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打印

岳德常:老子的“道”与我们所说的价值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作者:岳德常 来源:江南app网址

老子的“道”与我们所说的价值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岳德常

对《道德经》上篇的三十七章,我们大致地进行了消化。有了这个基础,我们便可进一步分析一下老子的“道”与我们所说的价值体系的区别与联系了。

首先,从结构上来进行比较,老子的“道”分为“常道”与“可道之道”,“常道”不被人们所认识,就像康德的“自在之物”一样,只能被人追求而不能达到,人们所体验的只能是“可道之道”,它实际上就是日常生活的欲望、需要,这种两分法实际上否定了人们可以达到“常道”的可能。后来老子又把两者表述为“天之道”和“人之道”。

我们所说的价值体系也分为两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前者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因而是以人为本的正常合理的价值体系,它保证人的正常发展;后者则以财富的私人占有为核心价值,因而是以物为本的扭曲狭隘的价值体系,它把人引入歧途。

因而从形式上看,道与价值体系是互相对应的,可以进行类比,但是不能完全等同。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区别:老子的“常道”是本来就有的,“先天地生”,它要靠圣人去执之守之;而我们所说的价值体系则是在实践中总结发现的,从低水平价值而逐步进入到理想的完善的价值体系,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共产党人自觉地建设它,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而老子的“常道”是在历史的入口处就有的东西,而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要在人类摸索了2500年之后,才能被人类发现。

其次,从功能上来比较,老子的“道”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价值体系,都研究人的需要,以及这些需要在人们的意识中的反映;都想以此为依据建立起一个理想的政治制度,保证人性的健全发展。他们都在一个更高的理论层次上说话,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政治学,不光注意到政治过程的宏观过程,而且研究这个过程的微观基础,通过对微观基础的改善即人性的改善来改进宏观政治过程。老子的理论要通过圣人对“天之道”的领悟和实践来改进政治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要通过共产党人的倡导和坚持,才能灌输到社会政治过程中去,使社会政治过程摆脱原有的周期性治乱循环的轨道,进入和谐稳定的新轨道。

因而老子的“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处于政治学的新高度上,它们都深入到政治过程的基础部分;而其他各种政治学则没有深入到这个层次,不同时代的政治家和学者们都犯着一个同样的错误,他们都把自己所达到的价值水平当作自己心目中的政治体系的不言而喻的前提,他们没有意识到人的价值体系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没有看到价值体系的进化过程,不能把自己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水平,都把自己的发育不全当作是永恒的人性,所以就没有能力想象一种完美的社会政治制度,也就没有能力去建设这样的政治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给他们留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他们也会把它搞垮,就像苏联的崩溃一样,人们只能继续生活在低级的政治制度中。没有能力长久的事情,就一定不会长久。

在上篇的37章中,老子的议论虽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其中的结构。它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道”的介绍,即“道”是什么,及其主要特征;第二部分是“道”在社会政治过程中的作用,这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人之道”所起的作用,二是“天之道”所起的作用;第三部分是如何实现从“人之道”起控制作用向“天之道”起控制作用转轨,这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为什么要推进社会政治过程进行这种转轨;二是研究一个理想的政治过程的形成过程,如何以道为核心建立起一种理想的政治制度,保证人性的健全成长,实现“大制不割”的理想;三是圣人、侯王在社会政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

由于这三个部分在《道德经》中前后交叉着叙述,有时在一章里也包含着不同的部分,理想的政治过程与现实的政治过程也搅在一起,所以就显得凌乱。特别是对文字的考证吸引了人们的主要注意力,人们就很容易失去整体观,见树不见林。但我们仍然可以透过老子所制造的重重迷雾,发现老子所规划的理想政治体系的蓝图。老子在对“道”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进行了介绍以后,自28章开始,老子规划了这个理想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的起点,那就是要从圣人自己对大道的坚守做起,把民众吸引到自己的周围,然后形成“大制不割”的政治制度。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把那种理想的价值体系灌输到社会生活过程中去,以其为序参量来对社会生活进行自组织的过程。第29章提出要对民众的价值体系进行引导的任务,“去甚,去奢,去泰。”第30、31章论述兵事在这个政治过程中的地位,“不得已而用之”。第32章强调要“知止”,这实际是对坚守大道的进一步解说,也就是把自己的需要约束在大道所设定的范围里。第34章讲对领导者的要求,要知人,更要自知;要胜人,更要自胜;要知足,要“强行”,这样才能“不失其所”,才能长久。第36章讲到除强梁去暴乱的策略。第37章又回过来进一步强调领导者要坚守大道,“万物将自化”,如此等等,一个完善政治体系的建设蓝图就设计出来了。

人类需要一个新的政治学理论,一种引导社会政治过程向新的轨道转轨的政治学。否则的话,我们就只能继续陷在低水平的政治文明之中而难于自拔,陷在与贪污腐败、两极分化、社会动乱、小偷妓女、巫婆神汉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种难题的纠缠之中,在这样的社会运行状态之下,一点小事就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无穷的风波与口舌,甚至导致难于癒合的裂痕,在这种低水平的政治文明过程中,又怎么可能形成“大制不割”的局面呢?又怎么可能达到“无为”的境界呢?

特别要指出的是,西方人所大力倡导的民主制由于未能深入价值体系层次,其所坚持的实际上是病态片面的价值体系,也都纷纷暴露出本来面目,陷入困境,“民主俱乐部的大多数新成员以及某些老成员都表现糟糕,就连许多被视为成功案例的国家,也存在严峻的治理问题和深深的不满情绪。”据《参考消息》2008年3月22日第三版所载文章说:“陷入困境的民主国家几乎普遍受到治理不善的困扰。有些国家似乎深陷于腐败和暴政模式,很难看出如果不推行重大改革它们如何能作为民主政体存活下去。”这篇文章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即由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缺陷而导致的“掠夺型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们不能通过生产活动和诚实的冒险行为致富;他们通过操纵权力和特权,通过从政府窃取、从弱者身上榨取和规避法律来致富。掠夺型社会中的政治人物和机构为了谋取权力和财富不惜动用一切必要的手段,打破任何可能打破的规则。政界人士贿赂选举官员,攻击反对派的竞选者,刺杀竞争对手。总统利用威胁、拘押、摆样子公审和谋取杀等手段平息异议。政府部长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能敛多少钱,随后才关心政府合同能否给公众带来好处。军官购买武器依据的是他们能把多少回扣据为己有。在这样的社会,警察和罪犯之间的界限模糊。警察不执法,法官不断案,海关官员不检查商品,制造商不生产,银行不投资,贷款者不还钱。”作者总结说:“如果对根本问题——糟糕的治理——以及必要的机制性对策缺乏明晰的了解,很可能会有更多的民主政体解体。”[1]为什么会这样,看了老子的《道德经》之后,便可明白,这是由于人们的价值体系的缺陷造成的,信奉着丛林法则的人们必然要掉进这个泥坑。

从老子的时代一直到现在,2500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找着那种完美的政治学和政治制度以图解决社会的治理问题。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我们发现,最核心的答案原来早就存在于老子的五千言里面了。虽然老子主张回到原始的朴素状态,而我们要达到更高的文明水平,但其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已经让老子介绍得很清晰了。老子的“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处于政治学的新高度上,我们现在要想建立一个理想的政治制度,仍然要从老子所思考的问题出发,从中寻找智慧。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是不是需要学习借鉴呢?当然也需要,人类所有的政治经验都需要我们学习借鉴,不管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西方的政治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反面的教训,而要想找到走出困境的出路,我们就必须从老子的五千言中寻找启示。这是因为只有他才达到了这样的深度,如果有人主张向西方人学习,那就无异于问路于盲。还是等西方人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之后,等西方人对其他民族的也抱有真诚的善意时,再向别人推销他们那一套制度吧。


[1]《参考消息》2008年3月22日第三版文章《西方民主浪潮在全球消退》。【美国《外交》双月刊3-4月号文章】题:民主的倒退 副题:掠夺型政府的重新崛起(作者: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里·戴蒙德)。



//www.pegstown.com/wzzx/llyd/wh/2013-05-02/13777.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