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因为刊登了一篇《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的文章而受到了激烈围攻,原因是这篇冠以“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名义的纪实反映了一些老师在大学课堂上讲中国时,存在缺乏理论认同、缺乏政治认同、缺乏情感认同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那么,《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这封特殊形式的“公开信”是不是反映失实,或者信口雌黄、瞎说一气,以致于因此而遭到密集的围攻呢?
笔者以为,如果真是因为对问题的真实性有不同意见而出现争论,倒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了。事实上,这封公开信所反映出的问题只是冰山之一角。以笔者在高校工作以及相关渠道得到的体会与感悟,高校课堂远不只是“三个认同”方面的问题,更进一步说,反映到课堂上的,只不过是思想意识形态深层次问题中的星星点点,也就是说,《辽宁日报》其实不过是轻轻地捋一下虎须而已。
但是,就这么轻轻地一捋,《辽宁日报》转瞬之间就变成了众矢之的,现在这家报纸所面对的,大概已经不是这封“公开信”会不会引起重视,而是如何替自己解围,如何从这场喧嚣中脱身的问题了。
为什么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会遭到如此这般地围攻呢?
显然,这是因为《辽宁日报》站在了官方的立场上,因为这封《公开信》表面上在对高校教师喊话,其实是在向执政者当局喊话。采用这种方式为执政党帮腔,虽然别开生面、夺人眼球,但因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以笔者所知,像《辽宁日报》这样的报纸完全有其它更多的内部渠道去反映去这些问题,做为舆论场上的老江湖,难道《辽宁日报》是刻意要用这种公开信的方式揭开盖子、挑起论战吗?难道这家报纸就敢判断,掷下这样的战书它就一定能够打赢吗?或者再进一步说,这样地揭开盖子,这封公开信所反映的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吗?
但不管怎么说,笔者还是为《辽宁日报》的勇气所折服。按照笔者的理解,站在官方立场上看,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话语权的真实状况不容乐观,哲学社会科学行业里知识分子的总体倾向不容乐观。尽管官方一再说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好的,其实那只是官场上的套话,或者不得不这样说,在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优势很难说在执政者方面,比如就经济学而言,有人已断言出现了整体式的西方塌陷。政治伦理等方面是不是这样,很难说;尽管执政者号称牢牢掌握话语权,但笔者总感到实际的水平并非如此,这就像ktv里的包间一样,有人总爱拿着话筒当麦霸,但唱出来的东西没人听,而有人的一唱就有人起哄鼓噪,这种现象,网络上的反映尤其明显;尽管官方评价说知识分子总体上是好的,但在活跃的知识批判群体中,真心为执政党立言的并不很多,许多文章不过是命题作文。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每一个站出来为执政者说话的人都要遭遇群殴,这已成为一种定式,《辽宁日报》还能有什么例外吗?
所以,《辽宁日报》遭遇围攻完全是预料之中的事,真正的问题并不是这封公开信有什么不对,因为谁都有权利写公开信。一些人之所以一哄而上,不过是借《辽宁日报》来一个打狗给主人看,同时也让世人看看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以及在中国的巨大影响。这样的把戏在中国已经多次上演,今后还将屡屡上演。等什么时候这样的好戏没有了,不再上演了,也许中国的政治进程也就要告一个历史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