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张桂梅PK清华教授:魔鬼教育和静待花开,你会选哪一种?

作者:学霸播播 来源:今日头条

张桂梅PK清华教授:魔鬼教育和静待花开,你会选哪一种?

学霸播播

张桂梅校长说:

“我们必须拼了,要不停刷题,要死记硬背,要用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

清华副教授刘瑜说:

“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

听完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你是否也会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究竟是该逼孩子一把?还是静待花开?

如果说张桂梅校长是给学生们上紧了螺丝,那刘瑜教授就是给学生以及家长松绑。

01

前阵子,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做了一场关于教育的演讲——《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

演讲中,有一句金句:

我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的成为一个“普通人”。

当自媒体把原本生硬且充满学术气息的标题,改为这段金句时,刘瑜教授的演讲,在网络上迅速大火。

可见标题对流量的重要性。

刘瑜教授在演讲中谈到了现代教育的焦虑,她把当前这种教育,形容为一场“军备竞赛”,在这种“军备竞赛”的模式下,所有人疲惫不堪。

为此,她举了一个例子:

你的孩子10点睡,我的孩子11点睡,他的孩子12点睡。你上2个补习班,他上4个补习班,我上8个补习班。

在这无止境的教育军备竞赛,伤害了职业女性;破坏了家庭教育;不利于教育公平。

她告诉大家:

“一个孩子怀着对世界的无限憧憬长大,结果,我们所有的大人合谋起来告诉他:你的前半生存在的目的,就是考试,完全了无生趣啊。”

“在这样的恶性竞争里成长,也很容易长成一个‘空心人’。”

为了让大家跳出来,她甚至自我调侃:

我家孩子以后开个奶茶店就行。如果奶茶店竞争激烈,那就换个煎饼店。

刘瑜教授的演讲,从缓解父母的教育焦虑、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追求个人兴趣、以及建议大家不要恶性竞争上来讲,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竞争,本是一项好事,但当大家开始恶性竞争,竞争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所以,她的一些观念,我是非常认同的。

但演讲中,她对“追求成功”的看法,一度让我陷入矛盾甚至撕裂之中。

这是她在演讲中的原话:

“每个人的价值排序不同,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用舒适、用从容、用轻松去交换成功。而追求舒适、从容、轻松也未必是什么罪过。如果一个人选择自在,放弃成功,这也未必是坏事。”

“其实,懒汉对社会也有很大贡献,福利实际上是对这份贡献的嘉奖。懒汉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呢?一句话,他们大大降低了社会竞争的烈度。”

“所以,在一个高度竞争性时代,社会需要懒汉、社会感谢懒汉。他们牺牲了自己,把无数人从崩溃的边缘挽救了回来。”

看了上面的几句话,你的内心是什么感受。

也许一个人“不追求成功”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他有对自己人生选择的权利。

但是公开“支持选择自在、放弃成功”“直言懒汉对社会的贡献——降低竞争力”......

这种鼓励,与“捧杀”有何区别。

对于身处社会底层的家庭与孩子,不努力读书,不拼命竞争,要如何走出被牢牢禁锢住的底层命运?

与“何不食肉糜?”又有何区别。

谁不想一边轻轻松松,又一边衣食无忧。

面对刘瑜教授的:“我的孩子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储殷教授提出反驳:

“一个清华大学教授的孩子能是普通人吗?”

“你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即便你哪怕不好好学习,最后混混退学了,至少也是个高晓松。”

“有的时候,不要相信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灵鸡汤。他们劝你看开,不是真的让你看开,是让你认命!”

储殷教授言辞犀利,却是站在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立场。

刘瑜教授的话,道理本身都对,但不适用大部分普通的中国家庭。

02

拼命读书,对于底层的孩子有多重要?

拿命教书的张桂梅校长最有发言权:“读书对我们这群孩子来说,100%重要!”

贫困山区,这里的女孩没有人生的选择权。

因为重男轻女,她们很少能接受一套完整的教育,当女孩到了十几岁,往往会面临两种选择:

一种是匆匆嫁人,从此困在大山一辈子;

一种是被迫辍学,早早的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家中唯一能支持上学的资源都留给男孩,因为他们的父母觉得女孩读书、聪明是没用的。

这里的女性一代代都活在恶循环之中,没有选择,无法挣脱,有些女孩不到14岁就生了两个孩子,有的被丈夫家暴、辱骂、欺负......却依然没有选择离开的权利。

为了改变这些女孩的命运,为了把这些从未见过外面世界的女孩从大山和泥沼中拉出来。

张桂梅“发了疯”的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12年的时间,她扎根大山,把一个个女孩从他们父母的手中夺了回来。

媒体记者采访时,张桂梅历数这里的教学常态:

张桂梅每天拿着小喇叭,像“周扒皮”一样催促着这群学生。

学生们凌晨5点半起床晨读,晚上1220分结束自习睡觉,她把时间压榨到了极致,吃饭、出操、上厕所,都要求快、快、快。

为了把大山的孩子们逼进大学,张桂梅采用死读苦读、题海战术,老师们拼命,学生也拼命。

有时候,张桂梅看到孩子们埋头刷题,非常难过。

她说:

“人家说刷题对孩子们不好,可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

读书改变命运,不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

对于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背负着几代人的希望,想要摆脱祖祖辈辈的贫穷和愚昧,他们不能松弛,不能偷懒。

必须死磕,必须拼命、必须放弃轻松与舒适,用尽他们的全身的力气,朝着那个叫高考和名校的龙门,用劲一蹬,奋力一跃。

张桂梅的方法也许偏执,但这确是底层唯一的希望,他们必须深信不疑,必须坚持下去。

当然,她的这份偏执,也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12年间,1800多名大山女孩考进了大学,更创造了82%的本科上线率。

记者曾问张桂梅:

“你为这些女孩付出了什么?”

63岁的她回答:“整个生命。”

03

回顾清华教授刘瑜的演讲,她与张桂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

一个是精英家庭的静待花开,一个是底层的焦虑坚持;

一个身立高楼大厦,一个在大山深处;

一个试图安抚人心,一个与命运拼命抗争。

偏执的人之所以偏执,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多的选择;而随和的人为什么随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拥有了更多。

不知道,你小学有没有学过一篇课文叫《小马过河》,讲的是小马被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他向老牛询问,这条河他能蹚过去吗?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但正当它准备蹚过去时,松鼠拦住了它:“别过河,你会淹死的!”

“水深得很,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你觉得是松鼠说的对,还是老牛说的对?

试想一下,如果松鼠把老牛说的话,当成真理去过河,那就是自取灭亡;如果老牛把松鼠的话,当成真理不敢过河,那就是会成为一则笑话。

两者的话都对,却并不适合彼此。

教育也是一样,一种教育理念,并不代表适合每一个孩子。学会找准定位,未来的路才有机会百花齐放。

但我还是希望孩子们别浪费现在最好的时光,该去争取的时候,别松懈、别偷懒、别找理由。

你可以选择心态上的“随遇而安”,但请不要让你的行动“随遇而安”。

结尾,让我们重温华坪女子高中的铿锵誓词: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www.pegstown.com/wzzx/llyd/jy/2020-12-21/6672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