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根本出路还是社会主义
——振兴农村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座谈会纪要
红岩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召开振兴农村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座谈会。
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德华主持。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今朝,武汉思维科学与智能系统学会副理事长王进洪、办公室主任谭宇龙、会长助理叶启林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
会议特邀《中国劳动保障报》驻襄阳记者站站长、《中国榜样——乡村振兴领头人——村书记》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出版,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作序)作者叶星同志作报告。
叶星同志出身于农村,当过农民,后参军入伍,转业后在新闻战线从业38年,对广大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对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有着自发的责任担当。从2007年起,他集中研究农村党建,重点研究村书记。2014年至2017年,他以党员自愿者的身份到湖北省襄阳市北棚村挂职第一书记三年,帮助农民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对农村工作有着切身的感受。他还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支撑自己,不辞劳苦,行程九万多公里,历时三年,采访了数十个贫困村,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笔耕不辍,将30名具有典型性的村书记的事迹,撰写成长篇人物通讯陆续发表,最终集成上述《中国榜样》一书。这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精神,特别值得称赞。
在报告中,他向与会者生动介绍了三十位优秀村书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使当地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感人事迹,催人泪下。
李德华教授指出,叶星同志的报告给我们深刻启迪,同他相识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最近几年,我们一批共产党员又多次重读《共产党宣言》,重读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批阅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著,深刻认识到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同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作最彻底的决裂。我们研究农村农业问题,不能只考虑经济问题,还必须考虑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壮大公有制!巩固社会主义的基础产业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
大家还围绕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与会同志认为,没有公有制休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强大的公有制经济,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建立不起来的,即使建立了,也是无法巩固的。因此,我们共产党人在城乡经济领域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有节奏地、坚持不懈地发展、巩固、做强做大公有制(国有、集体)经济。
与会同志谈到,40多年来,“三农问题”始终是个尖锐的问题。经过几届中央领导和全体劳动者的艰苦努力,特别是习总书记“精准扶贫”一系列政策的贯彻执行,已解决了农村中的绝对贫困问题,使我国全面进入小康时代。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巨大成就。要巩固并不断发展这一大好局面,必须旗帜鲜明地引导农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老板”去整合农村资源,农民入股、打工,不是一个好办法。大头还是被资本拿走了,农民仍然是被剥夺者。资本是逐利的,它不会无缘无故投资。
与会同志指出,现在,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年龄几乎全在50岁以上,而年轻人都纷纷离开农村进城打工谋发展,农民的子弟已基本上不会种庄稼了。这种趋势再不改变,十年之后,农村劳动力将基本枯竭.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靠动员家在农村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去,收效甚微,不是大概率事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恢复我国农业劳动大军?现在有病乱求医,以为将人的自私自利之心“焕发出来”,搞私营企业,用这种私营企业去整合农村资源,恢复农业生产,就能凑效。实践证明,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一旦有困难、有挫折、有重大变化,利益没有那么大了,或者暂时没有了。这种私人资本就会撤走,把烂摊子扔给社会。这种方案靠不住。根本出路还是要发展壮大公有制(国有、集体)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