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蒋介石用人有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既要是人才,又要是奴才,两者缺一,他是不用的。戴笠可以说是个典型的例子,他的奴性超过了所有国民党的官僚和新贵,他的才干则比任何一个国民党的官僚或新贵都不逊色。作为“军统”的灵魂,戴笠可谓蒋介石的左膀右臂,但随着“军统”尾大不掉局面的形成,蒋介石也不得不对戴笠小心提防。
01
不甘被削权,“斗法”老蒋
1946年1月,由于戴笠日益扩大的势力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以及戴笠与其他势力的矛盾,再加上国共两党经过43天的谈判,签订了《会谈纪要》。这个纪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的权力等。对蒋介石来说,虽然并没有要真正遵守执行这个纪要的打算,但为了做些表面文章,也出于抑制和打击戴笠势力的需要,蒋介石向戴笠秘密发出了撤销军统局、化整为零的指令。
戴笠接到蒋介石的指令后,先是惊愕,然后是极度的紧张。蒋介石的用心,戴笠是清楚和明白的,只是没料到这一切来得这么突然。不过,戴笠毕竟早已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他要抢先拿出一套办法来对付蒋介石。
戴笠借蒋介石化整为零的指示做起了文章:一是将军令部第二厅全部掌握起来,把军统局原先主管的军事情报、军事稽查业务及军队中各级谍报参谋方面的力量拨归进去,形成军事特工方面的独立系统;二是将内政部警政司全部掌握起来,把军统局原先主管的特工警察力量划拨过去,形成警察行政业务与警察特工业务一把抓;三是加快组建交通警察总局,交通警察总局的主要力量由“忠义救国军”和军统局的特务团组成,再加上军委会的别动军、交通警备司令部所属的各团、交通巡警总队和军统局掌握的部分国民党税警部队,总人数约有十万人;四是将军统局主脑部分隶属于司法行政部之下,成立一个调查室,把军统局本部及各外勤机关划拨过去,形成军统化整为零后的基本力量。
戴笠的思路不但清晰而且非常缜密,按照以上的几步棋走,撤销后的军统力量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比原来还要强大了。为此,戴笠暗中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布置,以便在各系统内形成忠于他的势力。也就在这个时候,戴笠走了一步极其危险的棋,他暗示甚至是默许军统内部成立一个叫“警坛社”的秘密组织。
不久,蒋介石便获悉了这个情况,他沉默了许久,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戴局长不是昏头了,就是另有所谋。”蒋介石的话分量很重,但没有人将此话传给戴笠。
1946年2月,蒋介石下令提升唐纵为内政部政务次长,这不但使唐纵的地位第一次高于戴笠,而且为唐纵出任全国警察总署长做了准备。蒋介石还下令成立了一个新的小组,指定宣铁吾、陈焯、李士珍、黄珍吾、叶秀峰、戴笠、郑介民、唐纵等八人组成,并由此小组提出撤销军统局的方案。
蒋介石拟定此份名单,是经过仔细琢磨的。这说明,蒋介石在考虑改组军统局和其他特工机构的过程中,主要还是想依靠黄埔系。此外,戴笠在这新的八人小组里地位和影响已大大降低。
戴笠知道自己已面临险境,他在军统内部体制上减少指挥层次;在此基础上,戴笠迅速清理整顿军统内部的贪污受贿问题,以免被蒋介石和政敌抓住口实;这几年,戴笠通过梅乐斯(注:美国海军驻华顾问)的牵线搭桥,美国海军部答应战后以部分海军舰艇援助中国政府作为条件,来达到换取支持戴笠出任中国海军司令的目的;此外,戴笠为了让蒋介石清楚军统局在反共上的能力,还加强了反共产党的活动。
02
密发电报,惹祸上身
就在戴笠在反共的问题上另寻办法时,蒋介石为了能尽快解决军统局化整为零的事,亲自给戴笠打电报,要他立即返回重庆参加八人小组会议。这电报,是由毛人凤通过军统局的电台转发的。就在这段时间里,先期到达重庆的宣铁吾、黄珍吾、李士珍已私下商谈如何将军统局彻底搞垮的办法。毛人凤得知此事后,即在蒋介石给戴笠电文的背面,注上了“重庆宣、李、黄在捣鬼,谨防端锅,请亲自呈复”等字样。
此时,戴笠正在北平。他接到这份电报后,思绪万千,情绪坏到了极点。戴笠日夜在外巡视,久不肯回重庆,确有借故躲避八人小组会议的目的。他想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为军统局寻找一个好的结果,甚至想让蒋介石在撤销军统局的问题上能回心转意。
但戴笠最终是错了,他所有的努力全白费了。现在是上有蒋介石紧追不放,下有宣、李、黄的联手算计,戴笠觉得被人围在了铁笼子里,已无计可施。
这天晚上,戴笠在住房的内室召见了文强(时为军统东北办事处处长)。戴笠对文强说:“我辛辛苦苦在外面奔波劳累,一心为的是国家和校长,想不到会有人乘机捣鬼,落井下石,想端我的锅。同室操戈,实在欺人太甚!请为我拟一复电,就说我处理平、津、宁、沪的肃奸案件事关重要,无人可以代理,请宽限半月才能返渝面陈一切。同时要表达对宣铁吾、李士珍、黄珍吾捣鬼一事的意见,措词要委婉一些,不要露出与人争长短的痕迹。复电稿拟好后,先交我看,然后再拍发。”然后,戴笠还特别关照文强:“此事,只许你一人知道,对其他人要保密。”
据文强后来回忆,戴笠当晚说这些话时眼睛是发红的。经再三字斟句酌,方拟成一稿,其中写到:“生云天在外,惟命是从。讵料煮豆燃箕,相煎何急。生效忠钧座,敢云无一念之私。不得已而晋忠言,冒死陈词,伏乞明察。”
文强将复电稿拟好后,交给戴笠润色。也许是戴笠极坏的心情并没有好转,或者是他对蒋介石如此地对待他心存反感,他对文强拟的电文未加修改拍给了毛人凤,让毛人凤转交给蒋介石。
其实,这份电文中的有些用词极其不当,如“煮豆燃箕,相煎何急”之句,蒋介石看后会怎么想?毛人凤当时接到此复电后,也以为上面的词句不妥,想让戴笠删去。可不知何故,这电文还是没动一字地交到了蒋介石的手上。
03
临终“托付”,死因成谜
1946年3月,蒋介石接到戴笠的那份电报后,整整有好几个小时没有说话。他把电报反复看了多遍,怎么都觉得戴笠是在向他作最后的通牒。此时,蒋介石更感到在这之前对戴笠的戒备和警惕没有错。
戴笠以视察为名在外多日,并且在多份电报的催促下也迟迟不肯回重庆,这使疑心重重的蒋介石更加担心戴笠会不顾一切地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特别是蒋介石已断然拒绝了美国海军让戴笠主管中国海军的提议。在这之前,蒋介石在这问题上采取的是模糊政策,因为他要用戴笠这个人,而现在他对美国人的提议(即让戴笠出任海军司令)从内心里反感。但蒋介石首先想到的不是理解而是威胁,戴笠此人的心计他是十分清楚的,再加上军统这个组织实在是太庞大了,蒋不能不防。于是,蒋介石召见了宣铁吾。
宣铁吾是黄埔一期生,与蒋家父子都有着特殊的关系。虽然,这次谈话的时间不长,而且也没有详细的记载,但绝对与戴笠的命运有关。蒋介石召见宣铁吾的当天下午,宣铁吾秘密地离开了重庆。
第二天,蒋介石连续两次给戴笠电报,要他速回重庆参加七人会议。戴笠知道这次无法再以其他理由而拖延,他在离开北平前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军统会议。在场的人从他的话里感觉到,他已经将政治上的进退置之度外,并随时准备面对可能出现的严峻的局面。
也就在这天晚上,戴笠约见了正在北平执行军事调处任务的郑介民,他出乎意料地把军统多年来的家底和重要的工作向郑介民细致地作了介绍。郑介民被戴笠的做法搞懵了,而戴笠也不向郑介民说明这样做的原由,顿使郑介民有了种凶险难测之惑。
1946年3月17日近中午时分,也就是戴笠离开北平的第三天,他的专机从青岛沧口机场起飞了。没有过多少时间,蒋介石在重庆接到了宣铁吾的电话,说戴笠的飞机会在途中因缺油而坠毁。果然,几个小时后,戴笠与他的专机在南京附近坠地而亡。戴笠死了,蒋介石终于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来源:新周报