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李昌平:我的群众路线观

作者:李昌平 来源:草根网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一:群众路线是共产党起家创业的法宝。早起的共产党员,一个人、赤手空拳,深入到敌战区的农村,和群众打成一片,发展党员,建立党小组、根据地,为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好人民战争提供有力的后方支持和保障。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瓦解国民党执政基础、从弱到强的法宝。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二: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有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如:与群众打成一片、先做群众的学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依靠群众团结、教育群众……,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活的灵魂。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三:用好群众路线这个法宝,有三条件,一是压力或危机,二是信仰或需要,三是方法。现在很多草根组织不走群众路线都不行,缺的是方法。现在很多政府部门干部走群众路线,多数是送温暖的感觉,逼急了,就搞形式,只有形式就成了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群众路线是常态。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四:重走群众路线,肯定是有了危机和需求,但要找回信仰、找回失传的方法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找不回信仰和方法的话,形式主义是必然的。群众路线教育,能够教育回信仰和方法吗?从中央党校到县市党校,能够承担找回信仰和方法的使命吗?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五:信仰和方法都没有的情况下,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是领导示范工程。譬如:领导赤手空拳或只带有限的资金到一个穷村,通过群策群力搞富裕了。其他人跟着学“群策群力”的方法和作风,群众路线或许可回来。领导跟农民握手录像后,留下一堆钱做“新农村”,走人了,群众路线就死了!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六:群众路线是党派或组织争取民众所实施的民本民主民权民生路线,是领袖和群众心连心的路线,当领袖的心和群众的心连不起来的时候,领袖号召下属走群众路线就会搞成形式主义。领和群众的心相连取决于领袖的意愿、信仰和行动方法。这个主要靠示范,说教只会导致形式主义!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七:实事求是刻在党校的大门口,群众进不去党校,实事求是是一句空话。实事求是挂在书记的口边,群众见到县委书记也像天降金砖扎在头上一样稀罕,实事求是不如一句空话。政策出不了中南海,出了中南海就不是中南海的政策了,都不正常,问题出在不实事求是,根源在丢失了群众路线。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八:党派的群众路线最终靠干部路线保障。干部队伍中有打工者代表、农民代表、草根组织代表、小业主代表……,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果某党的干部都是从考试中来,从上级机关派下来,进来了还出不去,这样的干部路线就是反群众路线的!这个党派的生命力就会逐步丧失。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九:群众路线是一种方法,不是共产党独有的,学者专家也适用。特别是社会学领域,不走群众路线就只能在小圈子内自娱自乐,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就会丧失。中国大学的很多专业正在变成卖文凭商贩,所卖文凭的价值和地摊上所卖的文凭价值差不多!群众路线会受到学界重视!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十:很多做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专业机构,现在开始做农村规划设计了,这是好事情。可是,如果不走群众路线,规划设计就是落不了地的废纸。做农村社区规划设计比做城市小区规划设计复杂得多,做农村规划的人以落地实施为己任所做的规划才有用。丢下本子收钱走人的规划纯属浪费钱财!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十一:群众路线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路线。你提供的服务是不是群众要的?你要问群众。你提供的服务是不是高质量的?如果不是,你要让群众有选择权。扩大公民参与政府采购服务才是走群众路线。现在财政钱多,官员说怎么花就怎么花,这是反群众路线的!都花在领导的点上,也是反群众路线的!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十二:群众路线需要把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养成“公仆”。“公仆”见到群众就像见到仆人见到主人一样。现在,一般情况下仆人像主人、主人像仆人。如果群众不是群众路线的推动者,主仆关系永远都理不顺的!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十三:昨天到中部一个区调研新农村建设,3个村集中社区居住了,需要电力部门供电,据说办各种手续一年半载搞不定,更恶劣的是高压线路改建的资金全部要农民出,两公里高压线路需要800万,且800万资产只有答应无偿转移给电力部门并办完手续后才给供电。群众路线遇上了电老虎!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十四:形式主义害死人,以群众路线治理。群众路线是个好东西,干部不愿意走怎么办?学习、动员、督促、检查、验收、评比……,加剧了形式主义,这样走群众路线就异化成了以新形式主义治理旧形式主义——发展了形式主义!

  我的群众路线观之十五:我离开体制温暖怀抱十多年了,越来越像党员公仆了。因为我要生存发展,必须为农民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所以必须和群众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付诸行动。我不是群众路线教育出来的走群众路线的模范“党员学者专家”。我因为在群众中间!



//www.pegstown.com/wzzx/llyd/sn/2014-05-04/2585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