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从耶鲁录取香港罗某,谈我们高校的立德树人…

作者:湘 君 来源:热门聚焦

从耶鲁录取香港罗某,谈我们高校的立德树人…

耶.jpg

8月14日,香港青年肇事者代表罗冠聪更新了一条“朋友圈”,称自己马上要去美国耶鲁大学进修。消息一出便众声哗然。大陆和香港正常的网友们都会想:呵呵,你小子真够行的,忽悠众废青们在罢课,自己却知道要去耶鲁读书。

“朋友圈”一晒,不仅罗某的虚飘、丑陋行径昭然若揭,更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大学的某种本质——这些表面上光鲜亮丽、门槛甚高的世界高等学府,实际上充当的是华尔街的马前卒角色,随时为帝国主义利益服务。这不,越是我们觉得港独、叛国、三观错、危害大的青年,便越是为其所倚重,巴不得捧为才俊。为什么录取他?人家美国看重的就是罗同学的三观,呵呵。

回想起二十年前风靡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时,刘亦婷被哈佛等名校录取引发的轰动,反映了国人在特定阶段对海外高等学府的无比崇拜。那是一个狂热的年代,越是稀缺的事物便越引发追寻。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尤其是当罗冠聪事件中,耶鲁大学跟着显露出其政治底色,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到,外国名校也并不意味着什么。

哪怕不是指罗冠聪这一类极端的青年,对于普通青年,走入外国名校,也仅仅是人生的一个起点。打破唯名校论、唯学历论的观念,我们重新开始审视对人才的评价标准。香港废青闹事,或许应让更多的大陆朋友们认识到:三观不正,人生全废。

再来看我们自己的高等教育,虽然当然不会存在香港这样的问题。然而,三观的培养,品质的砥砺,却又何其重要、何其紧迫。

在普通的本科高校,流行文化对大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冲击。娱乐明星、网络上庸俗的段子,第一时间在高校弥漫。一位男生告诉笔者,同学们都打扮成韩国小鲜肉的形象,自己不那么打扮,都觉得难以合群,所以只好去染了头发,定期敷面膜。谁说一句“同志”,大家便会哈哈大笑,认为是他在说同性恋关系。想来,这个曾让无数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之流血流汗、倍感激动亲切的称谓,竟变成了一种笑料和禁区。因为资源的缺失,身边同学的荒废,负能量太多,导致自己也放任自流、内心自卑,在学习上得过且过,找工作欠缺勇气,这样的青年比比皆是。生活习惯不健康,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读的书欠缺质量,学的东西脱离实际,让大学变得空洞。

而重点高校,尤其是顶尖高校,则又是另一种景象。集中表现为功利主义盛行。同学们勤奋、刻苦,刷夜、泡图书馆,为了奖学金、为了保研、为了出国交流、为了高薪的工作。成功校友的召唤,让“读过此高校,可为人上人”的欲念愈发刺激着每一位普通同学。赚大钱、当大官、扬大名者,受到无限的崇拜。功利到不愿意关心弱势群体,忙碌到没有时间回家过年,聪明到能够揣测老师的阅卷心理和命题趋势,能干到能够把每一次短期实践包装成简历上有分量的一句话,敏锐到能够把有限的资源转化为创业的素材……但总归让人感觉,身上缺了点人情味,缺了点接地气的东西。厚重的,担当的,温情的东西似乎少了些,强势的、金钱化的、短视的、洋气的东西似乎占了上峰。这也不能说是哪个学生的错,是整个高校的导向造成的。学哥学姐这样,校方也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年轻的学生便自然跟着这样。

一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尚显得单纯幼稚,到了硕士阶段,同学之间弥漫着的,则往往是一种江湖气息、圈子文化。酒喝得多了,夜熬得深了,大家看重圈子、门派,有的同学知道去搞关系、逢迎导师,有的一下子变得很社会化。个别开始拉帮结派,对踏入社会的焦虑,让学习往往不再是硕士阶段的重点,而成为文凭的副产品。团委、学生会、研会,包括党员名单中,虽然也有一些正直的同学,但一些充斥着的油滑、投机分子,让整个风气显得不够纯粹。说谎、玩花样、耍手段的能人多了起来。混官场的和不混官场的同学显现出了分水岭。

所幸的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到,爱国和奋斗依然是广大青年的底色。然而,面对未知的未来,青年的责任很重,仅仅有底色是不够的。仅仅彰显底色,也难以应对挑战。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重点,这个提法立意深远。不立德,便不足以树人,所学的知识也不知道为何而服务。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何以为徳,本身又显得模糊,这便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教学难度。很多事情,恐怕也又交回给了青年自身,必须通过自学、自救、自我砥砺的方式,完成心灵的成长和能力的锻造。

反观革命和建设年代,因为条件的限制,其实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非常少,但那个阶段可谓是人才辈出。想翻身、爱打抱不平的穷孩子,可以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仅有小学文化的通讯员,可以成长为写出惊世长篇的大作家。仅有中学底子的科学爱好者,可以凭借自学成为某个领域的学术泰斗。村里的戏班子演员,可以成长为人民艺术家。这是为什么呢?不禁想到一句话:德高才必厚。当一个人有了对祖国最深切的热爱,有了对底层老百姓最深切的同情,有了对改变旧世界的迫切渴望的时候,千钧重担压在其身上,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往往也是惊人的。有价值观的人,其求知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加倍的。价值观就有这样神奇的力量。

以此来观今天,虽然我们的教育有着种种不足,但很多技术和资源层面的问题,实际上还是不难于弥补的。最欠缺的,恐怕还是对青年的德的塑造。三观是决定性的,能力和水平却不是,它们是可以改进的。耶鲁大学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把符合其三观的罗同学收入麾下,这绝不是糊涂,而是极致的明白。那么,相较于耶鲁的明白,我们又该明白些什么呢?

这是每一个爱国同胞应该思考的。




//www.pegstown.com/wzzx/llyd/jy/2019-09-19/58773.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