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史文化传播推进意识形态工作
安娜
中国共产党97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的党史文化,即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方式、价值理念及其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创造成果所蕴含的思想理论和价值取向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传播党史文化的根本就是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为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保证党执政兴国的根基永固、血脉永续。
一
党史文化本身体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不断加强党史文化传播是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
首先,党史文化传播是新时代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传播党史文化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党的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光辉历史,进而使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共识,并主动或有意识地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以,能不能把党史文化传播宣传好,真正发挥其武装人、塑造人和鼓舞人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党史文化建设本身,也影响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党史文化传播这个容易被大众接受的方式必将成为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其次,党史文化传播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近年来,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在微博、微信、博客、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传播仍然不容忽视。同时,西方国家凭借其优越的网络技术与信息传播渠道,不断加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与干预。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实现意识形态安全,需要掌握党史文化传播主导权,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党史文化,扩大党史文化等主流文化价值观在各个领域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第三,党史文化传播有助于扩大意识形态工作的舆论阵地。扩大党史文化等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宣传和传播,从党史的角度回答人们的思想困惑,让党的文化思想引导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使党的思想理论逐渐深入人心,才能使国内外歪曲抵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势力失去阵地。
第四,党史文化传播可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大众化。党史文化传播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大众化开辟了新渠道。党史文化以文化的载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进行传播宣传,可以使意识形态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得到有效发挥,使一些意识形态理论通过贴近生活的方式入脑入心。
二
要不断创新以党史文化传播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体制,以加强党史文化传播为抓手,制定和推行国家党史文化传播战略,在现实与网络空间中使党史文化的传播力和控制力紧跟时代步伐。从党史文化理论、党史文化传播载体、党史文化传播激励机制、党史文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党史文化传播的路径。
1.增强党史文化理论话语权。党史文化只有适应时代发展和不断创新才能显现强大生命力,才能增强党史文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一是党史文化传播应该重视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媒的变化,不断适应新型的传播方式。党史文化在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重要平台上的传播必须从过去的单向传播转化为互动传播模式,让传播者和受众者双向甚至是多向交流,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生动丰富起来,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针对新媒体出现的党史类热点问题,善于运用新媒体途径正确回答人们的关切,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党史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的影响,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2.创新和拓展党史文化传播载体。拓展传播载体是加强党史文化传播和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媒体融合统筹发展的历史时期,党史文化传播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拓展党史文化传播载体和创新党史文化传播渠道。一是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党史文化传播体系,推出更多有影响的新媒体产品。二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内容深度解析、公信力强的优势,把党史文化传播优势向新媒体拓展,建设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传播党史文化的专业网站,建设更多把宣传性和知识性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三是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新兴党史文化产业,尤其要鼓励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传播的党史文化作品。
3.建立党史文化传播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党史类网络文章的评价新机制。网络文章的知识产权应该得到合法保护,他们的优秀作品应该作为职称晋级或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网络文章评价新机制,不仅可以引导人们投身于党史文化的传播工作,还可以鼓励更多人针对错误观点及时有效地撰写相关健康向上的网络文章,占领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二是有关部门应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党史文化专题专栏建设。对传播党史文化实体性建设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鼓励。对在重大党史国史纪念日等一些大型宣传活动中为党史文化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给予精神褒奖。三是发动和支持更多的民间网络组织开辟党史文化传播和意识形态建设专栏,鼓励他们推进党史文化类微博、微信及客户端的内容建设,使党史文化传播逐步常态化。
4.推进党史文化传播大众化。党史文化传播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必须和不同的文化受众交流交融甚至碰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党史文化传播的大众化更为重要和迫切。需要以党史文化成果的大众化和理论的通俗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需要出台更多具有大众影响力的党史文化精品力作,把鲜活生动的党史文化作品转化为感染和打动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把具有原创力的研究成果以更丰富更具吸引力的形式融入文化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养人”的作用。传播党史文化也必须坚持群众喜闻乐见的审美表达方式,在语言风格上重视党史文化传播和引导的通俗化、个性化和大众化,将党史文化类的学术化语言转化为人民群众愿意接受、形式灵活、符合传播形式的语言,将严肃的、说教式的语言转化为生动活泼、贴近大众习惯的语言进行传播。
5.培养党史文化传播人才。党史文化传播和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以专业理论人才为支撑。加强党史文化传播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还需要培养大批热爱党史文化和擅长党史理论的专业人才。一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应重视党史方面的人才。要以有效的人才政策、爱才的诚意和用才的胆识培育造就大批优秀党史人才,使他们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二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用人体制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党史专业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三是以实施党史文化精品工程为牵引,鼓励扶持从群众中涌现的各类党史文化人才和积极分子,培养大批政治坚定、党史理论精湛、善于做群众工作以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党史文化传播者。四是加快建设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党史文化传播队伍。网络环境对党史文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必须注重提高党史文化人才掌握和运用新媒体的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