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汉字化”是错误的教育方向
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 王码五笔字型发明人
中国文字博物馆专家委员会成员 王永民教授
在近代东西方文化的博弈中,“去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去汉字化”。100多年来,国内一些人士迎合外国学者“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是拼音化”的索绪尔错误理论,推行“汉字落后论”,主张“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使建国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出现了方向性错误。“去汉字化”是我国当前出现“汉字危机”的根本原因。
我算得上是一个职业发明家,有50多项发明。沉默了30年,做自己的学问,任别人去说去骂。可是今天,为了汉字的明天,我要破例啦,要率性地公开论说一番事关“汉字编码”和语文教育方向的“家长里短”——“你们骂我30年了,我骂你一回还不行?”
谢谢主办单位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很恰当的讲台。
一、 “拼音”代替汉字就是“去汉字化”
电脑产生以后,西方和国内一些人士断言:“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是拼音文字的助产士”。电脑只有26个字母键,汉字则成千上万。中国人要保留汉字,就不能用电脑;要使用电脑,就必得放弃汉字。这是信息时代,一度对中华文化生死攸关的严峻挑战。
汉字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必须在汉字与电脑之间架起金桥。在时任河南省副省长罗干同志的支持下,“汉字输入电脑”被列为河南省的重点科研项目。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34岁的我凭着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师出高徒”的学业功底,和在国防科委研究所工作多年的经验,从基础理论入手,苦战了1800个日日夜夜,在南阳抄编分析了12万张卡片,融信息论、人机工程学、软件科学与文字学于一炉,提出了“形码设计三原理”(见《计算机学报》2005年5月第5期),1983年8月28日终于在河南省鉴定通过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技术,每分钟轻松打出生稿100多个汉字,突破了方块汉字难以进入电脑的“瓶颈”,实现了“成千上万的方块字”与“西文原装26个字母键盘”的“无缝接轨”。
著名学者、《英华大字典》主编79岁高龄的郑易里先生在会上激动地宣告:“从今天起,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相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1983年9月27日“光明日报”头版头题加以报道,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联合国总部多次邀请我前往讲学,并全面应用了这一发明成果至今。
此后30年来,党和国家给予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使我愧不敢当。在此,我由衷地感谢一直支持、帮助,包括反对过我的人。被称为“王码五笔字型”的这项发明,陆续获得了中、美、英三国专利和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技术发明奖”。2001年,我国95位院士署名推选出的“建国以来我国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中,第一项是两弹一星,第二项就是汉字印刷技术革命与汉字信息处理及输入技术的重大突破。
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其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中,选列了近100年里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就,属于中国的有5项,包括五笔字型。书中写道(285页):“中国汉字再创辉煌——1983年8月,中国南阳一位名叫王永民的奇人,创造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计算机汉字输入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
中国汉字,出人意料地度过劫难,重铸辉煌。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发明创造,使得古老的汉字畅行于电脑世界,举世震惊,使困扰中华民族百年之久的“汉字落后论”彻底破产,使企图以“拼音”代替汉字的“汉字改革运动”被党中央正式叫停。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4年4月4日到河南视察五笔字型后不久,中央便把“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更名为“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从此,汉字不“改革”了,只有“工作”了。因此,可以说,是“汉字编码”的巨大成功,使“文字改革”被正式叫停。从事“汉字拼音化”的“文改佬”们,此后起劲地打击、诬陷、迫害“五笔字型”,是事出有因的。
但是,国家某教育部门和推行“汉字落后论”的某些“汉字学家”,很不习惯“文改”被中央叫停,竟无视“汉字编码”使“汉字进入电脑”这个多学科交叉难题的极端复杂性,以及取得最终突破的旷世艰辛和伟大意义,屡屡以文字学“单科之偏”和“教师爷”的口气,对我国在汉字输入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就,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冠以莫须有的“罪名”(不“规范”啦,汉字被“拆”得乱七八糟啦,“污染传统文化误人子弟”啦……等等),到处打击、批判科学实用的“形码”汉字输入法,尤其是无端禁止在全国中小学校里教用有中国特色的“形码”输入法,全覆盖地推行旨在“去汉字化”的“拼音代替汉字”输入法,致使我国的青少年对汉字感情淡漠,“留音弃形”、“以音代形”成为思维定势,20年下来酿成了举世公认的“汉字危机”。
在汉字故国,居然是越来越多的人不会写字,提笔忘字,错字满篇!重庆一位求职者的400字应聘书中,居然有24个错字,应聘被拒,在媒体上爆光成为热点……汉字日益“沙漠化”,这难道不是个怪现象?
其实,汉字“拼音化”就是“去汉字化”。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我们国家教育部门的某些负责人,居然是满脑子“汉字落后论”。比如前国家语委的一位主要领导人,1995年10月3日就在全委大会上说:“我们的基本设想是:实现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的‘一语双文’的制度。”
什么是“一语双文”啊?就是“能写汉字的写汉字,不能写的就写拼音”!居然还要成为“制度”!照这样,汉字与拼音混杂,还是中国字吗?这不正是西方势力要对汉字进行的“和平演变”吗?不正是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人对中国汉字的蓄意谋杀吗?汉字如果“拼音化”了,中华国学典籍怎么传承?中华文化的血脉怎么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何以百花盛开?
两千多年来,大一统中华祖国的稳定和存续,靠的是什么?是“字母”吗?是南腔北调的“语音”吗?都不是!靠的是集“形、音、义”为一体的方块汉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血脉之根,是华夏文明的“长寿基因”,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理图腾。《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定,我们国家法定的文字是汉字!“拼音”从来都不是“文字”,更不是有法定地位的“文字”,“拼音”永远无法代替汉字。汉字如若被代替了,中华文化必将大厦倾倒!
二、 汉字的春天来了
然而,我国教育系统的“去汉字化人士”和某些“汉字权威”,对于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文化传承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伟大作用的汉字,从来都很反感,他们从没写过一篇讴歌赞美汉字的文章!直到2004年,还有一位大师级“权威”在一本书的《序言》中写道:“汉字是一种低效率的文字……依旧是文化发展的包袱。”显然,“包袱”就是“落后”,当然应当甩掉!这位有很大影响力的“大师”认为,中国的文化要发展,必须“去汉字化”改用字母,26个字母是一万个汉字无法相比的。
这些“大师”或“权威”,用汉字写了一辈子骂汉字的文章,在大学里靠教“汉语汉字”吃饭,折腾出“汉字危机”还幸灾乐祸,岂非咄咄怪事?
其实早在1956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面对炒得很热的“去汉字化”错误思潮就说过;“汉语拼音是给汉字作注音用的,拼音不能代替汉字”。
众所周知,为英文注音的是“音标”,“音标”不能代替英文;谁见过,英美人士用“音标”写文章?“汉语拼音”作为汉字的“音标”,虽然在推广普通话和帮助认识汉字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怎么能够宾主易位、拿“音标”当汉字呢?
看看以下例子,不但能确信“拼音”根本不能代替汉字,还可以从中知道,倡导“用拼音代替汉字”是多么的可怕!是多么的无知!
在《国家标准GB18030大字符集》的27533个汉字中,读Li音的字有246个(以下仅仅是其中的30个):
里 离 李 礼 吏 狸 蠡 莉 梨 鲤 莅 刕 霾 厤 娌
砾 骊 巁 傈 鬲 澧 猁 篥 蜊 嫠 蛎 戾 痢 捩 秝
读Yi音的字有326个(以下仅仅是其中的30个):
衣 医 一 义 意 夷 易 矣 艺 姨 邑 肄 癔 佾 辥
弋 黟 殪 裔 圯 陁 熠 殪 呓 渫 圯 劓 咿 舣 陁
请看!一个“音”只有两个字母,到底能“代表”哪个字啊?实际上,326个读Li音的字和246个读Li音的字,考察其构成和字据,每个字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就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基因”。而两个字母Li或Yi,能有什么“故事”?能有什么“文化”底蕴?用Li和Yi来代表246+326=572个汉字,要丢掉多少中国特色的文化营养?再者,如采用“拼音”输入,要翻多少“页”才能找到你要的那个字?翻来翻去,改来改去,少慢差错,我国汉字信息处理还讲不讲效率?
习近平主席说:“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在“去汉字化”导致“汉字危机”的今天,这一重要指示,势将挽救汉字的命运。我们欢呼:汉字的春天来了!
央视播出的“汉字听写”节目,大受欢迎,收视爆增。这说明全社会重视汉字了,人们终于敢于公开说汉字的好话了,这当然是件好事。可是此前多少年来,并非如此。
在中国“懂汉字”,垄断“汉字”“发言权”的人,是一个稳定的师徒相传的“圈圈儿”。只要有人颂扬汉字,准有“圈圈儿”里的老少“权威”站出来联名批判,说你是“外行”,说你根本不懂得“文字发展规律”。似乎在中国,只有骂汉字才是时尚!怪哉!悲哉!痛哉!在伟大的汉字宗主国,居然不让说汉字好,这难道正常吗?
然而,仅仅靠“听写汉字”是不能避免“汉字危机”的,汉字的春天还会很远。因为,信息时代的“文字工具”主要是电脑,人们的“工作方式”主要是“打键”。
“打键”输入汉字,可以按“音”打了再找,也可以按“形”照打即得。按“字音”打字,没有唯一性,实际上是“选字法”,且不说效率很低与西文不能比,单说,其“输入”与汉字的“字形”是两张皮,必然渐行渐远;只有按“字形”打字,才不会忘记汉字,有唯一性,最有效率,这是常识所及的“中国特色”。
可以肯定,要避免“汉字危机”,就必须将按“字形”输入汉字的方法,纳入全国的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之中。让学生们在认识汉字的同时,就轻易地掌握按“字形”打字的方法,“打字”几乎就等同于写字,且速度决不亚于甚至超过对应的西文。学一阵子,用一辈子,拿出学英文千分之一的课时,就足够了。
你输入了“土口土口”,就会出来一个“喆”,这个字你可以不认识读不准,但绝对能写出来,还会“提笔忘字”吗?这样一来,青少年们自然就不会忘掉汉字的“字形”了,从而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汉字危机”。“汉字编码”使“去汉字化”不能实现,计算机变不成拼音文字的“助产士”。这也正是国家语委某些领导人,多年来使劲宣传“编码就证明汉字落后”,到处讲话反对诋毁“汉字编码”的根本原因。
只有“形码”才能救汉字,这是历史的科学结论。随便调查就不难知道,凡是用“形码”打字的人,很少很少有人“提笔忘字”。如果我国的教育系统继续“唯一地”推行“拼音”输入,让“输入”与“字形”不挂钩,这实际上就是助力推行“去汉字化”,汉字的“危机”必然日益严重。
我们欢呼汉字的春天,希望春天早日到来,就必须严防“拼音”代替汉字,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去汉字化”,就必须大力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依照汉字的“字形”输入汉字的科学实用的“形码”输入法(并不见得是张码、李码、刘码哪个码!)。
这是30年来我们汉字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结论。
三、 教育部门导演的“认知码”为什么彻底崩盘
“形码”是幸运的,光荣的!历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爱和支持。但是,“形码”也是不幸的,是悲哀的。有一个重要的事件必须提及。我国的教育部门并非对于“形码”输入法的至关重要性“不管不问”或者“麻木无知”。早在1994年前后,为了抵制,为了取代“不规范的、祸害汉字”的五笔字型,国家教育部门就发起并支持一个叫“认知码”的科研项目,纳入了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获得了大批资金。
在全世界试图攻克“汉字输入”难关的“万码奔腾”之中,这是我国教育部门官方的“亲儿子”,也是唯一由国家教育系统的“汉字权威”们发起、由国家863项目投资的,雄心勃勃要“造福子孙后代,使汉字传承千秋”的“意义极为重大的国家级重大项目”,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官方舆论,无不全力支持。
只可惜,该项目的领导和“汉字权威”,把全世界成千上万“智者专家”研究几十年仍然一筹莫展的“汉字输入”这件事,想象得太天真太简单了。他们不研究也不记取上千种“汉字编码”失败的经验教训,想当然地把举世称难,涉及多学科的“汉字输入”大难题,完完全全地当作是单一的、纯粹的“语言文字学”的问题,既不研究“键盘设计”,也不计算“手指负担”,更不知道必须用“数学模型”才能使得“信息爆炸”式的编码组合和“键位布局”达到“多目标统一”。
自认“最有发言权”的某“汉字权威”,优选出“组成汉字”的600多个“标准部件”(后来又攫升为“国家标准”),“天女散花般”地按“读音”把它们“安放”在比26个字母键还要多7个键的33个键位上(平均一个键18个“部件”);领导相信“权力”可以代替科学,“权威”自信“汉字之专”可以代替多学科交叉,“奋斗”两年,终于“攻关”出了一个号称“技压万码”流芳后世的“认知码”。
国家这个863攻关小组,花了大量科研经费,诞生了一个真正“国”字头的“码”,当然要好好鉴定、大力宣传。于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牵头,请出更多的专家权威,隆重“高调”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前景广阔”之后,便层层发出“红头文件,公布各类软件的价目表(有个软件是1980元),开始在全国的中小学校里推广,准备实现“产业化”了。
经验表明:权力和金钱可以推动或阻碍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但终究不能代替科学和技术。这个由“权力+金钱+汉字学家”共同打造的、国家教育部门嫡出的“官码”,一经试用,便因“记忆量大得空前、重码字多得空前、规则超级复杂、四排键无法盲打”等等致命缺陷,在全国400多所中小学校里怨声载道,受到全面抵制,业界一片愕然,网上一片哗然,恶评如潮。名燥一时的“认知码”很快便彻底崩盘!
动静是巨大的,代价是惊人的,影响是极坏的。砸进去纳税人的巨额银两,除换来了一纸“世界领先水平”的“鉴定证书”外,统统付之东流,至今无人“巡视”,无人“问责”。
实际上,国家教育部门也是多少有些被“冤枉”的。他们是被一帮痴心“去汉字化”却根本不懂编码科学的所谓“权威”给“忽悠”了!可以说,“认知码”是“汉字权威”瞎指挥、攻关小组闭门造车的产物。
例如,坐阵的某“汉字权威”说,为维护汉字传统,要将600个“标准部件”申报为“国家标准”!领导就只好批准。某“汉字权威”进而荒唐地规定:不管什么人,只要设计汉字输入法,600个近乎神圣的“部件”,一律“不准拆”!“中”不准拆成“口丨”,“串”不准拆成“口口丨”,“本”不准拆成“木一”,“申”不准拆成“曰丨”,“同”不准拆成“冂一口”,其它更多的如“司、周、内、兵、夷、事、重、里、囊……”等等,只要被钦定进入这“600个标准部件”的圈子里,不管个头大小和笔画多少,更不管打字时有多大用途,像“囊”,也都必须得“原模原样”地放到标准键盘的键位上!对此,一头雾水的教育部门相关领导,也只好悉听尊便,发文推行!
天啊!请问教育口的领导和大小“汉字权威”,你们自己能记得住33个键上那600个“标准部件”吗?在“认知码”研究中“挂帅”的知名某“权威”也不去想一想:如果你选了600个部件,谁都能“并不难”地把它们放在键盘上“打字”,那岂不等于说:我们的老祖先在造字的时候,早就为计算机“做好准备”了吗?
另外一层,如果研究一个真正科学实用的“形码”非常简单容易,那么全世界研究了许多年未能成功的无数工程技术专家教授,难道都是“吃干饭”的吗?
越是无知越胆大!教育部门某些“汉字教授”,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竟然说把500个部件“放进去不难”!硬是要“啃”科技领域世界上顶尖的“硬骨头”——“认知码”失败的技术性原因便在于此。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绝大部分汉字,都是由基本“部件”像积木那样搭建起来的。在汉字编码理论中,为了便于学习使用,这些“部件”当然不能太多!硬性规定600多个部件“神圣”不可拆,任何“形码”必死无疑!这正像要把物质拆成分子,再将分子拆成100多个原子一样,“拆”是必须的!这是汉字经过编码“曲线进入电脑”的必由之路和基本原理。
没想到,忠实贯彻“不准拆”原则的教育部门嫡出的“认知码”,吃了自酿的苦酒,幼年夭折,比哪个“码”都死得快。而那个被诬为“把汉字拆得乱七八遭”、倍受“汉字权威”们睥睨的“草根码”,谢天谢地,反倒是熬过了“而立”之年,在联合国、东南亚等世界各地活得很好。只有在中国,始终背着“不规范”被“一票否决”的黑锅,屈辱地活着!看样子,还能够活很久,仁者寿嘛,相信还能活到汉字的春天!因为至今,全世界还没有一个比它基因更好的“码”。
四、 学校里只教“拼音”打字,禁学“形码”无异于谋杀汉字
我国教育部门官方亲生的“认知码”的闹剧谢幕之后,那些被教育部门和“汉字权威”们骂得狗血淋头的民间“草根编码”(其实,比如“五笔字型”并非“草根”,其“出身”原本也是河南省科委官方的重点项目),只因为1983年出生太早,未能采用“国家标准”的600多个“规范部件,还不顾“污染”汉字,径直把“串”拆成了“口口丨,把“同”拆成了“冂一口”,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和“汉字权威”们便定下了“乱拆字”、“污染汉字”等等罪名,扣上“不规范”、“违反国家标准”等等帽子,被“一票否决”!这岂不是要让早已被全世界公认通用的科学“形码”为“认知码”陪葬?
实际上,有哪个“码”没有“拆字”啊?连《部件规范》起草人手把手研制的“认知码”,不也是随意把字“拆”得一踏糊涂嘛?在“计算机与汉字结合”的这个“关乎汉字的前途命运”的交叉学科里,为了输入计算机,为了有高效率,汉字多少受点“委屈”又算什么?总比被废弃强吧?台湾的“仓颉码”把字拆得惨不忍睹,一直使用到今天,你见到台湾的汉字被“污染”了吗?何况“编码”根本没有“拆”字!只是“点个卯,编个码”,谁真的把汉字“拆解”开了啊?谁误导你写字了?到底谁是外行!
可是,教育部门的《部件规范》一出台,便百鸟哑音,万码失蹄,艰难挣扎的民间“形码”统统被“一网打尽”,就好像被打成“地富反坏右”了一样抬不起头来!而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的“拼音代替汉字”,顺风顺水,恰逢其时。这不正是“去汉字化”人士的梦想吗?汉字危机由此开始!
至此,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的重大科技成就,曾经由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发过“红头文件”在全国、全军正式推广,被微软、IBM、苹果等购买了专利使用权、包括联合国总部与“中南海”都在应用的“五笔字型”输入法——1984年被新华社誉为“中国文化史上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那个“码”,也不能幸免,照样也被教育部门冠以“不规范”、“污染汉字”的罪名“斩立决”!
至此,被誉为“挽救汉字命运”的科学形码,被赶出了校门。特别是原来“为便于学生就业,不得不教这个码”的全国数以千计的职业技术学校,也不再为“码”开课,学校里只剩下“拼音”独大。
扼杀“形码”,便为“去汉字化”大开了方便之门,拼音代替汉字“蔚然成风”,汉字危机不可避免、
人类发明史上,几乎每一件大发明一开始总是要挨骂的,都是“不规范”的、没有“标准”的,符合“规范”,那不叫发明。“在骂声中成长”,对于发明家来说,习惯了。想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问世之时,欧洲的大牌科学家还专门成立了“反相对论公司”。王码也好,五笔字型也好,被骂了30年,磨难了30年,却成长了30年。
其实,姓“王”也不好。为了汉字,为了科学,“王码”天天准备着从“王位”上撤下来,只可叹,至今都还没有一个挑战者。“认知码”不是来了吗?原本是扮演一个“挑战者”而来的,来头很大,可惜根本没有交手,就自己死了!死得怪怪的,发人深省。
事实证明,“得人心者得天下”。我国教育部门在“汉字”问题上,从指导思想到学术研究,始终是沿着“去汉字化”方向前行的。尤其是在异常复杂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囿于学科偏见和技术无知,国家教育部门居然任意制订“标准”,居然罗织罪名打击科技创新,扼杀发明创造,居然以“不符合规范”为由,禁止推广久经实践检验又深得国内好评的科学高效的汉字输入法,致使我国的文字处理技术的应用遭受了重大打击,用“拼音”不用“形码”,使我国文字处理的工作效率大为降低,每年付出的经济代价有没有几千亿?致使我国的语文教学偏离了正确方向,走入了“去汉字化”的轨道,导致发生了“汉字危机”。
谁赐给我国教育部门仅凭“一科之偏”就可以“一票否决”某个科学“形码”的权力?教育部门的一个“文件”,凭什么可以否定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早年就在全国全军大力推广“五笔字型”的“文件”?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的国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然而,“汉字危机”的始作俑者即“去汉字化”人士,却矢口否认汉字出现了“危机”。原在国家教育部门任职的某官员甚至发表文章公然掩饰危机胡说八道:“只有当一个民族消亡的时候,文字才会出现危机”。天知道这是何家“高论”?人们只听说过“灭种先灭文”,有谁听说过“灭文先灭种”?此君有些太敏感了吧?
“去汉字化”人士,还故意转移视线混淆视听,把当前的“汉字危机”归罪于计算机,这是欲盖弥彰。因为“汉字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计算机本身及其应用,而是教育部门里长期“去汉字化”的指导思想作怪,是“去汉字化”人士坚持“用拼音全面代替汉字”造成的,是教育部门学术腐败打击迫害科技创新禁止推广“形码”造成的。
打击排挤科学“形码”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推广应用,不仅仅是误国害民的科学无知,实际上是在谋杀汉字。
五、 要高度警觉“去汉字化”的灾难性后果
爱汉字就是爱中华文化。当前的“汉字危机”,关乎汉字的生死存亡,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眼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都能得到本国国民的普遍尊重和由衷热爱,因为这是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自信,国家的核心利益所系。唯独在我们中国的教育部门和学校里面,汉字时时遭到本国使用者的挖苦、矮化否定和扼杀。人们奇怪,一批骨子里根本不爱汉字的人,有什么资格“为人师表”在大学里“教授汉语汉字”呢?靠这些“去汉字化”薪火相传的大小“权威”,能够教出“热爱母语文字,热爱祖国文化”、充满民族自信和爱国激情的年轻一代吗?
“汉字落后论”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其影响广泛而深远。我国的语文教学对汉字的“基本态度”从来都没正确过。“去汉字化”的大方向错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系统受西方价值观和文化思潮的侵蚀影响和牵制太过深重,越来越多地给中华传统文化灌注负能量。“汉字落后论——去汉字化”,以及教育界在“汉字编码”研究应用中极为典型的学术腐败,是我国当前社会“汉字沙漠化”、乱相丛生、信仰危机、道德缺失、影响民族团结的根本原因。
汉字正处于危机存亡之秋。可以断言,国家若不高度重视“去汉字化”问题的现实严重性,若不让年轻人“学国学,用汉字,爱汉字”成为时尚美德,若继续任由“去汉字化”在教育系统滋生泛滥,甚至允许以“大师”、“权威”的身份公然在书报上吆喝汉字是必须甩掉的“包袱”,整个中华民族迟早要为此付出不可挽回的沉重代价!“去汉字化”必将导致文化断流、民族凝聚力瓦解,甚至危及国家的统一。在这个重大问题上,首创“车同轨、书同文”的秦始皇,实在是比我国教育当局的某些人高明太多,深邃太多。
“去汉字化”、“汉字危机”、“教育方向”,三者已经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普遍关注,这不是一个学术问题,更不是一个小问题。
现在,必须拨乱反正了!我国语文教学的方向必须端正,核心是提高民族自信自尊,保卫汉字及汉字文化,坚决反对“去中国化”与“去汉字化”,让“去汉字化”在教育系统没有市场,在我国的一切学校里没有市场。
我国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明确,核心是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这是我们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根的根基。
让汉字活起来!让汉字火起来!让汉字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