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有这样一支青年扶贫团队

作者:宋 敏 来源:中国周刊

投身伟大理想无愧美好青春

——来自黑土麦田的扶贫报告

640.webp (58).jpg

2016年,为了响应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黑土麦田(ServeforChina)青年扶贫队成立了,每年选拔、培训、资助一批优秀的中国青年到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开展产业扶贫,以“造血”的方式为贫困地区带去扶贫产业,帮助那些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乡亲们改善生计,助力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黑土麦田倡导优秀青年用青春和学识投身公共事业,服务祖国广袤农村大地上的父老乡亲。两年过去,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退伍青年加入进来,成为农村扶贫造血的内生动力。

项目发起人秦玥飞毕业于耶鲁大学,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没有选择大城市里高薪体面的工作,却义无反顾地想到农村去。2011年他回到祖国报考了大学生村官,拿着一千多的月薪,一头扎进了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的偏僻农村。

7年乡村工作中,他穿解放鞋摘菜提水、耕地施肥;为百姓引资兴建水利、建设敬老院、引入乡村教育信息化……默默的耕耘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组织的认可,2013年秦玥飞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最美村官”,2016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并于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多年农村工作经验让秦玥飞认识到:建设农村仅靠不停地输血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让其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唯有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才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因此,秦玥飞发起了“黑土麦田”精准扶贫项目,受他的感染,许许多多国内外名校毕业的青年,毅然加入到黑土麦田的队伍里,扎根农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开始了发展乡村产业的探索之路。

640.webp (59).jpg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陈昱璇,毕业于清华大学,放弃了国外名校研究生的offer,成为黑土麦田第一届青年扶贫队员。她在苗寨古村里一边克服着湘西湿冷气候带来的身体不适,还有停水停电导致的生活不便,积极推进苞谷烧产业扶贫项目。在农村的工作让她意识到:有些人穷,不是因为懒,而是环境没有让他们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因此,她和伙伴们要用自己的所知所学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2016年陈昱璇成为中国四位“罗德学者”(RhodesScholar)之一,前往牛津大学进行深造。

陶品儒,在海外求学五年,扎根苗族村落三年。他从挨家挨户收苞谷酸到镇上销售,到组织村民开大会鼓励他们种辣椒、种玉米、进行规模化生产,一步一个脚印,进行着酱料的迭代升级,终于让苗家人厨房角落的苞谷酸,走出大山成为销往全国的特色酱料。

谭腾蛟,立过功受过表彰的特警,放弃公职,返回湖南山村。他走村入户,白天和村民一起摘油茶、晒油茶、剥油茶,晚上自己写方案忙销售,在漫山的油茶林中带领村民找到致富的希望。

严晟晟,美国留学归来,在高山的苗寨上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他们制作番茄辣酱,加工天然的高山大米,为美丽的村庄带来游学旅行团队,带动更多本地村民返回乡村,留在乡村,共建美好家乡。

……

这些青年扶贫队员驻守乡村,有的在盛夏的酷热中不得不挤在一张小床上休息;有的每天一大早就被村民家的猪叫声唤醒;他们喂过山里的蚊子,抓过田里的稻花鱼,到村民的家中烤过火……在驻村扶贫的过程中,他们渐渐的把乡村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640.webp (60).jpg

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

实践方能出真知。黑土麦田要求每一位青年扶贫队员进村后先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走访村里的乡亲们,了解村情村貌和村中现有资源,向当地村干部取经,到县政府开会学习,为因地制宜设计开发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扶贫产业做好充足的前期铺垫。

优秀的青年在农村工作,一方面能用自己所学所长服务农民,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有了这一段人生经历,以后无论到什么岗位上工作,都能更好地服务这个社会。

为此,黑土麦田整合了政府资源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让驻村青年扶贫队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用全面保障让他们的理想和情怀落地。

为了让队员“下得去”,在为期两年的驻村扶贫工作中,黑土麦田为每位青年扶贫队员提供相应的经济和服务支持,包括基础食宿支持、薪资、五险、体检、健康和意外保险等。这些经济和服务支持主要由地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公益基金会捐赠、个人和企业捐赠组成。

为了让队员“待得住”,黑土麦田和地方党委政府密切合作,为青年扶贫队员提供全面履职保障,包括为青年扶贫队提供村内的免费工作场所,解决项目前期调研经费和启动资金等。湖南项目地政府扶贫部门还为每一个参与者授予了“扶贫队员”的称号,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派遣青年扶贫队员,这是一种社会力量与政府部门在扶贫攻坚领域上的合作创新。

为了让队员“干得好”,黑土麦田联络著名企业、优秀企业家、投资人、政府部门,在履职前和履职过程中,为青年扶贫队员提供各类专业培训和资源对接,并通过政策培训指导青年扶贫队员为村子争取对扶贫项目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黑土麦田作为整体对接了品牌宣传、包装生产、物流运输、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避免了青年扶贫队员单打独斗的场面。

通过驻村服务,青年扶贫队员们不仅为脱贫攻坚贡献了一份力量,自己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有了这一段工作经历的他们更容易得到政府部门、企业、投资人、高校的青睐,这就使得人才“流得动”,形成人才服务农村——助力扶贫——提升能力——实现自我的良性循环。

640.webp (61).jpg

探索创新扶贫模式

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

因此,黑土麦田青年扶贫队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服务对象,以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为目标,带领贫困户、农村青年、种养能手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磨老村、南太村、合兴村等开展种植、农产品加工、文化与手工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扶贫项目。

助力本地农产品走向市场,是产业扶贫的第一步。在合兴村、南太村,青年扶贫队员联合本地村民,一起开发和升级当地特色的野生猕猴桃、生态高山大米、生态黑猪,通过唯品会、淘宝、有赞等电商新渠道销售,实现创收近百万元。

产业扶贫项目本质上还是商业项目,需要符合商业逻辑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和收益。因此,黑土麦田加深组织改革,积极开展项目路演。通过路演的模式,只有能够真正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符合商业逻辑的项目才能投入发展。

2018年5月,30名青年扶贫队员的13个项目选择参加了转型后的项目路演,其中17名青年扶贫队员和他们的6个项目通过了路演并留在黑土麦田。黑土麦田希望把来自支持者们的资源聚焦在这些项目和团队上,帮助他们更好地在村子里作出更大的成绩。

链接外部优质资源,学习利用互联网新工具,助力本地优质农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也是青年扶贫队员所擅长的。

花垣县十八洞村盛产猕猴桃,猕猴桃作为当地村民的致富希望一直被精心培育照料,从品种选择到种植土壤、技术,每一环节都付出了当地村民的心血。可长在大山里的好果子却并没有名扬山外,2018年十八洞村的猕猴桃喜获丰收,产量高达300多吨,销路问题迫在眉睫。

640.webp (62).jpg

果子熟了不等人,黑土麦田青年扶贫队全力以赴,帮助策划销售方案、寻找销售渠道,并引入字节跳动公司,通过抖音和头条产品助力猕猴桃的销售。从产品定位、产品包装、产品推广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考量,并制作了多条图文故事及十几条短视频,向公众推广传播。最终青年扶贫队员李彬和当地果园管理员大叔共同出镜的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成为爆款,带来了数百万的浏览量。十八洞猕猴桃最后销售13万件,销售额达690万元。惠及24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142位贫困村民,在合作社入股的十八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每人获分1200元产业收益金。

在产业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黑土麦田也在不断寻求新模式。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技术、市场渠道、产品种类等方面的发展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他们正在探索通过“股份合作制”的模式解决这一困境。

“初心山茶油产业扶贫项目”为例,他们成立了由村民和贫困户组成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与大三湘公司组成的合资公司(JointVenture)。其中代表多个乡村农民利益的联合社占大部分股份,大三湘实际出资占合资公司49%的股权。黑土麦田青年扶贫队在政府的授权下,代表农民运营扶贫合资公司,以便维护和提升农民的利益。大三湘是一家专业生产茶油的商业公司,借助这种商业联合模式,黑土麦田希望能够充分借助企业技术、运输等优势,从而节约产品成本,提升产品利润。

“如果想要在商业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地方提升村子的造血能力,有很多困难需要去克服,很多困难要去解决。”黑土麦田负责人秦玥飞提出了产业扶贫的艰难。

回顾黑土麦田的发展历程,谭腾蛟的想法很质朴:“社会对我们的工作目的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青年的培养,另外一种则是扶贫。虽然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青年,但我们的着重点是项目扶贫。我们培养青年的模式是‘干中培养,在培养中干’,我们通过为青年提供资金和资源的方式,让他们在产业项目中锻炼,从而带动农村脱贫。我们一直希望能够切实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让村民真正分到钱。”

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黑土麦田已输送优秀青年82人次,在贫困地区乡村服务将近20000个工作日,服务范围覆盖湖南省、山东省、江西省、广东省的31个乡村。2018年,共有约3000户村民通过参与项目提高了收入;各产业扶贫项目营收增长超过700万元,所有利润全部归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民。

挥洒汗水,让青春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面朝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www.pegstown.com/wzzx/llyd/sn/2020-05-13/6286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