,江泽民、李鹏、李先念、杨尚昆等同志为纪念馆题词。周恩来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
建筑简介
淮安
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
淮安区东北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整个建筑造型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建筑特色,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总理的心愿。
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在纪念馆的北侧还建有
周恩来遗物陈列馆。专为纪念周恩来同志的丰功伟绩而建,供广大的周恩来先生崇拜者拜祭。希望周恩来这座时代丰碑,能够激励
中国的青年人,不断的奋发进取,为中华之崛起而奋起读书。[1]
周恩来纪念馆是为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是一座展现周恩来一代伟人风采的巍巍丰碑。
周恩来纪念馆
2012年元月最新照片
景区概况
周恩来纪念馆四面环水,清波荡漾,总建筑
面积3265
平方米。由主馆和辅馆两部分组成。主馆底部基台呈方梯形,而馆体呈八棱柱体,在庄严中具有动感,喻示周恩来数次在我党我军生死存亡关头所起的扭转乾坤的作用;基台周围由四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撑起锥形大屋顶,寓意他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四个现代化的
千秋大业。与主馆相呼应的辅馆呈“人”字形展开,标志着周恩来伟大崇高的人格,并含蓄地表达了周恩来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周恩来纪念馆[1]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与淮安外国语中学相连。整个馆区由两组气势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所组成。馆区总面积35万
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纪念馆南北800米长的
中轴线上,依次有瞻仰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等
纪念性建筑。[1]
此外,还有
岚山诗碑、海棠林、海棠路、樱花路、
五龙亭、怀恩亭、西厅观鱼等景点。周恩来纪念馆馆区平面图呈等腰梯形,俯瞰全景,纪念岛和三个人工湖构成汉字忠字形。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教授
齐康总设计。设计曾获国家设计大奖,工程质量获国家建筑最高奖——特别
鲁班奖。
周恩来铜像
主馆分为三层,一层展厅共分八个部分,通过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和珍贵的
文物图片以及5台电视显示屏,展现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二层瞻仰厅置放着周恩来坐像。这尊
汉白玉塑像高3.2
米,基座高1.5米,展现的是周恩来总理手握长卷,微笑凝视着前方的伟人形象。
纪念馆正面隔湖望去,南面是观景台,它由廊厅和两座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象征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从这里乘游艇,可直达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纪念馆
所获荣誉
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崇高威望,独具特色的纪念性建筑,丰富的馆藏文物,优美的馆区环境,规范的管理服务,使周恩来纪念馆成为周恩来故乡淮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成为
江苏省和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旅游胜地。开馆以来,周恩来纪念馆每年接待中外观众近100万人次,免费和优惠接待青少年学生团体和军人50万人次,1995年被国家
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优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被中宣部确定并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9年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单位;2000年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
人物生平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
军事家和
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原藉
浙江
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1922年和赵世炎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3年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
1924年秋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
1931年12月,离开
上海到
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
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1936年12月
张学良和杨虎成发动武力拘禁蒋介石的“
西安事变”后,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
1946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
外交部长;
1949~1952年他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他领导了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4年他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组织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
1961~1965年为纠正“大跃进”带来的失误,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他和
刘少奇、
邓小平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2年他被诊断出患有
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
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国共产党重新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鼓舞了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1]
[3]
人物故居
北京故居
西花厅周恩来故居,位于北京中南海北区。现址南北长约280米,东西宽约60米,是个长方形的四进庭
北京周恩来故居
院。水榭
南大门为前院,即一进院,主要是一些服务设施。二进院前面有水榭,三面临水,夏季池中开着朵朵
莲花;水榭东北侧是不染亭,亭榭之间以短廊相接。院内植有花草翠竹和苍郁松柏。沿林荫道往前,是二进院的正房和耳房,建在青砖砌筑的台基上,正房廊檐悬挂有“西花厅”匾额。西花厅中间的屋子是会客厅(前厅)。三进院内种有四季花木,栽有桃树、
梨树,其中最多的是周恩来喜爱的海棠。院子中间的正房是会客厅(后厅);东耳房第一、二间是周恩来和
邓颖超的寝室,紧靠寝室的屋子是邓颖超办公室;西耳房是周恩来办公室。四进院是辅助设施。
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十分简朴,北墙正中陈列着
毛泽东的古铜色半身塑像,靠东西两面墙立着四个书柜,三张方桌拼接的长形会议桌占了办公室的一大部分。会议桌上放着
解放军用击落敌机残骸制成的笔筒、笔架、墨盒,这是战士们送给周恩来的。办公桌上的文具盒是工人用五合板做的,批改文件需用的铅笔分别装在一个玻璃杯和用橡皮膏粘合的破笔筒里,办公桌右侧茶几上放着三部电话机。办公室原来没有沙发,现有的这个单人沙发,是周恩来生病后,毛泽东派人送来的特制沙发。
从1949年11月搬进西花厅,直到病重住院,周总理一直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江苏故居
周恩来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隅的驸马巷内。
陈运和诗称“清末 是这普普通通的住宅小院 骤然睁开一双普普通通的浓眉大眼”、“暴风雨里 附马巷也同样在成长 开始独具长征路 长安街的强悍”。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1
周恩来故居
984年12月11日,
邓小平题写“周恩来同志故居”匾额。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个院落东侧的一间房子里。故居大门向北有三间面向西的房屋,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由读书房间向西跨过一道方形腰门,是他父母居住的三间朝南房屋。他的过继母陈氏、乳母蒋江氏居住在“
蝴蝶厅”。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周恩来生前一直反对整修故居,曾多次叮咛赴京的中共淮安县委负责人:“要把我住过的房子拆掉”。他逝世后,中共淮安县委根据淮安人民深切思念的愿望,并经有关方面批准,这才对故居进行了初步维修,并基本保持原貌。
周恩来故居共32间房,占地约1187平方米。故居院内辟有周恩来生平史料展览室,陈列分五个专题:周恩来童年;周恩来家世;周恩来与故乡;瞻仰故居缅怀总理;书画寄深情。三个展室共展出有关周恩来的资料、照片、文物、书画等一百多件。
绍兴祖居
周恩来祖居,位于浙江省
绍兴市劳动路50号。1984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12月21日,
陈云题写“周恩来祖居”匾额。
周恩来祖居
祖居为朝南的砖瓦平房,外观古朴庄严,共三进,每进三间房。两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天井两侧有小廊对拱。第一进中间为台
斗门,左右为耳房。第二进为大厅。第三进原为楼房,倒塌后,改建平房。相传周恩来的祖辈中有一对夫妇寿至百岁,故又称百岁堂。
周恩来曾于1939年3月29日至31日回归祖居,在这里接待过亲友和各界人士,发表抗日演说,召开工人座谈会,并给
爱国人士和亲友书写了多幅题词,指出光明前途,号召团结抗日,鼓励青年学习,极大地鼓舞了故乡人民的抗日救国热忱,并填写了周氏宗谱。
祖居重点介绍周恩来1939年春来乡推动抗日救国的事迹。陈列的展品有当年会见
绍兴各界人士时用过的六角木桌和书写过题词的长方形书桌,还有续写的周氏宗谱等文物。[4]
现状
如今,周恩来纪念馆已经免费对外开放,吸引了更多海内外游客的到来,瞻仰伟人的风采.。
周恩来纪念馆开放以来接待了胡锦涛、
温家宝、贾庆林、
李鹏、习近平、
贺国强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
现如今,每到清明的时候,淮安的每所学校都会去周恩来纪念馆来瞻仰我们这位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他当时那种胸怀和精神,能让世界上每个国家对我们的总理有着敬佩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