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左宗棠与李鸿章:晚清外交史上的忠奸两极

作者:王小石   来源:天涯倦客  

清末海防塞防之争中,李鸿章说,“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而且英国、俄国虎视眈眈,主张放弃塞防,专注于海防。左宗棠极力反驳:“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实为聚宝之盆”,主张塞防、海防并重。这是“资源政治”战略眼光。现代社会的发展完全基于资源之上。在那个时代,左宗棠即有此认知,实为大才。在地缘战略思维背后,是左公的铮铮铁骨民族气节。在左宗棠看来,“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收复新疆,势在必行。胜固当战,败亦当战。当前很多精英不缺地缘战略知识,独独缺乏民族气节!

1876年,左宗棠以65岁高龄出征,携林则徐亲手绘制新疆地图,定下“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初战告捷,将浩罕侵略者阿古柏赶出北疆。而英国基于其殖民地印度地缘安全考虑,要清政府划出北疆一部给阿古柏建国。左公出语铿锵有力,“英国可划出本国国土,或印度国土,大清寸土不让!”

1877年二月,大军整装待发收复南疆,左宗棠通令前敌各部,反复交代政策:回民备受白彦虎叛军的欺诈驱迫,给他们造成了很大不幸。官兵要心怀宽大,所到之处,要让回民如同脱离虎口。惟如此,胜利之日才会提早到来,以后的驻防也有依靠。各部必须遵守纪律,严禁滥杀无辜抢掠民财。左宗棠剿灭投靠外族阿古柏杀戮同胞的白彦虎是民族大义,又治军严谨宽大被迫降敌的百姓,获得广大新疆民众的拥护。

收复新疆的战争没有退路。征战的将士情绪高昂,这是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战,于是冷血变得沸腾,怯懦者变成了勇敢的雄狮。左宗棠率领湘军在血雨腥风中冲锋陷阵,在追求和捍卫领土完整,实际上也是在重塑自己的民族精神。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这是晚清外交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左宗棠借此进入了中国历史上伟大民族英雄的序列。

左宗棠在李鸿章等朝廷重臣质疑旁观下,几乎靠一己之力收复新疆,实属 ”天下只此一人” (曾国藩语),无左宗棠,新疆一定无法收复。与台湾孤悬海外不同,失去新疆我们的西北边陲就真是无险可守、任人宰割。历史界和外交界对左宗棠的评价并不匹配他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或许与当前学界风气失于软弱媚外有关。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再次主战,李鸿章再度主和。中法战争期间,参与投资法国洛希尔银行的李鸿章为一己私利派盛宣怀整跨了替左宗棠筹集军费的胡雪岩银号。胡雪岩曾在14年中融资军费1600万两白银,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殊勋立下汗马功劳。打仗打的是钱粮,李鸿章废掉钱袋子胡雪岩,就在事实上锁住了清军抗击法军的命脉。左宗棠仰天悲叹:“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即便如此,属于左宗棠湘军系统的黑旗和恪靖定边军仍然在“镇南关之战”中取得了陆地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而李鸿章却秉持亲善友邦息事宁人原则与法国签订《越南条款》,中国虽取得军事胜利却要向战败的法国赔款,而且出让了对越南的宗主权,千古罕见!左宗棠临终遗疏:“此次越南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遗恨平生,不能瞑目。”爱国忠贞之心可鉴,读之泣下。

李鸿章主张放弃塞防同时力主强化海防。北洋水师自1875年筹画,1888年正式成军,由李鸿章筹款一手建成。然而,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仅一战就为日本海军完全摧毁。北洋水师之败,除了训练无素,还归咎于李鸿章的“弃战保船”战术,而这一战术的本质是李将舰队视为自己的私人武装,愚蠢自私的“弃战保船”非但未能保住船,反而使舰队在威海港内束手待毙,被日军全歼。如不是李鸿章的愚蠢和自私,甲午之败绝不至于如此悲惨、家底败光。清臣文廷式气愤地慨叹:北洋水师“糜费千万却不能一战。” 北洋海军的失败,导致中国彻底丧失了制海权。

日本在甲午战后与中方谈判赔款条约时,点名要和李鸿章父子谈,而拒绝清廷派遣的其他人选。李鸿章遂作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议和赔款,日本实际从谈判中得到的赔款数目如下:(1)军费两亿两;(2)赎辽费用3000万两;(3)威海卫驻军费150万两;(4)以“库平实足”为名勒索的1325万两;(5)从“镑亏”一项多得的约1500万两。共计约2.597亿两,折合日元为3.895亿元,是日本实际军费支出的2.6倍,日本年度财政收入的4.87倍。有些人拿日本指名李鸿章谈判赔款当成他的外交业绩,智商何其低下?日本为确保赔款最大化才会要求与李鸿章谈。

1895年翰林院张謇等揭露:“倭谍被获,非明纵则私放…(李鸿章)有银数百万,寄存日本茶山煤矿公司”。这正解释了为何日本偏要点名李鸿章和谈。《沙俄财政部档案汇编》也记载,李鸿章一共接受了俄国170.25万卢布贿赂,出卖东北采矿权驻军权。洋务要员容闳则估计李鸿章所发洋务财有4千万两白银,“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北洋海军的军备包括舰船武器弹药都是李鸿章安排家人采购,他把家人和钱一起送到国外去定居。甲午海战有的炮打不响,有的炮弹里装沙子,李鸿章难脱关系。李鸿章去世后嫡系子孙多数定居海外,出生起就有一大笔钱可供挥霍,张爱玲之父作为李鸿章外孙也享有此待遇。花费至今李鸿章后代仍有三个亿万富翁,足见李鸿章在国内外留下多少财富。

李鸿章临终写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乱,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若不深究李鸿章的卖国求财事实,光读这诗,忧国忧民忍辱负重的外交忠臣形象呼之欲出,这才是影帝级别的演技!

左宗棠在晚清风雨飘摇之际倾尽心力捍卫国土与百姓,用战果逼迫列强坐回谈判桌上议和。李鸿章却费尽心机地惧战求和“量中华物力结友邦欢心”,从而为家族子孙在海内外留下巨额财富,但仍未能逃避日本野心膨胀发动的甲午战争。左宗棠与李鸿章是晚清外交史上的忠奸两极。正是有左宗棠铁骨铮铮收复新疆、对法作战功绩的彪炳千古,才对照出李鸿章的软骨媚外祸国殃民的历史真相。



//www.pegstown.com/wzzx/llyd/ls/2024-08-31/8979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