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微信文章《沉睡的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不容!》的探讨,顽石前几日写了《大学生何以“沉睡”如斯》。一直感觉意犹未尽,许多要说的话,那篇文章都没有能表达清楚。因此,今天再写此文,算作是对前文的补充。
大学生风华正茂,本应意气风发、生龙活虎、神采飞扬、积极向上,何以如此垂头丧气、无精打采、萎靡不振、不思进取?如果只是个别人“沉睡”,那就不必大惊小怪,可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微信文章告诉我们,大学生“沉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作为有使命感的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更深层的社会原因。就像一些人经常说的,一口鱼塘死了一条或几条鱼,很可能是鱼的问题;如果死了大量甚至全部的鱼,那一定是鱼的生存环境出了问题。
有朋友将顽石的《大学生何以“沉睡”如斯》发到某论坛,很快就有上千条跟帖,颇有些“应者云集”的意思。顽石前往观察了一下,发现跟帖评论的基本上是大学生,除了看不懂(或者没看)拙文而痛批顽石的个别跟帖,绝大部分跟帖认为“沉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从小学到中学拼命学习,到了大学该放松放松了;其二,大学老师上课普遍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学生。
说实在话,看了那些跟帖,顽石很有些悲哀。不只是因为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感觉到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已经丧失了基本的思考能力。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看问题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看局部,不看全体;只有小我,没有大我。更有甚者,堂堂大学生,有的竟然连“沉睡”是什么意思都不懂,就在那里大喊,我们上课没有那么多人睡觉啊。
跟帖中的观点不能说有多么错误,但肤浅却显而易见,许多大学生都没有找到(或者找不到)自己“沉睡”的真正缘由。从小学到中学拼命学习,就是到大学放纵的理由?老师上课枯燥乏味,就不能自主学习与思考?
顽石以为,导致大学生普遍“沉睡”的真正原因是价值观导向出了问题。
于人,价值观必然呈现个体差异;于社会,价值观日渐朝多元化发展,但不管什么样的价值观,也不管哪个层面的价值观,归纳起来不外乎“为公”、“为私”两个方面。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掀起对“潘晓来信”的大讨论开始,主流意识形态就在逐渐引导青年“为私”,“个性解放”,“雷锋精神过时了”,甚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的论调一时间甚嚣尘上。从那时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类的“为私”价值理念就一直成为家长、老师、学校乃至社会激励莘莘学子求学上进的信条,“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信念让无数家长和孩子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教育市场化更是将“为私”的教育推向了极致。一切向钱看,一切以营利为目的,使得教育本该有的德育功能丧失殆尽。
时至今日,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各个大学几乎都在炫富炫贵,那些升官发财的校友总是被拿来作为教育后辈的典范。某知名高校竟有教授宣称,学生出去赚不到几千万就不要回校认老师。《沉睡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一面对大学生不思进取切齿痛恨,一面却在用年薪30万的L同学作为榜样诱惑青年学子追名逐利。
可是,那些“某二代”、“某三代”的“成功”是因为读书刻苦成绩优秀吗?当“拼爹”成为捷足先登的筹码,当“拼脸”成为一夜成名的常态,当范冰冰日薪上千万,当吴小晖开个没几个人知道的公司,十来年间公司资产就暴增至几万亿……阶层(实质是阶级)日益固化的严酷现实,不仅堵塞了绝大多数底层人的上升通道,也让绝大多数出身弱势群体的学子逐渐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他们慢慢意识到,知识并不能改变命运,再苦读也成不了“人上人”,“黄金屋”、“颜如玉”永远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天鹅肉。当然,出身寒微的也有如《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中标榜的典范L同学,走出校门就能获得30万的年薪。但极个别鲤鱼跃龙门的逆袭例子,完全掩盖不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现实。
深感前途渺茫的年轻人何去何从?在西化舆论的凌厉攻势下,他们完全丧失了本来就不强的抵抗能力,几乎全部缴械投降,得过且过,及时行乐逐渐成为青年世界的时尚和主流。这样的青年学子怎么能不“沉睡”?!早就盛传美国中情局有个对华“十条禁令”,真伪姑且不论,但这十条已成事实恐怕不会有太多争议吧。这里略举几条,请大家看看,是不是一一应验了:
【“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开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
“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少年昏睡,则国昏睡……请一切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同胞深思,该如何改变青年普遍“沉睡”的现状?请肩负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学生反思,该怎样从“沉睡”中觉醒?
顽石在这里和年轻学子分享一个故事:
就读于湖南一师的毛泽东在暑假游学的时候求见宿儒夏默安,老夫子以“绿杨树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为上联相测试,才思敏捷的毛泽东立即对以“春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受到夏老先生激赏。我想,老先生之所以欣喜不已,不只是因为毛泽东的对句精巧谐趣,反诘得体,衔接天衣无缝,更是因为他从对句中看到了一个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为公”就是毛泽东一生不懈的价值追求和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动力,他追寻真理,信仰共产主义,救国救民,让人民当家作主,乃至在取得政权后还要继续革命,都因“为公”所致。
希望青年朋友们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好好思考“为公”、“为私”这个关乎自身也关乎国家民族的大课题,早日从“沉睡”中醒来!尽快和“为私”的价值追求分道扬镳!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莫要辜负了这段激励了几代中国青年的谆谆教诲!
2018.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