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陈先义:文艺作品该如何书写抗美援朝?

作者:陈先义 来源:江南app网址

在战火中刻写民族品格

——抗美援朝题材经典军事文艺作品

陈先义

革命战争中的文艺,历来都是激励战士冲锋的号角和战鼓。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进行的第一场出国作战,也是我军与强大的帝国主义军队进行的一场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同样是对我军文艺队伍的一次考验。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批文艺工作者踊跃奔赴战场,到战火中去写作,到一线火热的战斗生活中去写作,去讴歌我们的英雄,赞颂我们的士兵,为部队鼓士气、壮军威,创作出众多无愧于英雄时代的精品力作。

这一时期,电影、电视剧、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报告文学等各文艺门类,都诞生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成就了人民军队文艺史上辉煌的篇章。比如,在战火中创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谁是最可爱的人》,由巴金创作、以英雄人物真实故事为底本的小说《团圆》,并在后来改编成电影的《英雄儿女》,等等。这些作品至今魅力不减,成为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到一线去,到战壕去,到火热的战士生活中去”,在抗美援朝战争一开始,这就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响亮的口号。文艺工作者到战壕去写作,并非始于抗美援朝战场。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军事文艺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新气象。贺敬之、刘白羽、贺绿汀、魏巍等文艺工作者掀起了写士兵、写前线、写胜利的创作热潮。一大批带着浓浓硝烟味的优秀作品成为振奋军心士气的进军号角。待到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一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继承革命战争年代军事文艺工作者的战斗作风,立即像战士一样,奔向战场。到前线去,到士兵中去,到战壕里去,是当时文艺工作者共同的愿望。

说抗美援朝时期的军事文艺,老作家魏巍是必要细谈的重要作家。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战地通讯。毛泽东阅后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什么样的文章能让党的领袖如此夸赞?这就是作家魏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位曾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作家,经历过一次次战火的考验,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到一线去、到战壕中去,是这位作家一贯坚守的创作原则。这篇感动了毛泽东、朱德和全国人民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他在朝鲜前线采写的作品。这篇作品曾选入中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最可爱的人,也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代称。

一篇文章,在人民群众中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魏巍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期间,曾三次赴朝鲜采访写作,亲身经历了战火硝烟的洗礼,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战地篇章。如《朝鲜同志》《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等。在这些作品中,作家用深情细致的笔墨写了一位又一位朝鲜战场上普通的指挥员。这些文章,不仅激发了前线指挥员的战斗精神,也给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大批青年正是怀揣着《谁是最可爱的人》踊跃报名,奔赴朝鲜前线。人们通过这些文章,认识了那些平凡又伟大的人。他们中有的人牺牲了,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但他们的英雄壮举,却深深留在了人民心里。在这些作品中,处处彰显着人民军队对党的坚定信仰,对党中央的衷心拥护。

正是有魏巍这样优秀作家的引领,更多作家奔赴朝鲜战地采访创作,一批优秀作品相继推出。著名作家巴金根据战斗英雄赵先有的事迹创作了小说《团圆》,在部队上下反响强烈。后来,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也被称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精品佳作,至今常演不衰,成为鼓舞军心士气、宣传英雄主义精神的名作。作品所呈现的,以王成为代表的志愿军英雄群像,成为人民了解军队、认识英雄的经典画面。

纵观抗美援朝时期的文艺创作,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那些为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不是作家躲在阁楼里冥思苦想的结果,而是在战场一线的深刻体验。比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创作。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志愿军炮一师的一名基层指导员,名叫麻扶摇。出征前夕,连队召开誓师大会,他写好出征誓词后想着应该再写点什么。写什么呢?他想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画面,想到了在鸭绿江边千军万马集结的场面。“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几句词跳进他的脑海、落在了笔端,受战士们爱国主义精神感染,他又写下“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第二天,麻扶摇把改定的词作为誓词导言抄写在连队黑板报上。连队粗通音律的战友很快为之谱了曲。这样,一支由士兵创作的歌曲,被炮兵连的战士们唱着过了鸭绿江。

让麻扶摇没有想到的是,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在连队采访时发现了这首词,他仅改了几个字,便寄回国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立即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反响。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音乐家周巍峙为之谱了曲,而后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再度发表在1950年11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来,这首歌被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唱响了全国。在50年代初,大江南北传唱着这首战歌的雄壮旋律。到了1954年,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有关部门几经辗转查找,才找到了这首歌的词作者麻扶摇。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是军人麻扶摇创作的第一首歌曲,也是他一辈子创作的唯一一首歌。最优秀的作品,必然产生于火热的生活中。在麻扶摇看来,是千军万马跨过鸭绿江的雄壮场面,是战友们奋勇奔向前线的豪迈激情,使他这个从来不会写诗的军人产生了创作的冲动。那些词句,就像是从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一样,那么朗朗上口,那么抒情达意。他更没有想到,他写的这唯一一首歌词,成为了军歌中的经典。

抗美援朝题材的文艺创作,是军事文化在多个领域的全面收获。在电影方面,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儿女》《上甘岭》《奇袭》《铁道卫士》《三八线上》《打击侵略者》等。这些作品,或者以高昂的英雄主义基调,记录了英雄人物的英勇悲壮;或者以强烈的抒情和纪实,记录了中国人民响应党中央号召,举国上下力战强敌的决心和勇气。在电视剧方面,如《抗美援朝》《三八线》《毛岸英》等,都以磅礴的气势,反映了这场气壮山河的战争。除此之外,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歌曲,也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如《我的祖国》《英雄赞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不仅以铿锵的旋律鼓舞着亿万人民奋发前进的脚步,也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抗美援朝时期,新中国刚刚成立,伴随着共和国的礼炮,一场捍卫祖国安全的战争打响。对于刚刚迎来新中国成立的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因此,即使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诗歌创作是整个文艺创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大量由战士书写的作品,反映了炽热的战地生活,给战争中的指战员们以激励和鼓舞。一些由著名诗人创作的作品也成为记述战争的经典。比如,诗人未央的《枪给我吧》尤其感人。作品记述了上甘岭松骨峰战斗中一名牺牲的战士,牺牲后还紧紧把枪抱在怀里。打扫战场时,战友怎么也掰不开他抱枪的手。诗人写道:“同志,松一松手,把枪给我吧……/红旗插上山顶啦,阵地已经是我们的。想起你和敌人搏斗的情景,哪一个不说:老张,你是英雄!/看你的四周,侵略者的军队,被你最后一颗手榴弹炸成了肉酱。/你的牙咬得这么紧,你的眼睛还在睁着,莫非为了你的母亲放心不下?我要写信告诉她老人家,请答应我做她的儿子。/莫非怕你的田地荒芜?你知道,家乡的人们,会使你田园的禾苗长得更茁壮。/不是,不是!我知道你有宏大的志愿。你的枪握得多紧,强盗们还没被撵走,你誓不甘心……/松一松手,同志,是同志在接你的枪!枪给我吧,让我冲上前去,完成你未尽的使命!”这样催人泪下的诗句,一下子把战场上一个极为感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在热血偾张的同时,一种英雄情怀油然而生。

抗美援朝时期,那些经典的文艺作品为我们的民族留下了深刻的精神记忆。今天,那些动人篇章仍然让我们心潮涌动,豪情满怀,也激励着新时代的军事文艺工作者,在新的征程上写出更加振奋人心的时代乐章。



//www.pegstown.com/wzzx/llyd/wh/2023-08-20/83430.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