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寻迹北大荒”团队实践侧记
一、故事的开端
2023年7月,一群来自南京大学的师生飞赴遥远的三江平原,在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友谊农场上开始了调研活动。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农场呈现在队员面前。惊叹于广袤的原野和高度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场景的同时,队员们也在用心感悟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投身热火朝天奋斗的当下,展望中国农业的美好未来。
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号角,党中央提出了“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的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国以来,在中国东北、中苏边境的黑土地上,一代代人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拓荒精神薪火相传。点点微光聚拢在这片曾经偏僻荒蛮、环境恶劣的“北大荒”,将它照亮成丰盈富饶的“北大仓”。一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在这片沉寂的茫茫荒原上诞生。位于三江平原上的“天下第一场”——友谊农场是在苏联的直接提议和援助下建立的,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现代化农场。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区域,友谊农场成为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典范,它和北大荒的兄弟农场一起让中国人民端牢饭碗、安居乐业,享受着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展望未来离不开深刻理解研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对北大荒开拓史的追寻,对友谊农场建场史的讲述,就是习四史、溯初心,就是为友谊农场寻找发展新机遇,支持国家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响应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
为此,“寻迹北大荒”团队在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的指导下,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团委的组织下成立,由历史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生、历史学院助理研究员何鑫、历史学院团委副书记王恩惠担任指导老师,来自学院各个专业和年级的10位同学组成。团队于2022年6-7月、2023年4月、5月、7月多次由南京出发,跨越三千公里,前往哈尔滨市、双鸭山市、友谊农场等地,脚踏实地调研,聚焦访谈当地干部职工,动手搜集档案史料,寻访七十年奋斗光影。调研组共收集了667卷48083页的原始档案史料,并编制了档案目录和选编。同时,团队在当地高中开展了名为“友谊农场与北大荒精神”的习四史主题团日活动,并受到了相关媒体的报道。2022年7月和2023年7月,在前往友谊农场的实地调研中,友谊县委书记李伟两次接见了团队一行。李伟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询问了调研组的成立背景及此行目的,并详细介绍了友谊县及友谊农场的农业现代化成就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希望团队将此次调研的收获和感悟带回南京,广泛宣传,并成为之后学习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友谊农场,是一段应该被铭记的故事。它讲述着中俄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它见证了北大荒人的坚韧和不朽,也见证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2023年4月,团队师生致信俄罗斯驻华大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先生,报告调研收获。大使先生亲自回信,三页信纸,联结两国,满含着大使对团队工作的肯定,对中国依然保存着俄罗斯同胞在中国劳动记忆的感谢,对“友谊农场”研究项目的祝愿和期盼。
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透过历史的罅隙,我们将目光转回那个激情燃烧的草创岁月,看当时一位位工人、农民、学生、苏联专家,手挽手、肩并肩,带着对建设新生共和国的热忱和对中苏两国人民间质朴纯善友谊的珍视,共同开启被冠以“友谊”的农场的建设,成就一段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辟新面貌的佳话。
二、历史的回眸
“中苏友谊农场”,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第一次了解到它作为中国最大的国营农场和中国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地位,我们不禁好奇起它近70年来风风雨雨的背后有着怎样鲜活的岁月和故事。因此,团队师生深入黑龙江省东部的沃土良田,搜寻历史档案、探访实地情况,切身感受农场的往昔、今朝,展望农场灿烂的未来。
调研探访过程中,我们有幸遇到一位曾在友谊农场工作过的老人。回忆起农场生活,老人与我们促膝长谈:
1954年,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我们在集贤县三道岗建立了友谊农场。当时的农场规模非常大,农田面积有两万公顷。拖拉机、收割机等机械是“老大哥”捐赠的,工人们都细心养护。农场建立之初,就超额完成了规定的开荒任务,受到国家表彰。
60年代,我们农场的机械化率继续提高,等到改革开放的时候,友谊农场作为典型继续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农业企业的试点单位。改革开放让友谊农场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典型,也让农场带动起了其他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当然,农场取得的成就,靠的不仅是先进的机械,更靠团结奋斗、辛勤耕耘的职工们。开荒困难,生活条件简陋等问题,都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迎刃而解。
老人感慨地说,友谊农场的岁月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欣喜地亲眼目睹了农场发生的巨大变化:农场规模不断扩大,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的作业。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北大荒成为全国供粮的重要支柱,这也符合习总书记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思想方针。友谊农场的改善生活,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是每个黑龙江人引以为傲的事情!
友谊农场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北大荒人的传承和努力。老人肯定了当下工人的辛勤奋斗,他们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接受新的农业技术和知识培训,为友谊农场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他们带领着农场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们是北大荒精神传承的最佳见证者!
三、实践的感悟
我们踏上征程,穿行在中国的大地上,与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故事不期而遇。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感动的旅程,每一次的探索都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感悟。
实践队队长郭健音:
当踏上友谊县这片土地的时候,那些只在图像、视频里出现的画面就这么清晰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站在万亩良田前,看着一望无际的秧苗,这是我作为南方人从未见过的景象。脑海里浮现的是资料里所提及当下友谊农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发展,亦也呈现着数十年前这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农业生产画面,历史与当下在这一刻产生了奇妙的碰撞。
而让这一层感触进一步加深的,是和老人的对谈。老人是农场的老人,在农场作为机械手打拼了大半辈子,提起农场的过往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在老人的话语里,我看到了一个更丰满的友谊农场发展史,感受到了更多的历史细节,对友谊农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是更强烈地感受到了友谊农场人身上北大荒精神的体现。
短短一天的采访行程,也让我在老人的言语之中对传承的意涵有了更深的共鸣。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就是友谊人、就是友谊农场的时代使命,不论身处何时,他们从未忘记,在时代的接力棒中,一代又一代人用辛劳的汗水交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满意答卷。农场的发展背后是农业机械化所绘出的一片的壮阔历史,也是他们——无数鲜活的个体在时代的长河之中谱写了一曲农业现代化发展之壮歌。而我,作为旁观者在知晓这段珍贵的历史的那一刻起,就是如此的幸运啊。
实践队队员贺叶琳:
当到达哈尔滨上空时,我从飞机上往下看到松花江和整片的农田,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大一片田野的我感到十分激动。我之前只在资料上看到有关友谊农场的记载,近距离地感受东北农业是令人兴奋的!
当和队友们一起走进北大荒博物馆,看着一件件文物、一篇篇文字记载、一个个名字时,一幅农民在东北这片土地上耕耘的画面呈现在我眼前。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并不是字面上简单的将荒改为仓。一个字的改变,是一代代农场人辛苦耕耘的结果!石板上刻下的名字见证着友谊农场的发展,同时他们也将北大荒精神代代相传。
当我走进最后一个展馆时,感悟农场现代化发展速度之快,友谊农场的发展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缩影和见证。
友谊农场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试验。在建国初期,友谊农场用苏联援建的全套农机和先进的农业管理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打样;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农场率先引进世界先进的农机,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的窗口;更在21世纪之初,应用世界先进农机和数字农业技术,进行长达20年的精准农业示范。“天下第一场”友谊从来没坐在辉煌的成绩上“偷懒”,一直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探路前行。
四、未来的展望
黑龙江友谊农场是我国最大的机械化国营农场,是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典型案例,它始终走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列。两年时间,团队多次走访友谊农场,采访友谊农场职工,收集整理档案,走访当地博物馆,探寻火红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探索当地未来发展方向。
20世纪50年代,友谊农场乘时代之风而起,得到中苏两方支持,成为两国伟大友谊之见证。1955年,中苏友谊农场迎来第一个春天。从第一粒种子被种下开始,无数先辈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这是一代代北大荒人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华丽蜕变中,涌现了许多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锤炼出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北大荒精神。机器的轰鸣声在田野上回响,广袤原野上绘就大机器生产的动人画卷。今天,奋斗者们依旧在这片黑土地上扎根,用汗水浇灌田野,用科技为农场赋能,为保卫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回顾历史,照亮现实。在一次次时代浪潮中,友谊农场把握时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获得迈进新征程的先发优势。但是,现代农业发展是长跑赛道,不进则退,只有奋勇争先,才能持续领跑。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在时代之问面前,友谊农场更应发挥自身优势,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加深对农垦资源的开发利用,用创新突破发展难题,全面开启“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在国家推动“振兴东北”的背景下,友谊农场将把东北的全新面貌展示给世人。它的历史是新中国农垦史的缩影,也是新中国发展的活化石,对我们理解新中国农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粮食安全、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具有要意义。北大荒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北大荒人播撒希望,耕种未来,也激励着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做新时代的开拓者。
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现代化农业,曾经是我们国家的理想,友谊农场开启了这一理想走向翔实的道路,至今仍在这条路上引领着,奋斗着。我们扎根于这个伟大的国度,无畏一切考验的淬炼,因为这是我们的梦想之地,哪怕荆棘仍在,依然通向山顶,值得我们不停脚步,值得我们咬牙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