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十八大报告
国务院扶贫办日前发布数据,中国农村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在不少“三农”问题专家看来,农民增收牵扯到中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专家认为,长久以来中国农村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援城市”以及农村为制造业输出的劳动力资源,都让农村蒙受巨大损失。要发展农村,还是应该给予农民“种房子”和“种厂子”的权利。
改革征地制度是农民增收关键
农民最大的资产财富是土地,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是农民增收和保持中国农业社会稳定性的一大关键突破口。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认为,要解决农民土地收益问题,首先在于明确土地的所有权。我国宪法、民法以及土地管理法和农业法都有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规定,这些法律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规定为三级制的“农民集体所有”,也就是“村农民集体所有”、“乡(镇)农民集体所有”和“村内两个以上的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
但是,农民集体是如何构成的、它的运行规则是什么、农民个人利益该如何分配……这些问题,法律都没有给予明确解释。
因此,于建嵘认为,农民在土地问题上,既不能决定土地卖与不卖,也不能与买方平等谈判价格,而集体利益、公共利益往往会客观或主观地损害农民的土地权益,这是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上收入较低的根本性原因。
据《京华时报》此前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调查显示:征地之后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分配中,投资者拿走大头,占40%~50%;政府拿走20%~30%;村级组织留下25%~30%;而剩下的才是农民拿到的补偿款。
因此,在农民就业难以保障、社会保障缺失的情况下,农民失地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圈占农民土地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用于地方建设,而这些建设项目大部分都属于非生产性的。所以单从数据上看,地方政府GDP增长与土地征收和地方负债呈正相关关系。”
农民应成为城镇化的主导力量
据记者了解,1994年中央和地方“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就出现了短缺迹象。2009年,土地管理法的修订便提上日程,其中“征地制度改革”是核心内容之一,但囿于多方面因素,“千呼万唤”之下新规始终难以出台。
于建嵘认为在这场土地城镇化的浪潮中,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城镇的建立往往都是基于行政命令,而并非农民的自愿选择。他说:“改革的最大难点就在于要触动地方政府的利益。”
温铁军则一贯主张加大农民对土地的掌控度。他认为,只有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有更大程度的话语权,权利和相应的利益才能实现对等,也才能制约地方政府与民争利。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李昌平说:“关于农村的土地制度,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农民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和土地资本化的收益。这个自主的权利要给农民,这是最主要的,不能再像上世纪90年代,由政府和开发商独占这两项收益。”
针对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城市支援农村”的说法,李昌平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分析,2005年起,国家管理层开始意识到了三农问题的紧迫性。当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战略,加大了对农村的财政扶植。李昌平清醒地指出:“华西村、长江村的发展经验表明,要给农民平等的‘种厂子’和‘种房子’的权利,让农民成为城镇化的主导力量,要把分散的小农变为有组织的现代小农。”
温铁军的观点则更加谨慎,他认为,即使农民取得了自主权,政府也不能完全将农业交给市场,因为“农业不是一个纯粹可以放开的市场领域。”他说:“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不差钱’。沿海产能过剩,无论是国资或民间资本,都在寻求资本增值和避风港。农业现在是‘靓女待嫁’,实现两个反哺近在眼前。”
农业集中规模化不适合中国
近年来,受拆迁、打工者进城等现象的推动,在“三农”问题的研究层面,国内学者们将意见集中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权益问题上,传统农业似乎已经成为了“三农”问题中最被冷遇的一块。
温铁军是这块领域里少有的研究学者之一。现年已经61岁的温铁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正在重庆的荣昌县城研究生猪品牌的发展问题,并称将长期驻扎在这里。
他对于传统农业发展的观点是:“中国该从学习西方近20年的‘农业集中规模化’的错误理念中走出来了,中国的‘土壤’并不适合学习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这一农业发展策略。”
“原因有三个:一是农业集中化的收益农民没有分享;二是规模化后农产品单一,适合加工生产但破坏了环境;三是中国农业也已产业过剩,过剩产能值每年大概是3000亿元左右。”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这也是对农业发展的一个理论指导。农业不仅生产化,还能社会化,还有文化传承、教育、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功能。城市周边的农家乐,提供休闲的功能;你们陕西的油菜花,每年就有很多人去旅游。”温铁军认为,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必须兼有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点。温铁军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政府确定思路,愿意招商引资,那么沿海的过剩资本就会流入。
而对于“城镇化”中的农民增收问题,温铁军认为发展的重点应立足到3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镇,特别是县域范围建制镇的中心镇和城关镇。目前,全国有1万个左右的中心镇和3000个城关镇,都应当加大投资力度。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