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让张艺谋丑化中国文化了!
郭松民
看到张艺谋即将在韩国的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展示“中国八分钟”的消息,不由得心里一沉,冲口而出:“张艺谋?够了!”
真是够了,受够了张艺谋。
2004年,张艺谋就在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展示了“中国八分钟”。这段表演的视频网上很容易找到,我深信每一个有自尊心的中国人看了以后都会面红耳赤,尴尬难堪。
在这短短的八分钟里,张艺谋用裁成超短裙的旗袍、高高踢起的大腿、飞吻、暗红的色调、轻佻的旋律,营造了一个夜总会般的氛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类似“鸡头拉客”般的“中国”。中华文明应有的厚重、雍容,连影子也看不到,能看到的只是“只要你肯来,想怎么样都随你”的下贱暗示。
张艺谋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呢?概括起来说,有这样两点:
第一,张艺谋的历史叙述是有问题的,这体现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
从八十年代开始,得风气之气先的张艺谋,就悄然地用自由主义的“传统VS现代”的叙事框架,代替了“人民革命VS三座大山”、“民族革命VS帝国主义”的叙事框架,来讲述近现代“中国故事”。
这套叙事框架的“优越性”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把西方标定为是现代的,从而天然地具有了对中国指手画脚,充当教师爷的资格;
其次,它把中国标定为是传统的,从而论证了中国按照西方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必然性;
最后,它否定了100多年来的中国革命,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也是一种现代性,从而排除了中国走非西方道路的可能性。
张艺谋这套历史观,集中体现在他巅峰之作《红高粱》中。在这部电影中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和差不多1000年前水泊梁山时的宋朝没什么区别,男主角余占鳌和武松、李逵等也没有什么区别。尽管余占鳌血性十足,快意恩仇,敢于袭击日军车队,但相对于已经跨入“现代”的日本,“传统”中国的不堪一击是显而易见的。
《红高粱》也有一位惊鸿一瞥的共产党员“罗汉大哥”。他是孱弱的,甚至是性无能的。他在和余占鳌争夺九儿的过程中惨败,黯然出局,于是投奔了共产党。他代表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以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为特征的“现代性”。但在《红高粱》中,这种现代性完全无力改变“元社会”的传统性、落后性,“罗汉大哥”最终和梁山好汉式的土匪秃三炮一起被日军剥皮,反而要靠余占鳌为他报仇,这宣告了探索非西方现代性道路的失败。
《红高粱》不言自明的暗示是中国必须经过西方文明的洗礼,从一望无际的高粱地“走向蔚蓝色”,否则没救。
西方主流文化界对《红高粱》这一主题洞若观火,对张艺谋青睐有加,所以第二年就赐予《红高粱》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使之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亚洲电影,一举奠定了张艺谋在中国的艺术国师地位,至今无人撼动。
此后,张艺谋一发不可收拾,从《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直到《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城》等,虽然题材变化多端,但都在从不同角度重复论述这一主题。张艺谋执导的“雅典八分钟”,以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无非是这一主题的延续。
张艺谋的流风所至,影响既深且远。比如时下被吹的天花乱坠的《无问西东》,不过《红高粱》的变种罢了——编导把革命文化及其影响从中国的现当代历史中仔细剔除(或者黑化),暗示了精英自由主义才是中国精神的正宗。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文化自信。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文化不自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对革命文化的否定和抛弃,而走向文化自信的第一步,也必须是重建对革命文化的尊重、继承并延续革命文化的血脉。
第二,张艺谋是功利心太强,他的精力、情感并没有真正用在创作上,而总是想讨好什么人,想获得什么人的赏识或喝彩,这就使他的作品缺乏真正感人的力量。
2010年,张艺谋拍摄了《山楂树之恋》。这部影片,据说是“纯情”的。可是许多人看了之后,却发现没有“纯情”,只有“矫情”。为什么呢?因为此前中国的爱情电影动辄上床,观众已经不胜其烦,这就让张艺谋看出了商机——既然这样,我就拍一部没有啪啪的电影,不是很好吗?只是,如此投机的思考又怎么可能拍出动人心魄的电影?
一个故事,一定要感动导演,才可能感动观众。张艺谋的特点是不可能被任何故事所感动了。在消费人们对毛泽东时代的美好记忆,以此来忽悠票房方面,张艺谋比冯小刚差远了。
2011年,为了冲击奥斯卡,张艺谋根据严歌苓的小说拍了《金陵十三钗》,把一个美国混混塑造成救世主。但这部作品中“处女比妓女更宝贵”的价值观实在是比大粪还要臭,连美国人也无法下咽,结果张艺谋一无所得。
张艺谋执导奥运会开幕式、拍《满城尽带黄金甲》,被自由派公知指责为“法西斯美学”(自由派公知的特点是只有立场,没有头脑,并不明白张艺谋对“自由主义”理念的传播是他们自己难以望其项背的),于是,在2014年,他就拍了“两个三十年互相否定”的《归来》向他们示好。
机会主义的动机太强,张艺谋的作品就不可能不是谄笑的、巴结的、乃至下贱的。
你真的指望张艺谋能够在平昌奥运会上展示一个自信、自豪的中国吗?我反正不抱任何希望。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张艺谋本来就是文化不自信的产物,是八十年代的文化“活化石”。让他去向全世界展示文化自信,这简直是缘木求鱼,相当于让兔子去参加游泳比赛。
只要张艺谋继续掌控着“中国形象”的权威绘制权,“中国故事”的权威讲述权,全世界就永远看不到自信的中国,中国在这一类文体盛会展示形象的场合,也永远不会得到发自内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