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吉林调研时的重要讲话

作者:韩长赋 来源:人民日报

前不久,习近平同志在吉林调研时特别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 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三个不能”蕴含着习近平同志一贯重视“三农”问题的深远谋略和深厚情怀,也为正确认 识和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深刻理解“三个不能”的科学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三农”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决不能动摇,把中国人的饭碗牢 牢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含糊。这次提出“三个不能”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战略定位,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三农”理论。

  “三个不能”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论断。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用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十几亿中国人解决温 饱步入小康,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水缺,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不高、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 国,尽管农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尽管农民大量转移就业,但农民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没有变;尽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不断改善,但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变。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始终的根本问题。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 农村繁荣富裕,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稳固的。

  “三个不能”是贯彻党的根本宗旨的科学论断。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为建立国家工业体系、促进城市较快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工农产品价格 “剪刀差”基本不存在了,但城乡要素交换“剪刀差”仍然存在,农村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资源大量流向城市。我国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但仍有6.4亿农村常 住人口和2.7亿农民工,农民还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即使今后城镇化率达到70%,也还有4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落实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不 能忘记农民,而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千方百计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我们现在也已基本具备这个能力和条件。要坚持工业 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更好地参与现代化进程、更多地分享现代化成果,像城里人一 样体面地生活。

  “三个不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论断。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目前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实现全面 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全国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还有大量徘徊在贫困线边缘的低收入人口。这是 “十三五”时期最难啃的硬骨头,直接关系我们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还是片面的小康,是高质量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小康还是用平均数掩盖 大多数的小康。“十三五”时期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把扶贫开发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大力推动政策、项目、资金、公共服务向农村倾 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引导全社会重视农业、关心农民、支持农村,确保广大农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三个不能”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科学论断。我国农业人口多,农民历来都是重要的社会阶层。我们党成立90多年来,正是由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 各个时期都正确处理了农民问题,使广大农民拥护党、跟党走,才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这是一条根本经验。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仍然要把农 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建立农业补贴制度和价格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极大地调动 了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农业形势好,农民日子好,现在农民对党的政策是满意的,这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可靠基础。习近平同志强调,党中央的政策好不 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这进一步明确了完善农村政策的依据和遵循。

准确把握“三个不能”的重点任务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面临转变发展方式紧迫课题的关键时刻,习近平同志提出“三个不能”,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 意义。“任何时候”,既包括农业歉收、形势不好的时候,也包括连年丰收、形势较好的时候。在农业“十一连增”之后提出“三个不能”,并强调“在认识的高 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就是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巩固和发展农业稳定、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好形势。

  不能忽视农业,就要坚持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当前,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迫切需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要提 高农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要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实现“藏粮 于地”“藏粮于技”,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 营,推动农业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上来。继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这是世 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竞争力不强,更需要加大政策支持保护力度,决不能粮食多了减投入、形势好了改政策。

  不能忘记农民,就要坚持把农民就业增收和脱贫致富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当前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 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和国内生产总值增 幅,城乡居民收入比逐步缩小,但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仍然很大。受生产成本“地板”抬升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限制的双重挤压,农 民家庭经营收入难以大幅增长,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和工资水平增幅也出现“双下降”,农民增收面临很多新挑战。要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 度,积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和市民化,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把解决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统筹考虑,制定政策多从农民的角度着想,不能为了解决农业问题而忽视甚至恶化农民问题。特别是在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 规模经营、工商资本下乡等问题上,必须坚持两点论,既考虑农业规模效益,又兼顾农民就业增收,防止因规模经营而导致农民失地失业,更不能搞强迫命令、包办 代替,进而影响农村干群关系和社会稳定。

  不能淡漠农村,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任务。农村是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是传承乡村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人 口多,主要是农民多;农民要进城,不可能都进城。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不能只顾城市发展,而要以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双轮驱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清理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幸 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和城里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生态乐园。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套用城镇化的做法,盲目撤村并居、大拆大建、“赶农民上楼”,不能丢了 乡村风貌、田园风光。新农村应是升级版的农村,而不应是缩小版的城市。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律化,更不是“去农村化”。同时,应加强乡村组织建设,完善乡 村治理机制,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

  习近平同志指出,农业向好,全局主动。当前,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大、农业转方式调结构难度大、农产品进口冲击 国内产业、农民就业增收形势严峻等问题相互交织,容不得丝毫松懈和半点大意。各级农业部门必须按照“三个不能”的要求,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 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全面完成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农业部部长)



//www.pegstown.com/wzzx/llyd/sn/2015-08-13/3348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