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孙锡良:教育部,初中生的“多元史观”到底啥回事?

作者:孙锡良 来源:乌有之乡

前不久,女儿跟我谈历史事件,提到鸦片战争,她说:因为中国不向英国开放港口,导致英国货物滞销,于是,就向中国贬卖鸦片,后来,林则徐烧了它的烟,鸦片战争就爆发了。我问她:这是谁的观点?是老师教的吗?她说不是,很多同学都这么讲,老师对此观点也没有纠正。

  我非常严肃地告诉她:你把因果弄反了,把战争责任扛到中国身上了,鸦片战争是英帝国主义向世界侵略扩张过程中的一部分,贸易失衡不是战争的理由,更不能为其倾销毒品提供借口,无论林则徐烧不烧它的鸦片,它都会因贪得无厌的侵略性对中国动用武力,他们必须掠夺,从而确保其不落帝国的霸权,中国人民必然为捍卫自己的主权奋起反抗,战争的起因在英国的侵略性,而不是贸易的不平衡,更不是中国的闭关。

  这件事讨论完也就完了,本没有引起我的重视。但是,因为参加女儿学校的家长会,引起了我非常大的震动,历史老师讲:以后的历史考试再也不能靠背了,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历史考试更强调“多元史观”,重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很多历史问题,学生都可以按自己的理解发挥,无统一答案,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得高分。本想当场跟老师探讨一下,因其很忙,未成。

  回家以后,我试着又跟女儿谈了一下历史课,我问她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课?她说:书上写的,有些是真的,有些不一定是真的,象很多很远的历史不就是靠某些人推测出来的吗?我再问她:你如何判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她说:没办法判断,要么记住书本,要么就凭理解了。

  我不敢再跟她讨论更多,我在想一些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不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吗?这不就是历史怀疑主义吗?这不就是历史模糊主义吗?这不就是贺卫方、袁腾飞等人多年来极力鼓吹的乱史观吗?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多元史观”?怎么就直接影响到年轻的初中学生了呢?

  今天,我不想讨论中国历史的真假,因为这个话题太大,一本书都写不清楚,我只想问问教育部:这个所谓的“多元史观”要求是不是教育部给各级学校提的教学要求?历史的“多元”有没有界线?有没有定论?谁来为十几岁的青少年把关?没有定论的东西,适合放到中学生教材吗?

  我不反对历史研究者在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时站在多元的立场阐述观点,但是,坚决反对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多元史观,他们的心智不成熟,他们的知识不系统,他们的判断力不足,让他们多元化,实质上就是鼓励他们把历史虚无化,历史在他们心中慢慢会变成“自圆其说的玩意”。

  反思近些年来中国网络的混乱情况,一些成年人打着“多元史观”的幌子,千篇一律地否定中国历史,越是近现代史,越是被否定得体无完肤,越为共产党的历史,越是描绘得一无是处,有些人绞尽脑汁地“研究”出近代中国和新中国的坏,为列强侵略中国辩解,对正义战争进行毫无底线的抹黑,给汪精卫等汉奸卖国贼平反美化。

  从目前的教育现状看来,有理由质疑整个教育系统的历史观也在被一批“乱史学家”牵着走,这是意欲何为?

  教育部,希望你们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如果是你们要求的,请停下来,绝不能允许在初中阶段推行,如果是地方教育部门的规定,请你们及时阻止,孩子的思想不能被引至混乱状态,宁可不让孩子学历史,也不要搅乱孩子的思想。



//www.pegstown.com/wzzx/llyd/jy/2014-11-23/2893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