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朱继东: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外来文化?

作者:朱继东 来源:求是网

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外来文化?

朱继东

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但在相关的解读和实际工作中,却有人将马克思主义简单地解读为外来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现象,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文化现象,更不是所谓的外来文化。

首先,必须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而是国家意识形态与其文化资源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就准确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内涵,不仅进一步向全党、全国乃至全世界明确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是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其底色必须是社会主义的。因此,必须要坚决反对复古、西化等错误思潮或倾向。而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定位为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就会过分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导致类似“以儒化马”“以儒代马”“全盘儒化”等文化复古主义的错误思潮泛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相互割裂的对立的两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我们在新时代应有的政治清醒和政治坚定,也是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必须重点澄清和明确的。只有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真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中国更具生命力。

同时,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人也一直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生,不仅在几十年血与火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孕育和发展了革命文化,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创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越来越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谱写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求是网)



//www.pegstown.com/wzzx/llyd/wh/2018-05-15/50375.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